新闻中心
赛马会「触境生情」虚拟实境语文教学计划正式启动
由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捐助、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学习科学与科技中心主办的赛马会「触境生情」虚拟实境语文教学计划 (计划),今天 (5月4日) 正式启动。此计划旨在运用虚拟实境(VR)科技,提升中国语文教与学的效果。学生可于课堂上通过具文学元素的虚拟场景,学习深入观察地点、社区和人物,加强他们的中文读写能力、文学素养及人文关怀。
学习中国语文其中一个难处是中学生碍于个人社会经济阶层身分的局限,少有机会接触到他们生活圈子以外的地方、景物及人情,以致他们对许多事物的认识和理解流于表面及模式化,即使老师在课堂上努力讲解,对许多学生、尤其是学习动机较弱的一群,也难以令他们对相关课题有真切感受和进行反思,未能达至提升人文素养的学习目标。
中大副校长潘伟贤教授于启动礼上表示:「感谢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的慷慨拨款,令VR科技结合语文学习这个卓越的概念得以实践;除惠及初中学生及老师,亦为日后学界推行VR以及其他电子学习的尝试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计划获取的经验和数据,亦会提供宝贵的研究资料,让学者进一步探索如何藉相关科技促进语文学习。」
香港赛马会慈善事务部主管(青年、教育及培训、扶贫)应凤秀女士表示:「马会的青年及教育项目一直致力推动教育创新,应用科技,启发及培育青年人不同的技能,以配合二十一世纪瞬息万变的环境。赛马会「触境生情」虚拟实境语文教学计划 与马会慈善信托基金的策略如出一辙,透过应用虚拟实境科技,让4,900多名老师和学生不受地域限制,进行互动教学,提升沉浸式学习中国语文的效益,并预计有20,000人受惠于计划特制的教材套。」
香港课程发展议会在《中学中国语文建议学习重点》提及学生在写作时应「运用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及场面描写等方法」、并「联系生活经验及已有知识以构思写作内容」,以及「多读多听、多观察,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写作内容」。惟在不同年份的《香港中学文凭试写作能力试卷阅卷员报告》均指出考生于公开考试写作卷表现一般,描写粗疏,未能寄托真挚细腻的情感,反映学生对人物和场景缺乏观察。而传统中文课采用单向教学模式,由教师主导课堂,欠缺互动学习的元素。
因此,此计划旨在运用虚拟实境(VR)科技,提升中国语文教与学的效果。学生可于课堂上通过具文学元素的虚拟场景,学习深入观察地点、社区和人物,加强他们的中文读写能力、文学素养及人文关怀。计划由中大学习科学与科技中心(CLST)主办,中大香港文学研究中心、中大香港教育研究所,以及圣公会圣马利亚堂莫庆尧中学合办,并获中大图书馆支持。计划获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捐助,为期三年半,预期参与学生可达七千人次。计划也会开放虚拟实境平台,供学界使用。
虚拟实境结合语文教学
计划首席研究员、中大学习科学与科技中心(CLST)主任庄绍勇教授表示,「本计划将透过由中大CLST开发、并广为学界使用的EduVenture®VR系统,结合电子教学与中文教学,让中文科老师因应想要教授的题材、篇章,选取场景自行制作虚拟实境教件,并于课堂上播放。学生戴上虚拟实境眼镜,透过360度全境的手机画面,可以自选角度、视点(vision),发掘他们个人感兴趣的画面素材,深入观察,在写作练习写出个人感受。相对于传统的单向教学,EduVenture®VR教件的互动元素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习效果。」
透过EduVenture®VR教件,老师授课能突破课堂时间、天气和人数等限制,学生毋须走出课室,亦可深入观察不同地区人物风猊、今昔变化,了解社区的真实情况,反思不同的生活模式、城市规划和社会问题等。而一些值得考察的地方,如「劏房」及「笼屋」等,运用EduVenture®VR可打破地域和时间限制,有助拓宽学生眼界,丰富其体验,并诱发学生反思,培养学生对社区观察、关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虚拟实境教件2D样本参见附件,VR版本及教材套可于计划网站 www.JC-VR-Chinese.hk 下载)
除了提升学生的观察触觉和中文写作水平,老师会藉著课前的名家篇章对读、地景历史掌故介绍,让学生对相关题材有更全面的认识,并透过阅读文本,提升语文能力。
计划除提供器材予参与学校,亦设有教学和技术培训课程供学界参加。详情请浏览计划网站www.JC-VR-Chinese.hk及面书专页www.facebook.com/JCVR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