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中大教育學院大學與學校夥伴協作中心與本港杏壇同行20載舉辦「實證為本的學校改善」專題研討會
為慶祝香港中文大學(中大)教育學院大學與學校夥伴協作中心(下稱「中心」)成立20周年,中心於上周六(3月10日)舉辦了「實證為本的學校改善」研討會暨20週年專業活動啟動禮,逾400名教育界人士聚首一堂,包括香港教育局代表、多間中小學及幼稚園教師和中大教育學院學生等,探討教育工作最新發展和成果。當日邀得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先生擔任主禮嘉賓及致辭,並由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Robert E. Slavin教授及中大教育心理學卓敏講座教授侯傑泰教授分別發表專題演講。
在啟動禮上,中大教育學院院長梁湘明教授致歡迎辭表示:「『實證』在學校改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無論是學校行政或老師教學的自我完善,『實證』都讓教育界同工知道工作表現如何,以及怎樣跟進。2018年是中心成立第20個年頭,期望中心與更多學校結成夥伴,繼續推動香港優質教育。」
其後的專題演講環節,Robert E. Slavin教授以大會主題「實證為本的教育改革」演講,分享美國如何推動實證教育,其成功與困難之處,以及展望將來實證的運用和如何影響學校管理層、老師與學生對教育的看法。之後,侯傑泰教授主講「從數據看教學改善:誤解與真象」,集中討論如何利用大型教育調查的數據。
侯教授表示:「有數據顯示,從初中開始,香港學生網絡成癮問題甚爲嚴重,大部分學生每天花2至3小時於電腦遊戲或社交網絡,甚至比做功課時間更多,但家長愈來愈少干預及責備。另有數據指出,孩子完成功課時間的差別可以很大,即使是同校同學,部分只需半小時便能完成,但一些學生卻要花多於2小時去完成功課。以上數據都反映學生的專注度、抗拒誘惑能力及其他生活習慣如何影響學習,老師必須找出、輔導並訓練這些學生,才能解決他們的功課壓力問題。」
中心亦邀得兩位教育界同工擔任講者,大埔舊墟公立學校(寶湖道)校長徐俊祥博士及香港明愛學前教育及扶幼服務總主任梁志堅女士,分別以「學校改善與考試成績的錯綜關係:對教育質量的反思」及「實證與傳承-探視幼兒課程規劃與専業發展」為題,分享他們在前線教學的經驗。
中大大學與學校夥伴協作中心簡介
大學與學校夥伴協作中心於1998年成立,旨在加強與本港學校和教育工作者的合作,推展全人教育和優質教育。20年間,中心已與超過1,500間中學、小學、幼兒機構及特殊教育學校結成夥伴,透過中心的學校發展主任的支援,協助學校邁向自我完善和推行優質教育,工作廣受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