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科研优势创新轻量建筑技术香港中文大学贡献大湾区教育基础设施发展
香港周边地区发展迅速,数十亿人口经历着城市化,对可负担的优质空间需求迫切。根据深圳统计局,2017年深圳常住人口较上年度大幅增加近62万,现有校舍不足以应付人口增长。为解决此问题,深圳市政府正进行一系列旧校重建;然而重建需时,深圳急需高质轻型的建筑,利用城市零星的闲置土地资源,提供过渡校舍。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出台后,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建筑学院朱竞翔教授团队应前海规划部门委托,设计了一种可快速成型的通用空间系统,供不同用途和活动使用。系统采用轻型预制钢框架及钢复合楼板结构围护系统,建造过程快捷,四层以下房屋仅需数月便可建成。2018年底,在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福田管理局、福田教育局和天健集团的监督下,此通用空间系统正式应用于深圳福田上梅林地区,五个月内建成了近6,000平方米,可容纳32个标准班的过渡校舍 — 梅丽小学腾挪校舍。
梅丽小学腾挪校舍由标准模块单元组合建成,只需调整围墙、间隔和家具,空间系统便能提供大班或小班制教室、音体教室、办公室、医疗间,以至学生或教职员宿舍。教室格局方正,而且空间宽敞,通风良好,景观通透,黑板讲台和细致的泛光处理更显设计心思。校舍多为结构性用材,工人们只需按照设计图纸将构件连接固定组装即可,落成的建筑亦全无装修的气味。
朱竞翔教授邀请了权威团队携手合作,确保项目质量及安全。施工图由孟建民院士率领的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设计,结构部份由享誉世界的奥雅纳(Arup)公司复核,香港创新及科技局资助成立的香港元远建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则提供了建筑资讯模型(BIM)服务,并全程统筹设计、制造与建造。
去年九月,超级台风「山竹」侵袭大湾区,频密的狂风大雨对轻型房屋无疑是严峻考验。当附近的临时房屋顶被破坏,多棵大树亦被巨风推倒之际,兴建中的梅丽小学腾挪校舍却完整无缺。
朱竞翔教授指出:「由于使用轻型钢结构梁柱框架与剪力格构混合受力,腾挪校舍的重量仅为传统钢筋混凝土项目的五分一,因而对地基的要求大为减轻。加上系统构件的标准通用,允许多次拆装,重覆使用率高达95%,符合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梅丽小学杨琴校长说:「学生、老师和家长们都很高兴,开课仅仅半个月,他们已打趣问我能不能留在过渡校舍,不搬回原有校园。优质的过渡校舍让教育的根本不受折损,给学校和教育工作者予以尊严。作为校长,我站在校园,觉得很感动,很感恩。」杨校长更表示,腾挪校舍获福田区教育局局长高度评价为区内几间过渡校舍中最出色的一间。香港培侨书院师生代表团早前到访梅丽小学腾挪校舍,吴少伟助理校长认为校舍的设计能照顾小学生的需要,他亦会考虑采用轻型建筑技术,以更好地扩建本港的校园。
深圳市政府计划,在其他地方重建过渡校舍,为有需要的学校提供优质教学空间。
一所新校舍由规划至启用涉及不同程序与考量,加上需要投入庞大资金和珍贵的土地资源,有时难免会拖延教育事业的发展。这次港深合作的文化成果,为福田师生兴建崭新的教育设施之余,也为大湾区以至亚洲的空间营造提供新思路。
朱竞翔教授简介
朱竞翔教授认为,城市发展带来的问题,有赖多样而灵活的空间生产方式来改善。自2008年起,朱教授和其研究团队利用新颖的「轻型建筑技术」,参与汶川和玉树地震的灾后重建,在数周至数月内完成了多所高质量的小学校舍和保护区工作站。目前,他们的工作已覆盖全国13个省市地区,并扩展到意大利及肯尼亚。朱教授的设计项目创新且具影响力,屡获国内权威的 WA 世界建筑奖,并曾荣获《亚洲华尔街日报》中国创新人物奖、香港建造业议会创新大奖、台湾远东建筑奖,及中国建筑传媒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