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2019年1月13日

中大完成全球首个多专科单孔微创机械人手术临床研究证新技术有效深入以往难达位置进行精准治疗

2019年1月13日
分享
列印

中大医学院完成全球首个多专科单孔微创机械人手术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手术工具能透过单一切口进入病人体内,并可深入以往难以到达的病灶位置,进行复杂但精细的治疗。图右起:中大医学院外科学系系主任刘润皇教授、外科学系泌尿外科组吴志辉教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系助理教授陈英权医生、外科学系结直肠外科组吴兆文教授和中大赛马会微创医疗技术培训中心主任赵伟仁教授。

负责进行是次临床研究的医护团队及参与研究的病人竺先生(右四)和郑女士(左四)。

中大医学院外科团队一直获全球认同是微创手术发展的先锋。

吴志辉教授示范使用多臂机械人模拟替伤口缝针。

竺先生(左)因罹患大肠癌需接受单孔微创手术。他指其伤口疤痕现隐藏于肚脐,不易察觉。

郑女士(左)表示,成功接受单孔微创手术切除舌底肿瘤后,其说话能力得以维持。

中大医学院外科学系系主任刘润皇教授(右二)认为,是次研究有助引入单孔机械臂系统在不同专科的微创手术作临床应用。

香港中文大学 (中大) 医学院完成全球首个多专科「单孔微创机械人手术系统」临床研究,替逾60位病人进行单孔微创手术,结果显示随着机械臂变得更加灵活,所有手术工具能透过单一切口进入病人体内。此新系统可以深入以往难以到达的病灶位置,例如鼻咽和下咽部,让外科医生进行复杂但精细的治疗程序。

中大医学院的临床研究结果,展示了透过单一切口可成功进行多个手术程序,为引入单孔机械臂系统在不同专科的微创手术作临床应用,提供非常重要的资料。是次研究成果更证明中大医学院的临床标准获国际认同,由来自不同专科的外科医生、护士和麻醉科医生组成的跨专业团队,合作无间以完成此临床研究,并巩固中大医学院作为全球领先的机械人手术研究中心及培训基地的地位。

手术工具集中在直径仅2.5厘米的单一机械臂上

中大医学院于1990年6月引入微创手术,以达至缩小病人伤口、减少术后创伤及痛楚、加速病人复元和降低感染风险等目标。相关技术于本港愈趋普遍及先进,现时已可应用于割除胆石、切除消化道肿瘤、肾上腺,以至肝脏。中大医学院于2005年引入机械人辅助的微创手术技术,传统的机械人系统设有4支机械臂,分别控制手术工具和腹腔镜,并经约如铅笔粗幼的4个小孔,放入病人体内。

因应设计及科技发展,最新一代的机械人微创手术系统已发展至可进行仅造成单一伤口的单孔微创手术。直径约2.5厘米的手术系统只需经一个单一切口或天然孔道,即可把3支手术工具及一个三维高清镜头放进病人体内。机械臂最深可伸延至24厘米的位置,更可作360度旋转。经训练的外科医生透过操作控制台,遥距操控机械臂上的手术工具,并经高清镜头显示的三维影像观察病灶,于狭窄的环境进行复杂而精密的手术。

全球首个临床研究显示新系统可安全地经天然孔道进行多专科的微创手术

中大医学院于2016年至2017年,就「单孔微创机械人手术系统」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分别于三个专科包括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泌尿外科及结直肠外科进行临床研究。研究中并无个案出现严重并发问题。各科进行的病例数字如下: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泌尿外科

结直肠外科

接受单孔微创机械人手术病例个案

21例

20例

22例

中大医学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系助理教授陈英权医生表示:「以经口腔进行的机械人手术为例,新系统高灵活性的机械臂可以深入以往较难到达的位置,例如鼻咽、喉及下咽部。这系统让外科医生于只有约一个网球大小的狭窄空间内,透过手术工具及镜头更灵活地切除微细的神经血管结构,相信此技术的提升能够提供一个平台,帮助我们开发崭新的微创方式处理病例,以促进患者康复及将并发率降至最低。」

在泌尿外科及结直肠外科方面,这个新机械人平台能促进经腹腔进行的单孔手术发展,包括前列腺切除术、结肠切除术,以及经天然孔道进行的内窥镜手术包括经肛门的机械人手术。由于在腹部的伤口数目减至最低,这些新技术能减低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加快他们的复元速度及改善术后的外观。

另由于手术系统可经天然孔道如口腔和肛门等进入人体内操作,部分患者更有机会没有表面伤口。

中大医学院外科学系结直肠外科组吴兆文教授补充:「中大医学院被挑选进行是次临床研究,反映我们获全球认同是微创手术发展的先锋。我们专业而可靠的临床团队由外科医生、麻醉科医生及护士组成,他们使用机械人微创手术系统的丰富经验,有助奠下稳健的跨专业工作架构,以进行世界级的临床研究,促进机械人微创手术的发展。」

中大致力发展医疗科技 冀成为环球微创手术训练基地研究中心

香港政府近年致力推动创新和科技,例如建立「医疗科技创新平台」和「人工智能及机械人科技创新平台」等。鉴于发展创科的潜力,中大亦积极促进医学、工程和企业的合作,持续就医疗科技提出崭新概念和发明,其中医疗机械人便是重点发展的项目之一。

中大赛马会微创医疗技术培训中心主任赵伟仁教授期望上述临床研究的成功,除增强医疗工程研究的发展外,亦能促成将单孔机械臂手术系统引入本港作临床应用。赵教授表示:「我们的临床研究结果展示了透过单一切口可成功进行多个手术程序,为引入单孔机械臂系统在不同专科的微创手术作临床应用,提供非常重要的资料。我深信其他专科也可以广泛应用这系统,让更多病人受惠。」

为培训香港、内地及其他地区的外科医生学习使用机械人手术系统的技巧及最先进的微创手术技术,中大赛马会微创医疗技术培训中心一直提升设备,最近便将训练系统升级至现时临床广泛应用中最先进的型号。身兼中大赛马会微创医疗技术培训中心机械臂手术系统培训课程主任的中大医学院外科学系泌尿外科组吴志辉教授指出:「我们希望透过先进的微创手术设备,为本港及邻近地区的医护人员提供理想的训练平台之余,更成为亚太区以至是国际级的微创手术训练基地和研究中心。」

 



中大医学院完成全球首个多专科单孔微创机械人手术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手术工具能透过单一切口进入病人体内,并可深入以往难以到达的病灶位置,进行复杂但精细的治疗。图右起:中大医学院外科学系系主任刘润皇教授、外科学系泌尿外科组吴志辉教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系助理教授陈英权医生、外科学系结直肠外科组吴兆文教授和中大赛马会微创医疗技术培训中心主任赵伟仁教授。

中大医学院完成全球首个多专科单孔微创机械人手术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手术工具能透过单一切口进入病人体内,并可深入以往难以到达的病灶位置,进行复杂但精细的治疗。图右起:中大医学院外科学系系主任刘润皇教授、外科学系泌尿外科组吴志辉教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系助理教授陈英权医生、外科学系结直肠外科组吴兆文教授和中大赛马会微创医疗技术培训中心主任赵伟仁教授。

 

负责进行是次临床研究的医护团队及参与研究的病人竺先生(右四)和郑女士(左四)。

负责进行是次临床研究的医护团队及参与研究的病人竺先生(右四)和郑女士(左四)。

 

中大医学院外科团队一直获全球认同是微创手术发展的先锋。

中大医学院外科团队一直获全球认同是微创手术发展的先锋。

 

吴志辉教授示范使用多臂机械人模拟替伤口缝针。

吴志辉教授示范使用多臂机械人模拟替伤口缝针。

 

竺先生(左)因罹患大肠癌需接受单孔微创手术。他指其伤口疤痕现隐藏于肚脐,不易察觉。

竺先生(左)因罹患大肠癌需接受单孔微创手术。他指其伤口疤痕现隐藏于肚脐,不易察觉。

 

郑女士(左)表示,成功接受单孔微创手术切除舌底肿瘤后,其说话能力得以维持。

郑女士(左)表示,成功接受单孔微创手术切除舌底肿瘤后,其说话能力得以维持。

 

中大医学院外科学系系主任刘润皇教授(右二)认为,是次研究有助引入单孔机械臂系统在不同专科的微创手术作临床应用。

中大医学院外科学系系主任刘润皇教授(右二)认为,是次研究有助引入单孔机械臂系统在不同专科的微创手术作临床应用。

 

下载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