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Centre

4 Sep 2008

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選民對2008年立法會選舉意見調查最新結果摘要(九月四日) (Chinese Version Only)

4 Sep 2008
Share
Print

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副所長王家英教授(左)和項目研究主任沈國祥先生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社會與政治發展研究中心自八月六日開始,持續進行一項電話民意調查,以了解選民對今次立法會選舉的關注程度、投票意欲、議題考慮、候選人條件,以及最多市民關心的地方選區候選人的支持度等。調查以滾動方式於每天晚上六時至十時三十分進行(註:調查並非透過音頻互動系統進行,而是由訪問員在位於香港中文大學的香港亞太研究所電話調查研究室內進行有關訪問),至九月三日完成,共成功訪問了7,645位登記選民,回應率為50.3%。以這個樣本數向全港推算,百分比的抽樣誤差約在正或負1.12% 以內(可信度設於95%)。但要注意的是,當就各選區進行推算時,由於樣本數較少,百分比的抽樣誤差相應增大,而樣本數越少,誤差也越大。

五個選區的累積樣本及抽樣誤差簡述如下:

‧香港島選區樣本有1,509個,抽樣誤差為正或負2.52%;
‧九龍西選區樣本有1,070個,抽樣誤差為正或負3.00%;
‧九龍東選區樣本有1,137個,抽樣誤差為正或負2.91%;
‧新界西選區樣本有1,980個,抽樣誤差為正或負2.20%;
‧新界東選區樣本有1,949個,抽樣誤差為正或負2.22%。

這次公佈列出以下主要資料以供參考:

‧過去七天的數據(即八月二十八日至九月三日);
‧前六次公佈的數據(即八月二十五日至八月三十一日、八月二十一日至八月二十七日、
‧八月十八日至八月二十四日、八月十四日至八月二十日、八月十一日至八月十七日和八月六日至八月十三日);

所有樣本的累積總計(即八月六日至九月三日)。

在闡釋有關數據時,要注意的是,七次滾動數據可用作審視選民在態度上的變化,惟樣本數目相對較少,誤差也較大;而累積總計數據,樣本數目相對較大,誤差也較小,惟基本假設是選民在態度上在這段期間沒有重大變化。調查結果摘要如下(本文件亦可於香港亞太研究所網頁下載:http://www.cuhk.edu.hk/hkiaps/homepage.htm):

(一)對立法會選舉的關注程度。累積總計顯示,多數選民對這一次立法會選舉頗為關心,表示非常關注或頗為關注九月立法會選舉的受訪選民達70.7%,而綜觀過去一個月的變化,選民對立法會選舉的關注度出現輕微波動(表一)。在關注的議題上,當要求選民選擇究竟是關注政治性議題多些還是民生性議題多些時,累積總計顯示,接近七成五的受訪選民都揀選後者(74.4%),選擇政治性議題的只有9.3%,而堅持兩者都同樣關注的則有14.8%(表二)。過去一個月有關方面的變化差異甚少,可見民生性議題持續是選民對這次選舉的關注焦點。

(二)選民的投票意欲。當被問及會否於九月七日舉行的立法會選舉中投票時,累積總計顯示,大多數受訪選民都表示屆時將會投票,回答一定會的有65.3%,可能會的有22.7%,至於表示不會投票和還沒有決定的則分別有9.6% 及2.4%(表三)。從過去一個月的變化看,最後兩輪滾動數據發現,表示不會投票選民的百分比有輕微上升之勢。若撇開這輕微的變化,單從調查總計結果看,現階段選民對是次立法會選舉的投票意欲仍相當高,惟根據往屆調查的經驗,選前調查的投票意欲通常只是一種傾向,未必與實際投票率相關。

(三)選擇候選人時的重要政策議題。調查列舉了十一項熱門的政策議題,要求受訪選民衡量在選擇候選人時那一項議題最為重要。累積總計顯示,在各項政策議題中,最多受訪選民選擇的是「保持香港的經濟競爭力」(21.2%),其次為「壓抑物價上升」(19.7%)及「收窄貧富差距」(12.5%)(表四)。綜觀過去一個月間的數據,變化不大,可見「保持香港的經濟競爭力」、「壓抑物價上升」和「收窄貧富差距」確是選民現時最關注的政策議題。

(四)對立法會議員表現的滿意程度及選擇候選人時的考慮條件。累積總計又發現,受訪選民對現任立法會議員的表現普遍都不大滿意,表示頗為滿意或非常滿意的約有27.4%,表示頗為不滿意或非常不滿意的則達63.6%(表五)。更值得關注的是,過去一個月的數據顯示,不滿意現任立法會議員表現的百分比有明顯上升的趨勢。至於在投票前衡量候選人的主要考慮條件,累積總計透露,受訪選民最重視候選人「從政同擔任公職經驗」及「個人背景,如屬專業人士或擁有高等學歷等」,這兩項分別佔36.7% 及15.2%(表六)。綜觀過去一個月間的數據,變化不大,反映「從政同擔任公職經驗」和「個人背景,如屬專業人士或擁有高等學歷等」是候選人最重要的個人條件。

(五)認識候選人的渠道。在認識候選人的渠道方面,累積總計顯示,受訪選民主要通過電視(31.1%)、報紙(22.7%)和候選人的宣傳物品(19.8%)來認識候選人,透過候選人助選活動或電台來了解候選人的則不多,分別只有6.8% 和5.2%,通過互聯網、親屬、朋友、同事或雜誌來認識候選人的更是寥寥可數,分別只有3.5%、1.7%和0.5%(表七)。綜觀過去一個月間的變化,透過電視認識候選人的百分比有明顯的增加。

(六)選民現時的投票選擇(香港島選區)。在港島區方面,累積總計顯示暫時以陳淑莊為首的公民黨名單得到最多選民支持,支持度為23.3%,其次是以葉劉淑儀為首的獨立人士名單,支持度有18.3%,隨後的分別是以曾鈺成為首的民建聯名單和以甘乃威為首的民主黨名單,分別獲11.4%及8.9%的受訪選民支持,而獨立人士勞永樂、公民起動名單的何秀蘭和社民連的曾健成得到的支持度則相對較落後,分別有5.7%、5.6% 和1.6%。至於其他參選名單如林翠蓮為首的自由黨名單、獨立人士黎志強和蕭敏華,其支持度均少於1%(表八、表九)。

(七)選民現時的投票選擇(九龍西選區)。九龍西選區方面的競爭頗為激烈,累積總計顯示,以涂謹申為首的民主黨名單及以馮檢基為首的民協名單分別以12.5%及11.1%暫時領先。緊隨其後的有以毛孟靜為首的公民黨名單(10.1%)、以李慧瓊為首的民建聯名單(10.0%)、以黃毓民為首的社民連名單(8.7%)、以梁美芬為首的獨立人士名單(7.1%)、以田北辰為首的自由黨名單(6.3%),和獨立人士劉千石(4.6%)。而其他參選名單如獨立人士莊永燦、以龍緯汶為首的南方民主同盟名單、獨立人士林依麗、以柳玉成為首的獨立人士名單,以及環保觸覺的譚凱邦,其支持度均少於1%(表十、表十一)。

(八)選民現時的投票選擇(九龍東選區)。九龍東選區方面的形勢較為明朗,累積總計顯示,22.0% 的受訪選民表示將會投票給以梁家傑為首的公民黨名單,其支持度暫時領先。第二位是以黃國健為首的工聯會名單,支持度為16.7%。而以李華明為首的民主黨名單(13.0%)和以陳鑑林為首的民建聯名單(12.9%)則緊隨其後。其餘名單的支持度都相對較低,如社民連的陶君行和民主黨的胡志偉,其支持度分別有6.1% 和5.7%(表十二、表十三)。

(九)選民現時的投票選擇(新界西選區)。新界西選區方面,由於參選的名單較多,票源分散,候選人間的競爭也特別激烈。累積總計顯示,在各張名單中,仍以譚耀宗為首的民建聯名單的支持度居首(14.6%)。緊隨其後的有以何俊仁為首的民主黨名單(10.1%)、以梁耀忠為首的街工名單(10.1%)、以李卓人為首的職工盟名單(8.4%)、以李永達為首的民主黨名單(6.9%)、周梁淑儀為首的自由黨名單(6.6%)、以張超雄為首的公民黨名單(5.5%)、以王國興為首的工聯會名單(4.2%),與及陳偉業的社民連名單(3.8%)。以張賢登為首的民主黨名單及以蔣志偉為首的民協名單的支持度較低,分別有1.9%和1.0%。而其他參選名單如獨立人士阮偉忠、獨立人士鄒秉恬,以及以梁雪芳等為首的藍英同盟名單,其支持度均少於1%(表十四、表十五)。

(十)選民現時的投票選擇(新界東選區)。在新界東選區方面,累積總計顯示,以劉江華為首的民建聯名單的支持度(17.8%)暫時領先,緊隨其後的分別是以湯家驊為首的公民黨名單(14.0%)和以鄭家富為首的民主黨名單(12.9%)。再隨後的是以田北俊為首的自由黨名單(9.8%)、以黃成智為首的民主黨名單(6.4%)、以劉慧卿為首的前線名單(6.1%)、社民連的梁國雄(4.4%)和獨立人士龐愛蘭(4.1%)。其他參選名單如獨立人士李子榮及以蕭思江等為首的港人民權民生黨名單,其支持度均少於1%(表十六、表十七)。



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副所長王家英教授(左)和項目研究主任沈國祥先生

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副所長王家英教授(左)和項目研究主任沈國祥先生

 

Download all phot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