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新鴻基地產與中大呈獻諾貝爾獎得獎學人講座傑出物理學教授論述二十一世紀科學教育
新鴻基地產(新地)及香港中文大學(中大)於今天(5月21日)再度合辦「新鴻基地產諾貝爾獎得獎學人傑出講座系列」。是次講座邀請了200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卡爾.威曼教授(Professor Carl E. Wieman),以「二十一世紀的科學教育:用科學工具來教科學」為題,分享其真知灼見。講座吸引約三百名中大的教職員、學生和校友、來自政商界及教育界的人士,以及公眾參與,反應非常熱烈。
曾獲傑出教師獎的威曼教授更與數十名大學生及中學生真情對話,分享他對傳授及學習科學的見解與心得。
新地執行董事黃奕鑑表示:「身處廿一世紀瞬息萬變的知識型經濟體系,新地一直積極推動教育,鼓勵持續學習。我們很高興自2004年開始與香港中文大學合辦新鴻基地產諾貝爾獎得獎學人傑出講座系列,為港人提供一個機會,接觸世界級學者,從他們的真知灼見中啟迪新視野,並透過講座提升學術素養及掌握國際局勢脈絡,以裝備自己迎接種種挑戰。」
中大校長劉遵義教授感謝新鴻基地產和新地副主席兼董事總經理郭炳聯博士過去四年來的鼎力支持,並感激威曼教授遠道蒞臨中大,分享其卓越的學術成就及寶貴的教學經驗。
在過去五百年,科學憑藉實驗對理論與實踐的驗證,發展突飛猛進;由傳統和教條主導的科學教育於比較下則似乎原地踏步。現今關於學習的研究顯示,傳統的科學課堂和考試令許多老師無法準確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甚至產生嚴重的判斷錯誤。在講座中,威曼教授論述傳統教學方式成效不彰的原因,並介紹嶄新科學教學方法的優勝之處及其符合認知科學的發現。
為了增加公眾對諾貝爾獎六大範疇(物理學、化學、生理醫學、文學、和平及經濟學)的認識,讓相關的最新知識更為普及,中大特別安排講座於本港多所大專院校直播,另亦於香港科技園即時播放。同時,香港的中學師生可透過香港教育城網站即時收看。是次講座更於內地多所著名學府直播,如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及中山大學等,充份促進各地學術交流。
威曼教授1973年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獲理學士學位,1977年獲史丹福大學哲學博士學位。他由1984至2006年出任科羅拉多大學物理學傑出教授。2007年1月,他加入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擔任該校卡爾.威曼科學教育計劃(http://www.cwsei.ubc.ca) 主任,以持續改善大學本科生科學教育。他的研究涵蓋原子物理學和激光光譜學的多個領域。他在教育方面的傑出貢獻亦為他奪得不少殊榮,包括2001年獲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傑出教師獎,2004年獲卡耐基基金會頒發美國大學教授年獎,2007年獲美國物理學教師協會奧斯特獎章。
為了全面向學生傳授物理學,他從事各種研究,構思不同的教育革新,其中包括物理學教育科技計劃(http://www.colorado.edu/physics/phet)。這項計劃創造了多個網上的教學互動模擬系統,並探討這些模擬系統的成效。他還研究學生對物理學的看法和解題技巧。他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並擔任該院科學教育委員會主席。
「新鴻基地產諾貝爾獎得獎學人傑出講座系列」由新鴻基地產贊助,與中大自2004年起,每年邀請諾貝爾獎得主到訪香港,透過不同的專題講座,與學術界、教育界及商界切磋研討,促進知識的創發與弘揚,提升專業及企業水平。是次講座已是第十二度舉行,合共有19位諾貝爾獎得主和知名學者應邀來港主持公開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