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2016年1月25日

中大推全港首个「多发性硬化症」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导计划助患者控制病情并纾缓疲劳及认知症状

2016年1月25日
分享
列印

中大医学院香港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所主任胡志远教授(左三)、副主任(教育)钟志豪医师(左一)、专业顾问张海艺医师(右四)和名誉访问教授梁颂名教授(右三),以及中西医结合医务中心副医务主管刘玉麟医生(左四)介绍由研究所推出的「多发性硬化症」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导计划。

Gary(左二)及Don(右二)先后于2013年及2014年起出现多发性硬化症病征,两人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情况均有改善。

刘玉麟医生表示,香港多发性硬化症的患病率于2008年至2015年间上升逾四成。

由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拨款成立,全港首间同时提供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集临床服务、教学及科研于一身的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医学院香港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所将推出全港首个针对「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导计划,让病人在中西医护团队的监察及照顾下,同时接受西药、中药及针灸治疗,以控制病情,并改善疲劳及认知等症状,助患者重拾活动能力。 

多发性硬化症患病率七年间升逾四成 

全球有250万名患有多发性硬化症,中大的香港多发性硬化症资料库最新数据亦显示,此症的患病率在2008年至2015年间,由每十万人中有4.8人患病升至每十万人中有6.8人患病,升幅逾四成,估计本港已有500人确诊为多发性硬化症患者。患者的首次发病年龄多介乎20至30岁的青年期,逾七成患者为女性。 

多发性硬化症为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此症的成因未明,相信是由于中枢神经的髓鞘剥落和轴突流失,导致视神经、脑、脑干、小脑或脊髓功能受损。当神经系统未能正确地传递讯号,器官功能便相继受影响。患者会出现视力模糊、肢体无力、记忆力减退、排尿障碍等病征。 

西药可助早期患者控制病情   中医有效改善体力及认知能力 

多发性硬化症在发病初期,病征大多会于每次发病后缓解。若不及早诊治,重覆病发会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残障。现时,干扰素为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一线治疗药物,研究数据显示在发病初期用药,可显著降低疾病复发率(30%)和长期残障率。一些新式的口服药物和静脉注射式生物制剂,能更有效降低复发率(50%),缩减脑扫描片(MRI)中脑部呈损伤和疾病恶化的范围。虽然现行药物有望将疾病控制至无恶化甚至近乎治愈的程度,以磁力共振也侦测不到病变,但有逾八成患者于用药后仍感到疲劳,四至六成患者仍感到认知能力受影响,严重者更未能自行下床行走,自理能力也大受阻碍。 

有见在本港多发性硬化症的治疗主要以西药为主,中大香港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所的脑神经科医生及中医团队自2014年8月起开始为合适患者进行中西医并轨治疗。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临床助理教授兼中西医结合医务中心副医务主管刘玉麟医生表示:「我们从与中医师的交流上得知,中药及针灸皆有助改善多发性硬化症的症状,因此我们开始研究如何在此症的诊断、评估、监察及治疗上进行中西医合作。」 

中大医学院香港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所专业顾问兼中西医结合医务中心副中医服务主管张海艺医师表示:「多发性硬化症的病灶在脑部,中医指脑髓为肾所化生,此病多属肾虚之证。就临床分析,患者于发病初期会突然出现下肢乏力、头晕、失眠等;慢性期时患者会有疲倦、精神差及手足沉重等主要症状,甚至呈现腰、下肢乏力及冰冷,又或下肢瘫痪等问题,这些症状皆可处方合适的中药作治疗。而针灸也具醒脑及疏通经络作用,能为患者改善睡眠、疲倦、四肢乏力、手足痹痛及大小便不畅等问题。 

中大医学院赛马会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助理教授兼香港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所副主任(教育) 钟志豪医师表示除了临床分析,国际研究数据亦指中药及针灸均有效改善多发性硬化症病情。其中一项研究中,病人在接受中药治疗后,残障指数及复发指数皆有改善。另一项研究显示,患者于施用针灸后其疲乏的严重程度、疼痛及抑郁症状皆得以纾缓,而患者的生活质素亦有所提升。病人在以上两项研究中均未见有严重不良反应。 

刘玉麟医生续称:「现时已有廿名多发性硬化症患者进行中西医并轨治疗,初步评估发现他们于疲倦乏力、手足麻痹、认知能力上有较明显改善。我们将开展一项针对此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导计划,为一百位合适患者同时使用西药治疗及进行为期八星期的中药及/或针灸治疗,希望更有系统地评估此治疗模式的疗效。」疗程期间,主诊医师会联同脑神经科医生、护士等监察患者的病情及康复进度,团队亦会与药剂学院及临床毒理学专家合作,评估及减低中西药物相冲的可能性。刘医生指:「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相对较年轻,若能双管齐下以中西医药进行治疗,有望在控病之余,纾减疲劳、认知能力下降等症状,让患者重拾气力,如健康人士般生活,这正是我们中、西医护团队希望能够做到的。」

 中大医学院副院长(发展)、香港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所主任胡志远教授总结:「本研究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三大特色,包括以固定的中、西医团队筹组及设计疗程;中、西医之间保持紧密沟通,了解及学习双方的诊治模式;以及设计及开展严谨具原创性的循证医学研究,以评估计划的疗效。研究所日后的科研及临床项目将会循以上三大方向推行。我们期望能以一个尊重中、西医学的前设下,结合双方医学智慧,发掘合作治疗方案。若日后的研究数据反映,结合医学治疗在特定疾病上较单一医学治疗为佳,将有望促进本港中、西医于此疾病上的合作,令更多病人受惠。 

马会多年来一直支持本港的中医药发展及研究,例如成立中医专科门诊及中药园等。除了为香港市民提供专业可靠的中医专科门诊之外,亦为香港培训更多的中医及中药师。是次的「多发性硬化症」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导计划亦得到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的支持。参与或查询请致电:2873 3100 或电邮至hkiim@cuhk.edu.hk



中大医学院香港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所主任胡志远教授(左三)、副主任(教育)钟志豪医师(左一)、专业顾问张海艺医师(右四)和名誉访问教授梁颂名教授(右三),以及中西医结合医务中心副医务主管刘玉麟医生(左四)介绍由研究所推出的「多发性硬化症」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导计划。

中大医学院香港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所主任胡志远教授(左三)、副主任(教育)钟志豪医师(左一)、专业顾问张海艺医师(右四)和名誉访问教授梁颂名教授(右三),以及中西医结合医务中心副医务主管刘玉麟医生(左四)介绍由研究所推出的「多发性硬化症」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导计划。

 

Gary(左二)及Don(右二)先后于2013年及2014年起出现多发性硬化症病征,两人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情况均有改善。

Gary(左二)及Don(右二)先后于2013年及2014年起出现多发性硬化症病征,两人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情况均有改善。

 

刘玉麟医生表示,香港多发性硬化症的患病率于2008年至2015年间上升逾四成。

刘玉麟医生表示,香港多发性硬化症的患病率于2008年至2015年间上升逾四成。

 

下载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