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首部全面研究香港道堂科儀專書 開拓香港道教學術研究新路向《香港道堂科儀歷史與傳承》新書出版
道教是中國的本土宗教。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道教文化研究中心受香港道教聯合會(道聯會)委託,於2006至2007年間進行了一項「香港道堂科儀歷史與傳承研究計劃」,並將研究成果結集成書,成為首部全面研究香港道堂科儀淵源、傳承和演變的學術專著。
道聯會、中大道教文化研究中心及香港中華書局於今天舉行《香港道堂科儀歷史與傳承》新書發佈會,主禮嘉賓包括中國道教協會會長任法融道長、道聯會主席湯偉奇道長、蓬瀛仙館理事長李宏之道長、中大文學院院長李熾昌教授、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兼總編輯翟德芳先生、上海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陳耀庭教授,以及其中一位作者兼中大道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黎志添教授。
湯偉奇道長表示:「科儀是道教最重要的宗教實踐之一,也是道教教義與信仰在社會中的一種具體呈現。自古至今道教中一貫的思想與教義,至今依然豐富地反映在現今的科儀活動之中,對一個擁有數千年發展歷史的宗教,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香港道堂科儀歷史與傳承》一書中,一眾專家學者對儀式活動的實踐方法、科儀文獻內容中的涵義,都有深入淺出的介紹,讓讀者可以認識道教儀式中所包含的道教思想與教義,進一步了解香港道堂科儀中的地域特色。」
翟德芳先生說:「『香港道堂科儀歷史及傳承研究計劃』歷時兩年,從歷史傳承的連接、轉變及創新等不同角度,考察香港道堂科儀的歷史和現狀,揭示出其獨特的地方形式和內容,對開拓和推動道教學術研究具有重大意義。本書的出版,為宗教界、學術界和出版界提供良好合作的範例。」
黎志添教授向道聯會慷慨捐助支持研究計劃及出版專書衷心致謝。黎教授表示:「縱使香港經歷了長期的西方殖民統治,並發展成現代化和國際化的城市,道教禮儀傳統在香港這個多元化的社會,仍然具有深厚的社會基礎,並且為現代人在整合生死禍福、超越苦難的人生終極問題上,提供解脫的方法和答案。因此,道教禮儀是研究和理解香港社會文化的寶貴資源。」
作者採用歷時研究和共時研究相結合的方法,並結合口述史料、田野考察和歷史文獻,開闢了道教學術研究的新路向。除了搜集和整理歷史文獻,包括碑刻、志書、序跋、文章以及有關道堂刊印的文字資料外,作者還走訪了15個香港道堂、26位資深道長,考證了流行於香港道堂的24部科儀文獻之歷史出處及其與《正統道藏》、《重刊道藏輯要》的淵源關係,從而整理出自1940年代以來香港道堂科儀傳承和道長之間師承的發展狀況。該書亦重點介紹香港道堂科儀的科目種類、內容和目的;刊載了180餘張珍貴的歷史圖片;書後附錄的15部科儀文獻均經作者仔細校點,一方面增加了本書內容的完整性,另一方面也方便讀者查閱原文。
《香港道堂科儀歷史與傳承》將於今天起在中華書局、商務印書館及三聯書店各大分店發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