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中大研究揭示海岸带湿地碳储量较原先估计高逾两成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一项研究发现红树林和其它海岸带湿地的碳储量较一般估计高出约23%。研究结果已于著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发表(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9-14120-2),有助进一步确立「蓝碳」生态对抵销碳排放的重要性。
「蓝碳」在抵销人为碳排放有关键作用
红树林和其它海岸带湿地例如盐沼和海草床等一系列海岸植物生态,被科学家称为「蓝碳」。它们与「绿碳」,即陆地的绿色树木和草原一样,会吸收和储存二氧化碳。不同的是,「蓝碳」大多埋藏于沉积物,而且「蓝碳」生态环境使植物本身较难被分解,意味较少碳(二氧化碳)会重新释放到大气中,减低温室效应。然而,近年的城市发展及海岸养殖业活动令红树林及其它海岸带湿地迅速减少。深入了解「蓝碳」的重要性,对制订环保政策及方向十分重要。
修正湿地储存碳密度估算
以往有研究指出「蓝碳」的碳密度为「绿碳」的3至5 倍。这一结果是基于有机物质转换为有机碳的转换因子而估算。有机物质经过数小时高温加热后,当中的碳会以气体形式释放,加热前后的重量差别便是该物质碳储量的最方便估算。不过,以往的研究并没考虑不同种类沉积物所导致的误差。
中大李福善海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李成业教授及其博士后研究生欧阳晓光博士收集了其他国家的海岸带湿地沉积物数据,并结合以往实地研究资料,通过比较分析及纳入以前被忽略的成份(如腐木),估算出全球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高达3.7至6.3 Pg(Pg相等于1015 克或10亿吨),这一数字过去被低估了23%。
红树林毁林对碳排放的影响
城市发展、海岸养殖业和农业活动持续破坏红树林,特别在东南亚地区,砍伐红树林的情况特别严重。红树林消失不但会减少碳吸收,沉积物储存的大量有机碳更会被重新释放。
研究团队结合全球红树林面积、红树林消失率和沉积物的碳储量估算,推测自2000年起已导致每年碳排放量增加23.5 至 38.7 Tg (1 Tg 相等于 1012 克 或一百万吨),等同450至750万辆汽车围绕地球行驶一圈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含量。因此,严格保护海岸带湿地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如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的重要方向。
关于李成业教授
李成业教授的研究团队专注于海岸带湿地的生态系统生态学,包括碳循环和湿地保护。李教授现担任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树林专家组的主席,负责统筹全球红树林风险评估及湿地濒危动植物保育工作。
欧阳晓光博士于米埔湿地考察片段: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sFnX9bAicGYMtqhYe4gWpQNKUrtfj2GV/view?usp=sha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