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Centre

11 Jun 2008

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選民對2008年立法會選舉意見調查結果摘要 (Chinese Version Only)

11 Jun 2008
Share
Print

左起: 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副所長王家英教授 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項目統籌員沈國祥先生

王家英教授(右)與沈國祥先生

新一屆立法會選舉將於今年9月7日進行,各政黨及有意參選人士正積極部署和準備。究竟香港選民對今次立法會選舉有多關注呢?他們對立法會議員在一些政策立場上又有何期望?選民投票時將會有何考慮?他們現時的政黨偏好和投票傾向又是怎樣?有鑑於此,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屬下的社會與政治發展研究中心特別進行了一項電話調查,詢問選民對新一屆立法會議員的政策期望、他們投票的考慮因素、政黨偏好及現階段的投票傾向等有關意見。調查於上月27日至30日進行,共成功訪問了1,015位登記選民,回應率為57.1%。以1,015個樣本數推算,將可信度(confidence level)設於95%,百份比的抽樣誤差約在正或負3.08% 以內。調查結果摘要如下:

(一)對立法會選舉的關注。對於這次立法會選舉,78.5% 的受訪選民表示關注,不關注的則有20.1%(見表一)。現在距離九月立法會選舉的時間尚遠,但已有近八成的受訪選民表示關注,反映現階段選民頗重視今年的立法會選舉。

(二)對新一屆立法會議員政經議題定位的期望。調查列舉了數項香港政經議題的定位問題,詢問受訪選民對新一屆立法會候選人的期望。首先,在與政府的關係定位上,有52.7%的受訪選民期望新一屆立法會議員多些「監察政府」,但亦有36.9% 期望他們多些「與政府合作」(見表二)。在經濟發展方面,有58.4% 的受訪選民期望立法會議員多些強調「經濟平均分配」,而期望他們多些強調「經濟增長」的則有33.6%(見表三)。在落實「一國兩制」的定位方面,絕大多數的受訪選民(83.0%)認為立法會議員應多些強調香港與內地加強融合,而認為他們應多些強調香港與內地保持一定距離的僅有一成多(11.7%)(見表四)。在民主化步伐方面,受訪選民的意見頗為分歧:45.5%的受訪選民期望新一屆立法會議員支持人大有關雙普選的決定,而期望他們繼續支持泛民主派2012年雙普選訴求的則有39.1%(見表五)。

(三)選擇候選人時政策議題重要性的考慮。調查又列舉了十一項目前熱門的政策議題,然後要求受訪選民衡量在選擇候選人時有關議題的重要性。表六顯示,在十一項政策議題中,高達七項被八成以上受訪選民認為對他們的投票選擇重要/非常重要,包括:「提高教育質素(如調整母語教學政策、解決副學士出路等問題)」(93.0%)、「督促政府改善環境保護(如改善空氣污染、廢物處理等問題)」(92.7%)、「維持香港的金融、旅遊和航運地位,以保持香港的經濟競爭力」(90.2%)、「改善低收入人士貧困問題」(90.0%)、「壓抑物價上升」(89.3%)、「督促政府改善城市規劃(如減少屏風樓等問題)」(83.8%)和「收窄貧富差距」(83.3%)。其餘四項亦得到約五成五至七成五的受訪選民所認同,包括:「解決醫療融資問題(如支持成立醫療保險基金)」(75.6%)、「盡快制訂公平競爭法」(72.2%)、「制訂最低工資」(69.7%)及「支持盡快在2012年實行特首及立法會雙普選」(55.9%)。

(四)選擇候選人時個人條件的考慮。調查亦詢問了受訪選民在投票前,如何衡量候選人的個人條件。從表七可見,候選人「從政同擔任公職經驗」及「個人背景,如屬專業人士或擁有高等學歷等」的重要性最受重視,分別有76.2%及74.8%的受訪選民認為此兩項條件是他們在選擇候選人時的重要考慮因素。「能受中央政府接納」及「有口才」的重要性也分別有56.3%及50.9%的受訪選民認同。至於餘下三項條件— 「是現任立法會議員」、「有政黨支持」及「年紀較輕」,則分別只有38.0%、34.4%和26.3%的受訪選民認為重要/非常重要,認為不重要/非常不重要的百分比反而較高。

(五)選民現時的政黨偏好及投票傾向。調查同時發現,現時最多受訪選民認同的政黨或政團是「民建聯」(17.0%),然後是「民主黨」(15.5%)及「公民黨」(15.0%),也有近四成的受訪選民(38.3%)表示沒有值得認同或難以說出認同的政黨(見表八)。在投票傾向方面,表九顯示,現階段有33.7% 的受訪選民傾向選擇投票給泛民主派候選人,傾向選擇投票給親中建制派候選人的有14.7%,而傾向選擇投票給中間派/獨立候選人的則有25.7%,另有24.4% 的選民仍未有清晰的投票選擇。

(六)選民的政治取向、主觀社會階層認同與投票傾向的關係。表十及表十一分別列出了受訪選民的政治傾向、主觀社會階層認同及其投票傾向之間的交互分析。在政治取向方面,自稱傾向「親中建制派」的受訪選民大都傾向支持親中建制派候選人(66.7%),自稱傾向中間派的受訪選民則多傾向支持獨立候選人,而自稱傾向「民主派」的受訪選民不但較傾向支持泛民主派候選人(78.2%),其對泛民主派的支持也較堅定(如只有8.7% 表示「不知道/未決定」)(見表十)。至於主觀社會階層認同方面,不同社會階層認同者都較傾向支持泛民主派候選人,其中尤以自視為社會中層的受訪選民為甚:如在自視為社會中層的受訪選民中,有38.9% 表示傾向選擇泛民主派候選人,比自視為下層、中下層和中上/上層人士的29.1%、30.3% 和35.8% 都要高(見表十一)。

總括而言,現階段香港選民對今年的立法會選舉頗為重視,對新一屆立法會候選人在香港政經議題的定位問題上亦有不同的期望:他們較期望新一屆立法會議員多監察政府、多強調經濟平均分配和多重視加強香港與內地的融合。在政策議題方面,「提高教育質素」、「督促政府改善環境保護」、「維持香港的金融、旅遊和航運地位」、「改善低收入人士貧困問題」和「壓抑物價上升」等都是現階段選民衡量候選人時的重要議題。而在候選人個人條件方面,「從政同擔任公職經驗」及「個人背景如屬專業人士或擁有高等學歷等」則是選民選擇候選人時的最重要考慮因素。至於在投票傾向方面,自稱傾向「親中建制派」的受訪選民大都傾向支持親中建制派候選人,自稱傾向「中間派」的受訪選民多傾向支持獨立候選人,而自稱傾向「民主派」的受訪選民也較傾向支持泛民主派候選人。此外,自視為社會中層的受訪選民對泛民主派候選人的支持亦較為明顯。

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
社會與政治發展研究中心



左起:
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副所長王家英教授
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項目統籌員沈國祥先生

左起: 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副所長王家英教授 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項目統籌員沈國祥先生

 

王家英教授(右)與沈國祥先生

王家英教授(右)與沈國祥先生

 

Download all phot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