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沪港发展趋势论坛2007」
继2005年及2006年首两届「沪港发展趋势论坛」分别于香港和上海两地成功举行后,沪港发展联合研究所于今天(11月19日)假香港中文大学(中大)祖尧堂举办了「沪港发展趋势论坛2007」。论坛就沪港两地热门经济、社会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探讨,邀请了沪港两地共六位着名学者作主题发言。
经济议题仍然是沪港两地最关心的题目。就两地向国际金融中心方向的发展上,上海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教授分析了上海向国际金融中心城市发展所面对的挑战,包括评估上海市场的流动性供给及金融创新等。比较之下,上海市场的投资种类和投资规模不及香港,相对较弱;金融人才方面亦较缺乏。孙教授认为上海金融中心的建设应立足于上海贸易、物流和经济活动上;而且沪港两地应成为中国金融中心的两个互补单元。
中国光大集团高级研究员周八骏博士则探讨香港就迈向世界级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周博士认为香港要成为世界级国际金融中心必须克服不少挑战,包括如何尽快与国家主体经济和金融市场融为一体,以及妥善把握金融市场「中国化」与「国际化」之间的「张力」。香港和上海两个金融市场各有千秋,如何联合上海共同推动中国成为21世纪的世界级国际金融中心是一个关注重点。
针对中国流动性过剩问题,上海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华民教授指出主要的原因是中国缺乏有效的冲销手段,造成如内需不足及供给无效等现象,并带来资产价格过度上涨等问题。华教授认为目前促使人民币对内升及对外升值,以及对外投资都无助解决问题。华教授建议中国要认清合适的宏观调控思路,制订正确的应对策略,坚定不移地展开结构改革。
香港大学地理学系副教授王缉宪教授全面分析了大珠三角五大机场之间的竞争与合作的问题,指出近年五大机场强调整合是基于「枢纽」地位的考虑,以及各地方政府对机场发展和竞争的焦虑。王教授认为在区内复杂的航权关系和空域管理等情况下,五大机场之间(如港-珠、港-深等)存在不少互补关系。理顺政府管制与市场发展的关系,并修正各地方政府对理解自己机场的需求,以及在区域机场整合上的角色等事宜是需要尽快处理的。
中国社会的发展是全国关注的题目。上海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石磊教授就中国社会结构的重大变迁问题从经济角度进行了解释,提出了「第三社会」的发展和所引起的不同城市问题。另外,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兼香港教育研究所副所长黄显华教授针对香港自身和国家在经济、政治、社会及人口四方面的改变,全面地回顾了香港过去十年极富争议的教育改革和政策发展。黄教授建议在未来应加强基础教育的投资、重组谘询组织、促进学校改进和推动香港发展成为教育枢纽。
沪港发展联合研究所是由中大及上海复旦大学于2001年1月联合创立的研究机构,旨在透过举办各种学术活动及出版不同类型刊物,一方面向政府部门和企业机构提供政策性建议,为国家整体发展谋求更大的福利,并为上海和香港的持续繁荣和进一步走向国际化作出贡献;另一方面亦促进中大和复旦大学的合作,提升这两所研究型大学的研究水平。沪港发展联合研究所联席所长分别为中大讲座教授杨汝万教授和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华民教授。
如欲对沪港发展联合研究所作进一步了解,欢迎浏览研究所网页(http://www.cuhk.edu.hk/shkdi) 或致电(852) 2609 8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