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Centre
香港「新水墨運動」:中國繪畫的實驗性中大文物館與中國美術館合辦香港藝術家呂壽琨墨寶展覽(Chinese version only)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文物館與中國美術館聯合主辦展覽「自我有乾坤——呂壽琨與早期水墨運動」,展期由3月16日至4月14日。是次展覽從中大文物館及香港藝術館挑選51件上世紀4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呂壽琨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展示呂氏前瞻而宏大的藝術哲學,並呈現紮根傳統而突破中西藩籬的力作。
展覽開幕典禮於2018年3月16日假中國美術館舉行,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吳為山教授,中大文物館館長姚進莊教授、中國美術館副館長張晴教授、香港藝術館總館長譚美兒女士、香港藝術館館長(香港藝術)鄧民亮博士、北京畫院一級美術師王懷慶先生,以及呂壽琨先生的女兒呂展露女士等嘉賓均獲邀出席。
呂壽琨(1919-1975年)被譽為香港「現代水墨運動」的先驅,於20世紀六十年代在香港藝壇大放異彩,亦獲歐美著名藝評家的好評與肯定。呂氏自幼接受良好的文化與美術教育,除精通中國古代畫論,亦擅臨摹古代大師的經典之作,如吳鎮的《漁父圖》和倪瓚的《春風江亭》等。同時,他熟讀西方藝術理論,包括赫伯特裡德爵士的《藝術的意義》及薩姆亨特的《現代美國繪畫與雕塑》等著作,亦關注戰後美國繪畫藝術的發展。憑著對中國傳統藝術與西方當代藝術的深厚認識,他發展出一套嶄新的中國水墨畫風格,既保留中國畫的傳統價值,亦糅合現代藝術創作與香港文化情懷,為香港「水墨運動」拉開序幕。於1957年,呂氏出版著作《國畫的研究》,向讀者展示中國繪畫傳統為現代藝術所用之道,成功地弘揚中國繪畫的實驗性,也建起一條連接中國及西方藝術世界的堅固橋樑。
由呂氏等香港藝術家推動的香港水墨運動對上世紀80年代中國內地水墨畫的發展影響深遠,但國內對呂氏的認知極其有限。是次展覽讓內地公眾走進呂壽琨的藝術世界,體現呂氏的國學底蘊與國際視野,以及其推動現代水墨藝術的貢獻,並側面呈現香港水墨藝術運動的發展。
呂氏一生對藝術的熱忱,不但展現於其豐富多樣的作品,亦見於其撰寫的故事《遇僧記》。早於成名前,呂氏曾於藝術追求與家庭責任二者之中作強烈掙扎,就此他寫下一個關於夢中遇僧的故事。為了述說呂氏筆下的自身經歷與體悟,中大文物館特意與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合作,運用鏡頭與畫面,重現《遇僧記》的情節及展示《遇僧記》的手稿,讓內地公眾從多角度認識呂氏的藝術人生。此短片由香港年輕導演拍攝,有幸邀得呂氏高足及著名設計師靳埭強博士與年輕舞者演出,亦有傳承之意。
「自我有乾坤——呂壽琨與早期水墨運動」展覽詳情如下:
日期: | 2018年3月16日至4月14日 |
地點: | 中國美術館19至21號廳 |
開放時間: | 9:00 – 17:00 (16:00停止入館) 周一閉館 |
![山水橫幅
1971 年
紙本設色
191 x 364 釐米
香港中文大學收藏
藏品編號:1993.0248
利園酒店惠贈
本作是受利園酒店委託創作,呈現了香港海灣帆船穿梭如織的繁忙景象。雖然是以傳統筆墨進行創作,但兩側矗立的山峰與中間的「地平線」構成了英文「Hotel(酒店)」的第一個字母「H」——以此向香港英治時期最豪華的酒店致意。](https://www.cpr.cuhk.edu.hk/wp-content/upload/resources/press/photo/s_5ab0a9605592e.jpg)
山水橫幅 1971 年 紙本設色 191 x 364 釐米 香港中文大學收藏 藏品編號:1993.0248 利園酒店惠贈 本作是受利園酒店委託創作,呈現了香港海灣帆船穿梭如織的繁忙景象。雖然是以傳統筆墨進行創作,但兩側矗立的山峰與中間的「地平線」構成了英文「Hotel(酒店)」的第一個字母「H」——以此向香港英治時期最豪華的酒店致意。
![臨吳鎮《漁父圖》
1967年
設色紙本
180 x 95 釐米
香港中文大學收藏
藏品編號:2014.0021
呂展雲女士、呂展露女士及呂展霸醫生惠贈
1967年5月香港「六七暴動」期間,呂壽琨創作了《臨吳鎮「漁父圖」》。但這幅對吳鎮作品的臨習卻並非描繪吳氏心中的世外桃源。呂氏創作的是風暴過後,漁夫繼續出海捕魚的景象。呂氏在題跋中寫道:「既已有所抱負,必力圖生存,然後改造時勢以證見自我之存在。」](https://www.cpr.cuhk.edu.hk/wp-content/upload/resources/press/photo/s_5ab0a97097a96.jpg)
臨吳鎮《漁父圖》 1967年 設色紙本 180 x 95 釐米 香港中文大學收藏 藏品編號:2014.0021 呂展雲女士、呂展露女士及呂展霸醫生惠贈 1967年5月香港「六七暴動」期間,呂壽琨創作了《臨吳鎮「漁父圖」》。但這幅對吳鎮作品的臨習卻並非描繪吳氏心中的世外桃源。呂氏創作的是風暴過後,漁夫繼續出海捕魚的景象。呂氏在題跋中寫道:「既已有所抱負,必力圖生存,然後改造時勢以證見自我之存在。」
![寫賓虹老人山水
1969 年
設色紙本
153 x 83 釐米
香港中文大學收藏
藏品編號:2014.0044
呂展雲女士、呂展露女士及呂展霸醫生惠贈
《寫賓虹老人山水》是向黃賓虹用明暗墨色來構造畫面梳密手法的致敬。呂氏特意將畫面右側的懸崖留白以供題跋。這種將文字與圖片結合的方式讓人耳目一新,而題跋的內容則強調了呂氏創新的目的,並解釋了創新方法的途徑。](https://www.cpr.cuhk.edu.hk/wp-content/upload/resources/press/photo/s_5ab0a97689e20.jpg)
寫賓虹老人山水 1969 年 設色紙本 153 x 83 釐米 香港中文大學收藏 藏品編號:2014.0044 呂展雲女士、呂展露女士及呂展霸醫生惠贈 《寫賓虹老人山水》是向黃賓虹用明暗墨色來構造畫面梳密手法的致敬。呂氏特意將畫面右側的懸崖留白以供題跋。這種將文字與圖片結合的方式讓人耳目一新,而題跋的內容則強調了呂氏創新的目的,並解釋了創新方法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