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大蝉联六届港澳地区冠军 首间香港院校同时获三项一等奖
中国学界两年一度的盛事 — 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日前在苏州大学圆满举行。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再度赢得「港澳优胜杯」,连续六届荣获港澳地区的冠军。这是香港高校自1997年参加「挑战杯」竞赛以来,首次有院校夺得六连冠;同时,亦是香港高校首次在同一届赛事中赢得三个一等奖,成绩骄人。
中大今天(11月14日)为得奖队伍举办祝捷会,副校长张妙清教授恭贺同学获此佳绩:「中大一向致力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参与创新科技活动。『挑战杯』是全国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学术科技创新赛事,同学今次能取得多个奖项,实在令人兴奋。我期望各同学继续运用他们无尽的创意和智慧,作出裨益人类的研究。」
中大在今届挑战杯的六项参赛作品全部皆获表扬。三个一等奖分别是「仿生拉线机构及高效推进机器鱼」、「高效红外到可见光的能量上转换及其太阳能电池上的运用」及「『五专一村』乡村可持续发展支援计划」;获二等奖的作品为「按键式能量收集模块」,得到三等奖的作品是「虚拟实境手套」和「音乐—自动和弦辨认:和弦分析仪」。
「仿生拉线机构及高效推进机器鱼」由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系学生李峥及刘炜碧设计,其原理是通过结合仿生学、结构力学和最优化理论,模仿动物脊柱骨骼系统而发明的柔性活动装置。利用此装置研发的鱼形高效推进水下航行器,首次实现机器鱼扭动推进,大大超越现有的螺旋桨推进模式,有助进行海洋探索及污染监察等。这种装置还可以用于医疗微创手术机器人、工业无损检测机器人、太空机器人等需要灵活动作的场合。
「高效红外到可见光的能量上转换及其太阳能电池上的运用」由物理系学生王君鑫设计,该发明是利用光子能量上转换的原理来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效率。王同学利用一种新材料,将红外光子转化为可见光子,其转化效率超过世界现有纪录,可望将原本被浪费掉的红外太阳能转化为可用太阳能,并用于发电。这种材料可应用于薄膜太阳能电池、红外线深测和发光二极管。
另一项一等奖作品是「『五专一村』乡村可持续发展支援计划」,由建筑学院学生萧敏及叶冠麟设计。这是一个整合高校的专业知识和人力资源,以策略性、系统性及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改善乡村环境和民生的计划,亦是中大金禧校庆的重点项目之一。透过此计划,中大师生与来自其他大学的义工团队,一起为甘肃南部的党政村建造行人便桥及休憩凉亭,并教育村民有关卫生健康、法律和环保的知识,以最少的资源达到最大的社会效益,同时改善村民的生活质素。
挑战杯被誉为中国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由国家多个部委主办,全国各地两百多万名大学生参加。来自港澳地区共14所高校,超过百名同学参加了是次比赛,包括中大、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岭南大学、香港教育学院、香港树仁大学、香港公开大学、珠海学院及香港专业学院,以及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和澳门理工学院。香港代表团由中大副校长霍泰辉教授出任团长,率领香港各院校师生代表参加大赛。
中大向来极为重视学生的创意,让学生在学术基础上,激发崭新创业意念,并于课余进行科技创新发明。中大更鼓励来自不同学系的学生合作,融汇各学科之专长。是次中大参加挑战杯的「仿生拉线机构及高效推进机器鱼」、「按键式能量收集模块」、「虚拟实境手套」和「音乐—自动和弦辨认:和弦分析仪」,就是今年高锟教授学生创意奖的得奖项目。
中大将于2014年1月6日至17日在大学图书馆展览厅举行学生创新与创业作品展览,展示学生参赛作品。
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大得奖名单
项目名称 | 参赛学生 | 所属学系 | 奖项 |
仿生拉线机构及高效推进机器鱼 | 李峥,刘炜碧 | 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系 | 一等奖 |
高效红外到可见光的能量上转换及其太阳能电池上的运用 | 王君鑫 | 物理系 | 一等奖 |
「五专一村」乡村可持续发展支援计划 | 萧敏,叶冠麟 | 建筑学院 | 一等奖 |
按键式能量收集模块 | 王增越 李林锴 |
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系 电子工程学系 |
二等奖 |
虚拟实境手套 | 周德麟 梁皓泓 |
电子工程学系 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系 |
三等奖 |
音乐—自动和弦辨认:和弦分析仪 | 戴籽玮,萧咏霭 |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系 | 三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