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2020年2月4日

中學生化身科學家設計實驗 創造可持續發展的生活方式

2020年2月4日
分享
列印

來自聖保祿學校的中四學生馬綽盈、吳汶蔚及盛卓欣(左至右)憑着她們所設計的安全、有趣化學實驗 —「人工葉」在「巴斯夫小小化學家 – 實驗挑戰賽」中奪冠。

冠軍隊伍利用藻類製造「人工葉」來模擬綠葉的光合作用,從而減輕氣候變化的影響。

「巴斯夫小小化學家–實驗挑戰賽2019」三隊得獎隊伍、中大化學系魏濤教授(左)以及巴斯夫亞太地區企業傳訊經理譚俊文先生(右)合照。

亞軍是來自港大同學會書院的陳明見及譚敬曦。他們透過作品「膠薯不平『番』」,利用馬鈴薯及白醋製作可分解的「塑膠」,有望代替即棄塑膠用品,如餐具。

季軍為瑪利諾修院學校的許舒晴、許婷欣、易詠詩及林嘉禧(左至右),她們的作品「環保暖包」利用醋和梳打粉的化學作用,自製一個可重用及能取代拋棄式的暖包。

氣候變化跟人類的生活方式有著緊密切的關係,是當前全球面臨的挑戰。三名來自聖保祿學校的中四學生馬綽盈、吳汶蔚及盛卓欣,憑着她們所設計的安全、有趣化學實驗 —「人工葉」在由世界領先的化工公司巴斯夫及香港中文大學 (中大) 聯合舉辦的「巴斯夫小小化學家 – 實驗挑戰賽」中奪冠。她們透過實驗嘗試利用藻類製作「人工葉」來模擬綠葉的光合作用,從而減輕氣候變化的影響。

比賽的主題是通過實驗設計,創造可持續發展的生活方式,以減輕環境負擔。冠軍隊伍的靈感來自藻華問題(又稱為紅潮或綠潮),得獎同學利用藻類製造「人工葉」吸收和儲存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為了延長其壽命,她們使用海藻酸鈉將藻類鎖住在人造葉內。「人工葉」的設計概念不但可以幫助解決由藻類引起的生態環境問題,而且有望減緩氣候變化。冠軍隊伍在比賽中能夠清晰地闡述實驗過程並展現其批判性思考,於問答環節也表現出色;她們的科學求證技巧亦令一眾評判印象深刻。

為推動STEM (即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 教學,實驗挑戰賽邀請中學生為小學生設計合適的實驗,以激發兒童對化學的興趣。每年獲勝的實驗將於次年巴斯夫亞太區的「小小化學家」互動科學工作坊被採用。今年比賽要求參賽隊伍以「可持續發展」為主題,其中六隊入圍隊伍已於2019年11月2日向由巴斯夫及中大代表組成的評審團介紹實驗的設計概念。評判團根據各隊的創意、學習成果、安全性、在巴斯夫「小小化學家」推行的可行性,以及他們的團隊合作和表達技巧的表現作出評分。

中大化學系魏濤教授表示:「實驗挑戰賽可促使學生更為關注未來人類世界可持續增長的相關議題。 通過這項活動,我們希望提升中學生對STEM的興趣,並展示科學在減少碳排放和保護環境方面所能作出的貢獻。」

巴斯夫亞太地區企業傳訊經理譚俊文先生表示︰「人口和需求持續增加,但地球的資源有限。我們希望通過實驗設計,讓學生了解如何在從日常生活的細節中著手,改變過往的生活模式。小朋友亦可透過實驗從小認識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建立一個更好,更可持續發展的社會。」

第二名是港大同學會書院的陳明見及譚敬曦,他們的作品「膠薯不平『番』」。為了減少全世界的塑膠消耗量,他們利用馬鈴薯及白醋製作可分解的「塑膠」,有望代替即棄塑膠用品,如餐具。第三名是瑪利諾修院學校的許婷欣、許舒晴、林嘉禧及易詠詩,她們的作品「環保暖包」利用醋和梳打粉的化學作用,自製一個既可以保持最佳温度,亦能取代拋棄式的暖包。

「巴斯夫小小化學家」是一個為6至12歲小朋友而設的免費互動化學教育活動,讓小朋友透過做安全及富趣味性的實驗,探索化學的奧妙。巴斯夫早於1997 年在總部德國路德維希港設立「巴斯夫小小化學家」。這項活動現已於全球超過30個國家和地區舉行。由2002年於亞太區推出至今,已有超過30萬位小朋友參與。活動於2005年推廣至巴斯夫亞太區總部 ─ 香港。

關於巴斯夫

在巴斯夫,我們創造化學新作用,追求可持續發展的未來。我們將經濟上的成功、社會責任和環境保護相結合。巴斯夫在全球約有122,000名員工,為幾乎所有國家、所有行業的客戶成功作出貢獻。我們的產品分屬六大業務領域:化學品、材料、工業解決方案、表面處理技術、營養與護理、農業解決方案。2018年巴斯夫全球銷售額約630億歐元。巴斯夫的股票在法蘭克福(BAS)證券交易所上市,並以美國存託憑證(BASFY)的形式在美國證券市場交易。欲瞭解更多資訊,請登上www.basf.com

有關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 (中大) 成立於1963年,為一所享譽國際的研究型綜合大學。中大位處於亞洲的中心地帶,一直秉持「結合傳統與現代,融會中國與西方」之使命。中大合共有九所書院,它們與大學相輔相成,提供以學生為本的全人教育和關顧輔導,加強師生間的交流和互動。大學設有文學院、工商管理學院、教育學院、工程學院、法律學院、醫學院、理學院及社會科學院,連同研究院,共開設超過300個本科及研究生課程。中大各學院積極參與廣泛的研究領域,設有多個研究所及研究中心,於優質的跨學科研究中各有專精。

附件



來自聖保祿學校的中四學生馬綽盈、吳汶蔚及盛卓欣(左至右)憑着她們所設計的安全、有趣化學實驗 —「人工葉」在「巴斯夫小小化學家 – 實驗挑戰賽」中奪冠。

來自聖保祿學校的中四學生馬綽盈、吳汶蔚及盛卓欣(左至右)憑着她們所設計的安全、有趣化學實驗 —「人工葉」在「巴斯夫小小化學家 – 實驗挑戰賽」中奪冠。

 

冠軍隊伍利用藻類製造「人工葉」來模擬綠葉的光合作用,從而減輕氣候變化的影響。

冠軍隊伍利用藻類製造「人工葉」來模擬綠葉的光合作用,從而減輕氣候變化的影響。

 

「巴斯夫小小化學家–實驗挑戰賽2019」三隊得獎隊伍、中大化學系魏濤教授(左)以及巴斯夫亞太地區企業傳訊經理譚俊文先生(右)合照。

「巴斯夫小小化學家–實驗挑戰賽2019」三隊得獎隊伍、中大化學系魏濤教授(左)以及巴斯夫亞太地區企業傳訊經理譚俊文先生(右)合照。

 

亞軍是來自港大同學會書院的陳明見及譚敬曦。他們透過作品「膠薯不平『番』」,利用馬鈴薯及白醋製作可分解的「塑膠」,有望代替即棄塑膠用品,如餐具。

亞軍是來自港大同學會書院的陳明見及譚敬曦。他們透過作品「膠薯不平『番』」,利用馬鈴薯及白醋製作可分解的「塑膠」,有望代替即棄塑膠用品,如餐具。

 

季軍為瑪利諾修院學校的許舒晴、許婷欣、易詠詩及林嘉禧(左至右),她們的作品「環保暖包」利用醋和梳打粉的化學作用,自製一個可重用及能取代拋棄式的暖包。

季軍為瑪利諾修院學校的許舒晴、許婷欣、易詠詩及林嘉禧(左至右),她們的作品「環保暖包」利用醋和梳打粉的化學作用,自製一個可重用及能取代拋棄式的暖包。

 

下載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