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香港「新水墨运动」:中国绘画的实验性中大文物馆与中国美术馆合办香港艺术家吕寿琨墨宝展览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文物馆与中国美术馆联合主办展览「自我有干坤——吕寿琨与早期水墨运动」,展期由3月16日至4月14日。是次展览从中大文物馆及香港艺术馆挑选51件上世纪4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吕寿琨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展示吕氏前瞻而宏大的艺术哲学,并呈现扎根传统而突破中西藩篱的力作。
展览开幕典礼于2018年3月16日假中国美术馆举行,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教授,中大文物馆馆长姚进庄教授、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张晴教授、香港艺术馆总馆长谭美儿女士、香港艺术馆馆长(香港艺术)邓民亮博士、北京画院一级美术师王怀庆先生,以及吕寿琨先生的女儿吕展露女士等嘉宾均获邀出席。
吕寿琨(1919-1975年)被誉为香港「现代水墨运动」的先驱,于20世纪六十年代在香港艺坛大放异彩,亦获欧美著名艺评家的好评与肯定。吕氏自幼接受良好的文化与美术教育,除精通中国古代画论,亦擅临摹古代大师的经典之作,如吴镇的《渔父图》和倪瓒的《春风江亭》等。同时,他熟读西方艺术理论,包括赫伯特里德爵士的《艺术的意义》及萨姆亨特的《现代美国绘画与雕塑》等著作,亦关注战后美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凭著对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当代艺术的深厚认识,他发展出一套崭新的中国水墨画风格,既保留中国画的传统价值,亦糅合现代艺术创作与香港文化情怀,为香港「水墨运动」拉开序幕。于1957年,吕氏出版著作《国画的研究》,向读者展示中国绘画传统为现代艺术所用之道,成功地弘扬中国绘画的实验性,也建起一条连接中国及西方艺术世界的坚固桥梁。
由吕氏等香港艺术家推动的香港水墨运动对上世纪80年代中国内地水墨画的发展影响深远,但国内对吕氏的认知极其有限。是次展览让内地公众走进吕寿琨的艺术世界,体现吕氏的国学底蕴与国际视野,以及其推动现代水墨艺术的贡献,并侧面呈现香港水墨艺术运动的发展。
吕氏一生对艺术的热忱,不但展现于其丰富多样的作品,亦见于其撰写的故事《遇僧记》。早于成名前,吕氏曾于艺术追求与家庭责任二者之中作强烈挣扎,就此他写下一个关于梦中遇僧的故事。为了述说吕氏笔下的自身经历与体悟,中大文物馆特意与中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合作,运用镜头与画面,重现《遇僧记》的情节及展示《遇僧记》的手稿,让内地公众从多角度认识吕氏的艺术人生。此短片由香港年轻导演拍摄,有幸邀得吕氏高足及著名设计师靳埭强博士与年轻舞者演出,亦有传承之意。
「自我有干坤——吕寿琨与早期水墨运动」展览详情如下:
日期: | 2018年3月16日至4月14日 |
地点: | 中国美术馆19至21号厅 |
开放时间: | 9:00 – 17:00 (16:00停止入馆) 周一闭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