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2007年6月11日

中大研究顯示:家庭討論社會時事有助提升學生科學成績

2007年6月11日
分享
列印

在家中與孩子傾談有助他們學習嗎?香港中文大學在學術期刊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中發表的研究指出,經常與家長討論社會及政治時事的15歲學生有較佳的推理能力和科學成績。但是,與家庭成員閒談未能提升學生的科學成績。研究結果顯示,家長可與孩子多些討論社會時事來提升孩子學習科學的能力。

首項家庭討論與學生科學成績之國際性大型研究

中大教育心理學系趙明明教授進行了首項關於家庭討論如何影響學生科學成績的國際性大型研究。研究數據來自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簡稱OECD)。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的「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簡稱OECD-PISA)收集了107,834名15歲學生的科學測驗得分及問卷調查(包括41個國家和地區;4,405名香港學生)。 

每月家庭討論社會時事的平均次數 

 香港十五歲學生的百分比 

少於1次

35 %

1次

13 %

2-8次

28 %

9次或以上

24 %

家長普遍甚少與孩子討論社會時事。在41個國家和地區中,平均每月討論社會時事少於1次的家庭佔58%。而且,家庭討論社會時事的次數不受家庭社會經濟地位、同住父母數目、或國家資源所影響。香港家庭在41個參與國家和地區中的社會時事討論指數排名第11。由此可見,香港家長與孩子討論社會時事的次數比大部份其他國家的家長多。研究結果顯示,經常與家庭成員討論社會時事的學生,其學習科學的能力較佳。

家庭的行為

 科學分數 

 每星期2次額外家庭的社會時事討論

+ 5%

 購買額外83本書

+ 5%

 更多家庭成員的閒談(例如:晚飯時間) 

沒有影響

給家長的建議

1) 與孩子討論社會時事(例如:七月一日回歸)
 ‧告訴孩子有關公眾人物的事跡(例如:行政長官曾蔭權曾經…)
 ‧與孩子從不同觀點討論一件事件(例如:相反,余若薇女士…)
2) 詢問和聆聽孩子對社會時事的意見
 ‧有關這些人物的行為(他/她應否做這件事?)
 ‧孩子會怎樣面對該處境(你會怎樣做?)
 ‧讓孩子解釋他的意見(為什麼你會這樣做?)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