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香港中文大学主办《海峡两岸经济发展论坛》 圆满结束
为期两天的《海峡两岸经济发展论坛》今天圆满结束,论坛由香港中文大学主办,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发起,是首度在港举行。两天的会议,来自内地、台湾与香港顶尖专家学者、企业领袖,就两岸经济多个重要议题作出广泛而深入研讨,成果丰硕。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副主席刘遵义教授在闭幕礼上总结时表示:未来十年的发展目标为加强两岸经济合作,追求互利双赢和促进大中华地区的长期繁荣和稳定。政治与经济应该分閞,发展策略应以民间为本,务实推进,以建构长期而稳定的经济合作机制,令交流制度化、规范化和便利化。两岸须寻求双赢的机会,包括消除或减少因间接贸易、货币兑换及金融机构造成的低效率或浪费;加强长期的专业分工;扩大市场令无形资本及知识产权能取得更大的利润;促进人力资源发展及加强科研技术合作。刘教授又指出,两岸经济合作仍会有「输家」,例如产业挖空,会影响一些人或企业,但亦可行用这个机会,提升产业的增值能力;同时可以利用贸易或投资的收益,帮助「输家」转型;并透过旅游业及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低技能的工作机会。
刘教授又说:两岸经济的互相依赖有助两岸关系稳定,两岸经济的互补性意味经济合作可以带来高度利益,促使两岸经济的高度互相依赖。基于市场的经济关系会促进互利,并会自我延续、稳定;内地增加对台湾的出口、投资、旅客等,有助加强两岸经济的互相依赖。香港在两岸经济发展将继续扮演中介角色,促进地区以至全球合作。目前是两岸经济发展的关键时刻,互信需要时间建立,而最好由经济合作开始。
最后刘教授借与会的台湾大学地理环境资源学系朱子豪教授为论坛所作的一首诗作结:
「海天畅阔心量宽
峡隔双边血同源
两地各有思障碍
岸登需有度水船
经贸先行才流转
济救万民福祉显
发瞆振聋根本慧
展望前景华灿烂」。
福建师范大学校长李建平教授在闭幕礼以《共赢的选择:海峡两岸经济合作与发展的前瞻》为题指示:进一步加强两岸合作,努力于「中华经济区」的形成与发展,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两岸以创新的竞争力共同面对国际市场的一项双赢的选择。在当前两岸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而政治还处于分离的状态下,先行建设好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推进海峡经济区发展的重要基础。海峡经济区是指,以台湾海峡为纽带,连接东岸的台湾与西岸的福建以及相邻的浙江南部温州地区、广东东部潮汕、梅州地区、江西中东部地区。
李建平教授提出,海峡两岸经济进一步合作与发展的途径,要站在两岸一体,从未来、互补、创新的视角来思考和选择。整合资源、对接产业链、联合研发高新技术产业、产业分工协作、联手竞争世界市场,等等,都是两岸经济进一步合作与发展的重要途径。显然,两岸经济进一步合作与发展的关键在于两岸制度与政策的创新,通过制度与政策的创新,降低两岸合作过程中的交易成本,提高合作效率。从科研人才和科技发展水平来看,大陆在高科技研究与基础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方面缺乏经验,而台湾长期致力于科技的应用及其商品化,注重于「开发型」技术的研究,基础研究领域、高精尖技术则明显薄弱。两岸科技发展层次的这种互补性是两岸科技交流与合作的有利基础,因此,加强两岸的科技合作,对于充分利用两岸的科技资源,实现强强联合,推动两岸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他又指出两岸在教育资源可以互补,如果能在制度上创新,进行更高层次的合作,开办「两岸共同的大学」,将台湾优质教育资源,吸引到大陆,既解决了台湾剩余教育资源利用问题,也弥补了大陆教育资源的不足,就能形成双赢的资源配置效率。
以是次《海峡两岸经济发展论坛》的成功经验为基础,第二届论坛由福建师范大学承办,初定于今年十一月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