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2021年1月7日

中大發表2019香港健康活力兒童之特殊教育需要兒童及青少年體力活動報告卡

2021年1月7日
分享
列印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跨學科研究團隊發布首份以香港有特殊教育需要(SEN)的兒童及青少年為對象的體力活動報告卡,結果顯示香港SEN兒童及青少年嚴重缺乏體力活動,活動水平更遠低於一般兒童及青少年。就此,研究團隊按照結果提出建議,為香港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及青少年提供更多參與體力活動的機會。

香港在「整體體力活動水平」指標評分最差;而「學校」指標評分則最高

報告卡依照健康活力兒童環球聯盟(Active Healthy Kids Global Alliance)所設定的國際通用標準,為九項核心指標釐訂等級:「整體體力活動水平」、「組織性運動參與」、「動態遊戲」、「步行/踏單車往返學校」、「靜態行為」、「家庭及朋輩」、「學校」、「社區及環境設施」及「政府策略及資源投放」。研究團隊全面收集過去十年學術及非學術文獻曾發表的數據,包括國際及本地期刊、政府及非政府報告等,之後審視SEN兒童及青少年所達到預設基準的比例,對各項指標進行初步等級評定,並吸納各界代表(包括高等教育界,專業團體,學校,政府及非政府機構)對評級的反饋和建議。

結果顯示,香港SEN兒童及青少年在「整體體力活動水平」指標表現最差,評級為最低的F,即不足兩成有目標群體能達到每日進行60分鐘中等至劇烈強度體力活動的國際標準,反映他們嚴重缺乏體力活動。至於「學校」的指標評分為B,意味大約七成的學校能夠提供每週多於70分鐘的體育課,並給予SEN學童參與體力活動的機會,這反映學校在支持他們參與體力活動的表現理想。

「靜態行為」評級為D+,只有約三成半SEN兒童及青少年能達到每次久坐不超過一小時的標準。「政府策略及資源投放」評級為C-,顯示政府有為SEN兒童及青少年提供及資助多元化的體育活動計劃,但仍需增加支持度。

至於其餘五項指標,即「組織性運動參與」、「動態遊戲」、「步行/踏單車往返學校」、「家庭及朋輩」,以及「社區及環境設施」,由於欠缺足夠數據,研究團隊暫未能為指標釐定等級。

香港SEN及一般兒童及青少年的比較

與一般兒童及青少年相比(結果參照「2018香港兒童及青少年體力活動報告卡」),香港SEN兒童及青少年在「學校」(B) 指標評分高於一般兒童及青少年 (C);但在「整體體力活動水平」(F)、「靜態行為」(D+)及「政府策略及資源投放」(C-)指標的評分則較低(一般兒童及青少年的指標評分分別為C-、C-及C)。

香港與芬蘭及荷蘭在「整體體力活動水平」及「靜態行為」的比較

芬蘭在2018年的兒童及青少年體力活動報告卡首度設有獨立章節,評估SEN兒童及青少年的情況(未有評級),荷蘭則在2017和2018年發表兩份有特殊教育需要兒童及青少年體力活動報告卡(有評級)。中大團隊發表的報告卡則是全球第三個地區發佈針對SEN兒童及青少年的體力活動報告卡。 

與荷蘭2018報告卡的結果比較,香港在「整體體力活動水平」(F)指標評分較荷蘭(D+)低。而「靜態行為」(D+)指標評分則與荷蘭相近(D)。

研究團隊建議 健康SEN學童 從校園出發

香港在「整體體力活動水平」指標取得評分F,情況令人憂心。缺乏體力活動增加過重及肥胖等相關健康風險。研究團隊建議學校推動優質體育課、在課堂之間增加自由活動及小休時間,以及提供多元化的課外體育活動。另外,研究團隊建議促進家校合作,建立具體的效應評估體系,更有效檢視學童體力活動的概況,並為香港SEN兒童及青少年提供更多參與體力活動的機會。

2019香港健康活力兒童之特殊教育需要兒童及青少年體力活動報告卡

由非牟利組織「健康活力兒童環球聯盟」統籌的兒童及青少年體力活動報告卡,矢志促進全球兒童及青少年的體力活動。2019香港健康活力兒童之特殊教育需要兒童及青少年體力活動報告卡透過實證分析就不同指標發表評級,為有特殊教育需要兒童和青少年的體力活動水平作全面及系統性的評估。詳情請瀏覽:http://activehealthykidshongkong.com.hk/

是次研究項目獲田家炳基金支持,研究團隊的主要成員包括中大體育運動科學系教授薛慧萍教授、中大體育運動科學系教授及系主任王香生教授、香港浸會大學體育、運動及健康學系副教授黃雅君博士、中大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教授黃至生教授、中大體育運動科學系副教授沈劍威教授,以及中大體育運動科學系副研究員于潔博士(至2020年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