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2020年10月22日

中大公布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ISA 2018)國際勝任力評估研究結果

2020年10月22日
分享
列印

港中文大學(中大)教育數據研究中心今日(10月22日)公布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ISA)2018年的「國際勝任力」評估研究結果。香港15歲學生在「國際勝任力」認知評估中表現良好,於27個參與研究的國家或經濟體系中排名第三,平均分為542分,高於參與國家/經濟體系平均分數474分。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定義「國際勝任力」為一種多元能力,包括(一)審視本地、全球和跨文化議題;(二)理解和欣賞他人的觀點與世界觀;(三)與他人進行適切及有效的交流;以及(四)實踐群體的福祉和可持續發展。PISA 2018透過認知測試(共27個國家/經濟體系參加)及問卷調查(共66個國家/經濟體系參加)去評估學生「國際勝任力」的知識、技巧、態度和價值。

香港學生在「國際勝任力」知識及技巧方面表現出色 

研究結果顯示香港學生在「國際勝任力」認知評估中表現卓越,排名第三,稍遜於排名第一的新加坡和第二的加拿大。 

研究發現,香港的教學課程涉及全球性問題的比例,是高學業成績國家/經濟體系中最高的;香港學生在公共衛生問題的意識方面表現卓越,全球排名第一。另外,在家中使用多種語言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國際勝任力」,而香港學生以及新加坡、澳門、愛沙尼亞的學生,在家和學校能說兩種或以上語言的比例較加拿大和英國的學生為高;香港新移民學生在「國際勝任力」方面的表現也很出色,例如在換位思考(perspective taking)和認知適應性(cognitive adaptability)方面較本地學生優勝。整體而言,新移民學生令香港在國際化和多元化方面的表現更佳。 

香港學生在「國際勝任力」其他領域的表現各不相同 

相對其他高學業成績國家/經濟體系的學生,香港學生在態度和價值觀方面有不同的表現。香港學生在全球思維、對新移民的態度、對跨文化交流的意識、全球問題的自我效能,以及維持非歧視性的學校氛圍等範疇的表現屬一般。 

侯傑泰教授指:「至於在對學習其他文化的興趣、尊重來自其他文化的人士、理解他人的觀點及認知靈活性/適應性等方面,我們仍需付出更大努力去改善他們的表現。香港的校長和老師都同意我們仍有空間去改善及創造多元文化、平等學習的學校文化。」 

關於PISA 2018 

PISA由OECD策劃,每三年進行一次,旨在評估15歲學生以母語閱讀、數學和科學的能力。當中閱讀能力是2018年度的主要研究領域。PISA同時收集有助於解釋參與國家或經濟體的表現差異和檢討其教育系統效能的數據。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的教育與技能總監Andreas Schleicher表示:「要在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中取得佳績,學生必須能夠從他們已知的事物中進行推斷、跨主題地思考、有創意地將知識應用於全新的情景中,並展現有效的學習技巧。」 

中大教育數據研究中心獲委託於2018年4月至5月期間,以隨機抽樣方式邀請152間中學、一共6,037名學生進行電腦測試。有關閱讀、數學、科學素養的研究結果已於去年12月公布。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