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中大科研項目於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獲得9個獎項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的科研項目再獲佳績,在「2021年日內瓦國際發明展」合共取得9個獎項,包括1項評審團特別嘉許金獎、3項金獎,2項銀獎及3項銅獎。獲獎項目涵蓋醫療科技、可再生能源、人工智能等多個範疇。
中大獲獎科研項目如下:
評審團特別嘉許金獎:非病毒方式的全新癌症基因治療
團隊成員:醫學院病理解剖及細胞學系助理教授鄧銘權博士、卓敏生物醫學研究教授藍輝耀教授
醫學界至今已找出大量會誘發癌症的基因,但相應標靶藥物不足,導致相關發現未能在臨床應用。雖然基因療法能夠利用病毒修改體內病變基因,從而根除癌症,但病毒載體有一定臨床安全風險。有見及此,研究團隊發明了一個毋須利用病毒亦能達至調控基因轉錄效果的新基因療法。
研究團隊揉合RNAi干擾技術及超聲波微泡系統,引導shRNA表達質粒進入腫瘤組織,於轉錄組水平抑制病變基因以發揮治療效果,全程毋須使用病毒。這項技術可作為臨床前快速評估抗癌效率和安全性的平台,並可以進一步發展成為臨床上安全的靶向基因治療劑。
金獎:智能手錶及手環內置電力採集系統 (新聞稿連結)
團隊成員:工程學院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廖維新教授、蔡明京博士、汪家華博士
針對智能裝置如手錶及手環的電池續航力問題,研究團隊設計了一套體積細小、可內置在手錶的電磁發電系統,提供永續電力。新研發的裝置使用磁性升頻器,可加大動作捕捉器的旋轉頻率,使電力採集系統能更有效地將人體動能轉換為電能,並提高輸出功率。
金獎:高靈敏度激光氣體檢測系統 (新聞稿連結)
團隊成員:工程學院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任偉教授、許可博士
研究團隊採用先進的激光光譜及人工智能技術,開發出一套小巧便攜、靈敏度高的氣體檢測系統,可實時準確地檢測如一氧化碳、氮氧化物、氨氣及二氧化硫等多種有害氣體的濃度、溫度及氣壓。此裝置不但可監測環境污染,例如發電廠、石化工業及汽車排放等,亦可分析病人呼出的氣體成分,作為偵測疾病特徵的醫療輔助工具。
金獎:以手提電話量度室內及室外PM2.5濃度 (新聞稿連結)
團隊成員:社會科學院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黃波教授、姚詩琪
PhotoAir是一個能夠實時監測懸浮粒子PM2.5濃度的流動應用程式,是世界上第一個同類應用程序。用戶只需用手機拍照,即可測量室內或室外PM2.5濃度。系統會根據光學原理,使用先進的電腦視覺和人工智能算法,提取照片中的複雜特徵,最終得出PM2.5濃度。這個應用程式不受天氣影響,不論在白天或晚間均可以進行測量。此程式還可以為用戶提供當天空氣清新度或污染度的實時警報,並提供預測工具,協助用戶規劃當日進行戶外或室內活動。
銀獎:「細聽」 — 協助仔細了解客戶的社媒聆聽系統
團隊成員:工程學院系統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黃錦輝教授、馮沛璋博士
銀獎:人體動能電力採集系統 (新聞稿連結)
團隊成員:工程學院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廖維新教授、高飛博士、劉高禹、宗力恆、陳鴻天
銅獎:微型機械人病原體檢測系統 (新聞稿連結)
團隊成員:工程學院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張立教授、楊立冬博士、廖偉成;中大榮休講座教授沈祖堯教授;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黃曦醫生;醫學院周毓浩創新醫學技術中心趙偉仁教授、陳啟楓博士;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葉碧瑤教授
銅獎:繪圖測認知力 — 認知障礙症自助評估平台
團隊成員: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副教授蔡錦輝教授
銅獎:用於微創手術的智能磁導內窺鏡
團隊成員:醫學院外科學系李崢教授、吳士衡教授、趙偉仁教授、鄭翀旻;中大榮休講座教授沈祖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