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會員:
匆匆的過了一個學期,新校長上任,然後也過了農曆年,在此恭祝身體健康!事事順心!
我們的生活似乎總是忙亂地過,就如農曆年後,理事在 WhatsApp 群組想在周末組織義工團,也有好幾位理事異口同聲說要回校OT,亦有理事公務離港。同樣的情況,也常常在每月舉行的理事會出現,最難相約的就是下次開會日期。我們不是要OT,就是要辦活動,或是晚間要教書。七點多八點下班,其實發現,各辦公大樓燈火仍然通明。
忙亂,是因應學校的發展、政策的轉變。教師除了教書,著書立說,還要做研究,處理行政事務,也要辦教學相關的活動。文職及行政級別同事,處理教務、財務等文件,同樣也要協助辦理活動,處理出版事宜。大家都胼手胝足,原因何在?早前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簡稱UGC)發出《教資會資助與非教資會資助活動的成本分攤指引》(CAG),要教師填寫工作時間表,本會曾就此徵詢同事意見,並約見UGC秘書長表達同事的疑慮(見〈
教授打卡,基層教師流浪〉)。除了教學同事滿腹牢騷,文職同事的工作也百上加斤,簡單如辦活動借用班房,每次也需要多填一份表格;而如果辦活動要借用音響器材,需要填寫紙本表格而非網上系統;每隔數天就有各式各樣的表格要遞交(如填寫KTO的、外訪或接待的、工作報告等),同事笑說榮升「表」哥「表」姐了。
但我們的教育,真的因此變好了嗎?教育的意義是什麼?填寫完五花八門的表格,我們學校的行政有變得更透明嗎?工作量增加,同事有獲得相應的回報嗎?我們的待遇有變得更好嗎?根據年報,年薪$180萬者與年急增,但我們身邊的非教學同事,總是為了那半個或一個增薪點拼個你死我活;教學同事處境慘烈。(見
〈教授打卡,基層教師流浪〉)
在這忙亂的生活,員工總會並未有放慢手腳,就校董會重組委員會解散,我們約見過立法會校董,亦與高教公民、大專聯等團體互通聲氣;對內,我們了解過大學賓館停業,處理個案,辦興趣班、展銷會,亦與山城角樂、中大農業發展組、中大基層關注組辦活動、講座、農墟,還有與校方進行每半年會議。除此以外,我們更關心工運,如海麗罷工、巴士司機的待遇問題等等,在在都與集體談判權有關。
更更更重要的,是我們終於快搬會室了。新會室在王福元樓103室,也就是上次展銷會舉辦的地方。稍作裝修後,我們大約在5月中便會正式進駐。搬到較大的空間,我們計劃多辦活動、興趣班,午飯時間也會開放讓大家來看報、上網、喝茶、聊天。屆時,歡迎各位會員來跟我們分享工作或生活上的喜怒哀樂。來工會,不一定是求助,可以是歡樂分享,或者來透透氣。
一眾理事雖然不是超人,沒有三頭六臂;雖然沒有全職的受薪職員,又從來都是十個煲六個煲蓋;雖然辛苦,但難得在朋友支持和家人理解。每張入會表,每個會員的分享和支持,都是我們很大的鼓舞,告訴我們工作是值得的。如果你認同我們的工作,請多參與我們的活動;如果你仍未成為會員,我們誠意邀請你加入成為一分子。
文:陳燕遐
農曆年假後,報章報道八間資助大學最高年薪者排行榜(
注1),由460至760萬不等,年薪超過180萬的,中大就有419人,相等於7960位全職員工的5%左右(
注2)。七位數字年薪到底是什麼概念,若我們把它放回大學的「現實處境」,譬如與大學基層教師比較,這些數字對其他人可能比較有實際意義。
現時中大的講師基本入職要求為碩士學位+4年相關工作經驗(但事實上大部分講師都擁有博士學位),全職講師起薪點是 MPS 20,即$36,830,加每月$1,500僱主強積金供款,年薪即約
$459,960。助理講師的基本入職要求為碩士學位(不少助理講師也擁有博士學位),起薪點是 MPS 16,即 $30,320,加每月$1,500僱主強積金供款,年薪約
$381,840。
不提那最高薪 $600–700萬的那一位,就以那400多位年薪過180萬的高薪族最低的一位來比較,180萬是講師年薪的4倍,助理講師的4.7倍。若這些基層教師「一世夠運」年年可續約,他們幾時才能領到$180萬年薪?眾所周知,基於成本考慮,只有極少數講師職級同事有晉升機會(
注3),現時大學的加薪幅度,比較好的是一年加1/4到半個薪點(有些同事是好幾年都沒有加薪),按此計算,就算再加上每年平均3%生活指數調整,這些基層教學人員,也
永世不可能領到180萬年薪!因為助理講師的頂薪點是MPS 22點,$41,935,連強積金,年薪也只有52萬,那是工作14–28年後,還得看有無加薪,加0.25還是0.5薪點;講師的頂薪點是MPS
33點,$67,065,連強積金年薪也只是82.2萬,那是工作27–53年後!我們還有更低薪、收入更不穩定的兼職教師。
根據教資會(UGC)資料,中大2016–17共有兼職講師190人,佔全體講師人數40%。(
注4)這190位同事的合約大部分由3–6個月不等(共159份),薪酬多數逐科計算,本科課程又會比研究生課程低,有時講師資歷、學生人數、部門預算等都有影響,一般大概時薪$600–700左右,若2學分的課,一學期13周每周2小時,$700
x 2 x 13,一科只有$18,200,若一家大學的課不夠,便要兼教幾家,才能勉強維持生計,而且工作極不穩定,無法做長遠規劃。這些「流浪講師」的處境最近在社會上引起熱議。他們可是香港與海外大學培養經年的精英。教師工作不穩,直接受影響的是同學的學習。
大專界同工正積極奔走,希望有關當局正視教師工作不穩的情況。去年12月,我隨同「 學者抗命」、「高教公民」成員,以及陳淑莊議員,與UGC秘書長Dr
Richard Armour會面。會上除重點討論教資會要求教師填寫工作時間表的問題外,還討論了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eise
(RAE) 在各大學實施時出現的扭曲情況,以及流浪講師問題。
會上各院校同工提出了對工作時間表的疑慮,包括目的不清晰,作用成疑,行政同事的工作量卻倍增,各院校試行的信息混亂,各校內也做法不一,以及執行不誠實等。同事感到不受尊重,也擔心收集的資料被誤用作評核個人工作表現。Dr
Armour會上一再強調,收集資訊的原意是要了解大學的資源分配(cost allocation),不希望教資會的資助用在非教資會資助活動上,所以只要求同時兼教教資會資助課程與非教資會資助課程的同事填寫,讓
UGC了解他們花在兩種課程的時間,而不是要仔細監察每一位老師的日常工作。
至於擔心資料被誤用,並非空穴來風,過去部分院校就曾利用mock RAE成績決定同事的升遷去留。Dr. Armour重申, RAE 是用來衡量院校整體,而不是個別同事的研究表現。對於
RAE 的原意被歪曲,他感到很失望,也很抱歉,承諾會鄭重提醒大學管理層,RAE與教師工作時間表的原意與原則。
「流浪講師」本來不在議程上,但我們還是趁機提出這與教育息息相關的問題,簡述了各院校專責教學的講師的合約有越來越短的趨勢,由一般兩年變一年,以至更短的九個月與半年,或逐科計算,工作朝不保夕。Dr
Armour對這情況感到驚訝,也十分同情,並表示絕不希望這些學術界年輕精英遭遇這樣的不穩定。雖然他說基於專重院校自主,教資會在這事上可做的不多,但我們不會放棄爭取改善教師待遇,保障教學質素的機會。下期我們會繼續為大家跟進報道流浪講師的處境。
注1:坊間一般理解大學最高薪者為校長,事實未必如此。
注2:消息來源:中大概覽及統計數字、中大年報
注3:譬如根據人事處紀錄,2017年只有 5 位講師職級同事升職。2016–17中大年報載講師職級564人,減去少數的專業顧問及特任導師,保守估計也有450–500人。5人升職,只佔全體講師約1%。
注4:教資會資料顯示,中大2016/17年度全職講師284人,兼職講師190人,應只計算教資會撥款下聘請的講師,而非全部講師人數。據《香港中文大學年報》資料,2016/17年度全職高級講師、講師及其他共658人。因此實際的兼職講師人數應更多。
早前本會接獲消息,指大學賓館昆棟樓裝修,暫停營業兩年,不少同事知道消息感錯愕,大歎來港短住的訪客只得入住附近酒店。
本會遂與校方了解情況,得知昆棟樓將裝修為月租式scholarly flat,而昆棟樓旁的曙光樓(研究生宿舍)則於日後改建為新的大學賓館,唯需待新研究生宿舍落成,方能開展有關工程。本會追問校方可否讓相關同事轉職,但礙於工作性質令同事難以同時被部門吸納,校方遺散了幾名員工。校方又強調,大學賓館營運有盈餘,而非營運不善而解僱員工。
查大學賓館於1974年由大學成立,是給來港訪客短住的設施。昆棟樓共有36間客房,價錢實惠,安排妥善,只要預早通知賓館,可安排車輛從火車站接送訪客至賓館。不少訪客於星期日入住,因賓館有所接送,同事才不用於假日特地回校接待。
背景:上期會訊提及,校方早前指稱,因校內無法達成校董會重組共識,故「校董會重組委員會」已解散。重組進程自2009年開始以來,又再度中斷。本會曾電郵促請校方公布有關詳情,並說明重組安排,唯一直未收到任何回應。
去年12月,本會副會長陳燕遐與陳旻羲、孔浩名、張鈞翹同學約見亦為校友的校董何啟明議員,就校董會重組交流意見。何議員同意應繼續校董會重組進程,否則與2002年宋達能報告書精簡行政架構的指引相違背,並答應於一月分校董會提問重組進展。何議員亦同意定期與工會及學生會面,交流校政意見。
本會會繼續約見另外兩位立法會議員校董劉國勳與張宇人議員。
大家好!我是新朋友員仔,天生好耳,專收中大八卦消息。
今次員仔八到中大醫療福利可能將有變動。而家同事病咗,除咗可以返中大保健處睇醫生,但大家都知保健處位處偏僻,病到死吓死吓都唔想返嚟睇,所以校方亦物色咗幾位醫生門診,畀同事以優惠價錢去睇病,早幾年仲引入咗可以去康健睇門診添。
講咗咁耐都仲未有正題,員仔今次收到風,話可能唔再提供到嗰幾位門診優惠啦,不過會引入多一間醫務網絡公司。而家十劃都未有一撇,員仔暫時就唔評論啦,風會繼續收,但其實好想同學校講,除咗普通既門診服務,正所謂牙痛慘過大病,員仔牙痛咗好耐,但無奈中大既牙醫實在好難預約,如果校方能夠藉今次醫療福利檢討,加入埋牙科就好啦!員仔每日放工搭火車走嗰時,見到起緊嘅私家醫院,第時會唔會為員工提供門診服務呢?係就好啦,咁近火車站,睇完可以即刻返屋企休息啦!
員仔身邊嘅同事同我講,睇完上期通訊,話員工總會向校董會主席梁乃鵬遞交過文件,爭取生日假,紛紛都好關心呢件事既動向,又話身邊做business或者bank嘅朋友都有類似嘅假期,如果我哋都有得放就好啦。咁又係嘅,邊個想生日都唔能夠隨心所欲,仲要冒住返工畀人鬧嘅風險呢?
但係中大未有任何進展嘅時候,員仔八到恆生管理學院除咗現有的有薪年假(工友7–14日,文職18–20日)、紅白二事假2天,今年一月開始又增加生日假,嘩!聽到都戥人興奮呀!唔知係咪人哋學校想升格做大學,成個package都吸引啲咁。係咪中大真係店大欺客呢,依家仲係欺員工噃!
如果大家都收到風,不妨話畀員仔知,等員仔再去八吓。
(員仔忍唔住又去八咗吓,原來出面唔少企業為咗留住員工,吸納人才,都紛紛增加員工福利,好似《南華早報》,去年七月加咗員工6日假期(係6日呀!),包括生日及入職周年假;中銀都啱啱宣布今年增加中基層員工2、3日年假,及1日生日假,佢哋2016年先將全薪產假增至14個星期,仲有6天婚假、3至6天喪假,以及每年2天全薪事假(雖然後面啲冇人想攞)。仲有小企業如酒吧、髮型屋等都有生日假!
嗱嗱嗱,管理層你唔好同我講叫我轉工呀,咁我會覺得你好涼薄同不思進取囉!)
上次會訊提及職工盟去年10月28日至29日發起絕食30小時行動,爭取恢復「僱員代表權、諮詢權及集體談判權條例」,讓僱員有權透過工會代表與資方進行集體協商、制訂工作條件和福利,平衡現時向資方傾斜的勞資關係。從上次海麗罷工,相信大家都明白集體談判權的重要性,工人要團結,方能爭取到合理權益。
參與絕食者共25人,包括本會會長劉善雅及會員JC。首次參與職工盟活動及絕食的JC表示,希望透過自身參與,可以喚醒身邊人對集體談判的認識及了解。以下是她的感言:
水滴石穿,爭取集體談判權
1997年是香港工運的重要年份,李卓人在回歸前提出草案,「集體談判權」的動議獲得通過,為香港受薪階層打了一場漂亮的仗。但好景不常,臨時立法會上場後,「集體談判權」立即被包括工聯會在內的建制派議員大比數廢除。回歸20年,勞工問題愈趨嚴重,合約制、工作零散化、工時過長、外判制、加薪長期低於通脹、肥上瘦下……
問題天天都多,但正正因為沒有集體談判權,僱員及工會便沒有法定地位,去爭取應有待遇及保障。
路,是人行出來的。工會多年未有放棄。我們跟來自不同行業的同道者在去年10月28至29日絕食30小時,繼續爭取集體談判權。我們睡在終審法院外,看見周遭的高樓與商廈,感受香港的繁華,心裡難免百感交雜。香港的華麗,是由大家一起打拼出來的,但很多受薪的朋友(包括你和我)所付出的心血和勞力,有誰重視﹖政府不重視勞工法例的保障,僱主自然也乘機對勞工問題「視若無睹」了。你看見嗎?
爭取集體談判權這條路不容易行,但我們從未放棄,我們要用「水滴石穿」的決心,繼續向前行!
--JC
文:阿寶
2018年1月23日午飯時間,二十多位中大教職員和同學一同學習製作環保酵素,七手八腳,非常熱鬧!
導師Christina 一早為大家儲備大大小小的塑膠瓶,和兩大袋檸檬頭以及雜果皮,芳香四溢又乾淨整潔。原來,不同果皮的發酵情況與效果都有所不同,宜混搭使用。Christina
不但簡介了糖:果皮:水的「黃金比例」,還細心地設計了計算分量用的紙尺,以便大家準確掌握材料的比例。同事同學滿足地帶走酵素繼續「育成」,酵素經過三個月發酵後,可用作清洗衣物、碗筷以至洗頭沐浴,或者為寵物清潔,為植物施肥,保養渠道等,用途廣泛,環保省錢。
未能參與是次工作坊的朋友,請密切留意員工總會日後的環保活動,從速報名!
1月16日,結構感知學治療師林炳昌先生為員工總會開講,今次講座以痛症為題,反應熱烈,約30名同事出席。會上,林炳昌講解了脊椎、臟腑問題如何引起到各種痛症,此外亦講解工作、生活上如何保養脊椎及臟腑。林炳昌指日後會再為本會展開一系列講座,每次深入講一種痛症。各位如果想更快接收相關的福利活動資訊,請加入 WhatsApp 群組 52232772(在電話簿加入後請發送一條WhatsApp訊息讓我們得知)。
* 感謝學生合作社山城角樂借出活動場地。
農曆年臨近的1月17-19日,員工總會首次在王福元樓103室舉辦會員展銷會,空間較大,展出商品較多,而展銷時間亦延至晚上6:30。參展貨品多元化,包括賀年食品、禮盒、鴻福堂套票(湯券、滴雞精套票等)、太興現金券、東海堂現金券等,均以優惠會員價錢發售。為推動環保,同場亦有竹紙巾、環保利是封等發售。
本會亦致力鼓勵本地生產的小商戶,是次展銷會有本地烘焙的掛耳包咖啡、自家製作的側背包、手工皂等。
今次展銷會亦有義賣活動,為會室裝修籌募經費。是的,相信來過現時會室的朋友都知道,本會會室較細,要處理日常事務,例如開理事會,理事每次都肩踫肩,有時辦活動也苦無地方;在次向校方爭取後,即裝搬遷至空間較大的王福元103室。裝修完竣後,大家也多來探訪!
大學及專上院校工會聯盟(簡稱大專聯)去年12月召開會員大會,會上選出了新一屆理事,及後經理事會投票,本會三位代表劉善雅、曹藝林、翁愛明分別擔任司庫、副理事長及副秘書。
新一屆理事上任一月內,已就前港大校長馬斐森發表的言論、鄭松泰不獲續約及浸大學生即時停學而發表聲明及新聞稿。
大專聯於2011年成立由七個成員職工會(包括香港大學職工會、香港中文大學員工總會、香港城市大學教職員協會、香港浸會大學教職員工會、香港教育大學教學人員協會、香港教育大學職員協會,以及職業訓練局教學人員協會)組成,2013年加入為職工盟屬會,去年理工大學教職員協會亦加入了大專聯,是第八個成員職工會。此前,聯盟成員已合作多年,成功爭取部份教資會院校跟隨公務員的薪酬調整。大專聯關注議題包括學術自由與院校自主、大學及專上教育撥款機制與準則、院校管治、管理、內部民主及申訴機制、人手編制、教職員聘用、升遷及實任機制、大專界員工薪酬、福利保障及平等機會。
文:陳燕遐
就退休金制度改革與大學管理層談判破裂,英國超過60家大學的教職員2月22日起進行14日的罷工行動,是英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高教罷工行動。
由大學管理層組成的「英國大學協會」(Universities UK,UUK)為應付「大學退休金計劃」未來龐大的支出,以及減低營的運風險,UKK主張刪除原有計劃的退休保障,將所有供款投入投資市場,「英國大專院校教師工會」(University
and College Union,UCU)卻認為大學把員工為退休作準備的血汗錢全部交給投資市場,無疑是將退休金與高等教育商品化,講求成本效益,將經營的風險轉嫁給員工,不再以提供優良教育、保障教育環境為要務。
我們對大學教育商品化、退休保障市場化已經習以為常,甚至有人可能覺得理所常然,然而英國的高教同工卻仍然為教育的理想與教育環境的保障奮戰,其信念與行動的團結,值得我們密切關注。
相關報道及說明:
各位會員、同事:
3月11日(星期日)是立法會補選的日子,如果你是新界東、九龍西或港島區的居民,或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功能組別的選民,本會懇請你投票,支持民主派的議員。
在此當中,九龍西的姚松炎、港島的區諾軒及新界東的范國威已簽署承諾書(見下文),支持爭取勞工權益而獲職工盟全力支持。
九龍西1號
姚松炎
曾為中文大學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副教授,當時亦是本會學術自由關注組核心成員(姚松炎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Dr.EdwardYiu/);
港島1號
區諾軒
畢業於中大政政系哲學碩士,現為港島南區區議會,並為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兼任講師 (區諾軒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nokhinau/);
而
新界東6號
范國威
曾擔任中大的校董,是新民主同盟創會會員(范國威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E8%8C%83%E5%9C%8B%E5%A8%81-Gary-Fan-124853124283126/)。
3位泛民候選人致打工仔之言:
http://www.hkctu.org.hk/cms/article.jsp?article_id=1836&cat_id=10
職工盟的承諾書包括支持:
請好好運用手上選票,在我們還可選擇時,好好選擇,守護香港。
香港中文大學員工總會 謹啟
(2018年立法會補選選舉廣告,自行製作,網上發放:2018年3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