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上主保守,本院走过了充满挑战的2016-2017学年,同时迎向更大挑战的2017-2018学年。在此谨向各位报告过去一年各方面的情况,并展望未来的发展。
(一)新同学
每年迎来一众蒙召到本院进修神学的新同学,我们感到无比兴奋。本年度取录了逾80名新生,包括修读学位课程的新同学共77名,其中BD 8名,MDiv 9名,MA (Christian Studies) 34名,MTheol 21名,DTh 1名及交换生2名。此外,中大研究院宗教学部亦有2名从事基督教研究的哲学博士生愿意加入本院的大家庭。与英国Anglia Ruskin University联同剑桥神学联盟合办学位本年没有招生。在众多新生中,有9位来自中国内地,1位来自台湾,1位来自缅甸,而本港同学分别来自30多个宗派及60多个堂会。(新生详细资料及其入学感言请参《点灯集》)。此外,由于文凭课程正在处于课程重整,我们为信徒而设的圣经研究文凭课程有新生3名、圣经研究高等文凭课程2名,而圣经研究高等文凭课程及基督教生命教育文凭课程今年9月暂停招生。
(二)毕业生
今年我们有84位学位课程毕业生及32位文凭课程毕业生,他们的名单、资料及毕业感言请参阅《燃灯集》,愿上帝带领他们的前路。盼望校友继续记念母院的发展及需要,切切为我们祷告。
(三)新教职员
本年度新聘王珏博士为专任讲师,任教旧约圣经科目。此外,我们每年皆邀请本港或海外的学者作访问学人与客座教授。本年客座副教授有伍渭文牧师,客座助理教授有由美国长老会差会差派的韩裔老师梁明浩教授。下学期我们有来自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的谢志斌教授、Ateneo de Manila University的Dr. Jayeel Serrano Cornelio及美国加州宣道会湾东堂的陈荣超牧师。他们的加盟,不但使我们的神学反思能与国际接轨,并且与众来自海外的同学一同提醒我们基督教信仰的普世性。
(四)学院事工
除了经常的教学及研究工作外,我们有以下的新事工呈献与主:
1. 神学院推广及招生工作
为进一步拓展招生工作,本院自2015年起重新整合各项宣传工作,除原有的课程资讯日及献心营外,亦举办课程体验周,参加者可旁听各教授的课堂,体验本院的神学教育及训练。同时,为强化本院形象,决定举办「崇基载道」公开讲座,2017年1月13日举办「政经权势下的自由」公开讲座,由本院老师主讲,从神学及圣经角度思考现今政经制度与自由的关系以及基督徒如何理解压制多于自主的困局。两项活动,合有360多人出席。再者,本院设「时机青年神学奖学金」,希望能鼓励更多年青信徒回应上主呼召,献身修读神学。
2. 教牧事工部
为了更好地服侍本地牧者,让牧者有静修和默想上帝话语的时间,由本年3月开始,全新形式周一加油站逢每月第四个星期一早上举行。3至5月聚会中分别有31位、17位及21位教牧同工参与。暑假期间暂停,及至本学年第一期恢复聚会。9月份聚会已于9月25日举行,出席人数共21人。今年本院学生在暑期实习方面得到两个新的机构接纳安排:台湾嘉义圣马尔定医院及美国华人宣道会。
i. 台湾嘉义圣马尔定医院:经吴慈恩牧师(吴牧师为长荣大学神学系助理教授,于2015年第一学期在本院担任客席教授)推荐及介绍下,王家辉牧师跟圣马尔定医院商讨于每年暑期安排不多于两位同学到该院接受「临床牧关教育」训练。今年暑期获取录同学皆为本院教牧学硕士课程学生(陆德甫同学和林秀燕同学)。其中德甫同学已完成课程,并得到很好的评价。
ii. 美国华人宣道会:经本院客席教授陈荣超牧师介绍及联系下,本院跟美国华人宣道会达成暑期实习安排,让本院国内学生有机会前往该会属下的堂会实习。该会华联会总干事孟宝松牧师夫妇亦曾于6月22日造访本院,由副院长关瑞文教授与王家辉牧师接待。本年共有4位同学获接纳前往美国实习,唯其中两位因签证问题而不能成行。另外两位同学(宋蕾同学及吴伟丽同学)皆获安排至印地安纳州布鲁明顿华人宣道会实习。
由本年5月2日起,聘任蓝志扬博士出任教牧事工部研究主任一职,主责「华人教会教导事工」之研究项目。此研究项目由叶菁华教授(召集人)、关瑞文教授、黄慧贤博士与王家辉牧师组成督导委员会负责督导。
去年在周年牧养研讨会中所发表的文章,已编辑成书:《新.网中人–网络与牧养》(教牧研讨系列十),并于本年9月出版。至于由本院教牧事工部主办之第十一届周年牧养研讨会已于2017年9月26日至27日假五旬节圣洁会永光堂举行,主题为「处境中的灵性操练」,吸引了超过100位教牧同工及神学生参加。
3. 信徒神学及生命培育部
信徒神学及生命培育部(KAIROS Academy for Theology and Life Formation)于2016年9月成立。负责统筹及重新规划各证书及文凭课程,以达致神学普及和培育能回应时代需要的信徒生命为目标。为配合现今信徒的需要,本部计划将现有课程重整,并于明年初开办新文凭及证书课程,以提供更多元、更具弹性之课程让信徒修读。课程暂名为基督教思想及实践文凭课程(Diploma Programme in Christian Thought and Practice)及基督教思想及实践证书课程(Certificate Programme in Christian Thought and Practice)。课程结构设有核心及选修科目,核心科目包括圣经研究、基督教研究及神学等范畴之基础科目,选修内容主要以圣经研究、基督教教育及社会参与三大范畴为主,此设计让学员可于修读期间可按个人兴趣选修不同领域之科目。而最长修读年期亦延长至四年。
为使牧者有机会就牧养实践方面进修及研究,本院自2011年起与Cambridge Theological Federation和英国Anglia Ruskin University合作,在本港提供实践神学专业博士课程(Professional Doctorate in Practical Theology)。Cambridge Theological Federation的成员包括了英国剑桥的四所主要神学院:圣公会的Westcott House及 Ridley Hall,改革宗的Westminster College和循道卫理会的Wesley House等。由于此课程今年度将有学员毕业(现有10人正在修读此课程),17-18年度将计划再次招生。课程主要供本港在职牧者及信徒领袖在香港及英国进修实践神学课程,学生需就某种基督教实践进行深入研究。课程包括到英国修读短期课程和由本院在香港提供的研讨课。
4. 校牧部
过去十年,本院学生人数经历急速增加,如何强化本院对学生(全时间及兼读制)的关顾,成为重大的挑战。现时校牧部工作,主要由校牧王家辉牧师统领,并设助理校牧一名(邵倩文姑娘)。除了跟神学院学生会协调外,校牧部亦负责新同学的性向测验及灵命小组,亦支援非本地生的适应问题。此外,学期进行间,每周举行黄昏共融祈祷会三次,及进行各种个人辅导及心灵关顾。
5. 教会使命支援计划
《教会智囊》已更改出版的模式,推出较短的网上版本,以求更迅速回应社会上议题。2015年10月至今,本计划共出版《教会智囊》三期,主题分别为「雨伞运动一周年:教会的在场与离场」、「香港本土派与基督信仰」及「普及文化与基督信仰的纠缠」。
6. 传经讲座
第22届传经讲座已于2017年10月22日在本院圣堂举行。是次讲员为英国剑桥大学玛嘉烈神学讲座教授刘珠嫡教授(Professor Judith M. Lieu, FBA),主题为「约翰传统的门徒和群体观:旧争议与新进路」(Discipleship and Community in the Johannine Tradition: Old debates and new approaches),吸引超过160位参加者。
7. 圣乐与崇拜研讨营2017
由本院与香港圣乐促进会合办之「圣乐与崇拜研讨营2017」已于2017年8月6日至11日举行,主题为「圣餐与崇拜牧养崇拜」。是次营会住宿安排于香港中文大学何善衡夫人宿舍及明华堂,而主要活动场地则于本院圣堂举行,约有280人参加。
(五)研究中心及交流
1. 当代基督宗教教学资源中心
第十五届「暑期学术交流课程」已于2017年7月23日至8月19日举行,有47位来自国内大学的学者参加。多位本院和客席教授轮流授课。除进行学术交流及为参加者提供个别的研究指导外,课程亦安排参加者参观香港基督教教会及有关机构。本届学员的心声,刊载于网上《特刊》,请于http://www.cuhk.edu.hk/theology/rcccs/浏览。
2. 基督教中国宗教文化研究社
自2000年起,基督教中国宗教文化研究社(简称「宗文社」)迁入神学楼,成为本院的姊妹机构,继续发展有关中国宗教与文化及中国基督教的研究、学习及出版事工。
由宗文社与基督教研究中心及时代论坛合办的活动包括「消失的档案」纪录片放映及讨论会及「甘小二电影欣赏及讨论系列」──《举自尘土》与《在期待之中》。
由本社负责秘书工作的「中国基督教史学会」本年主办/合办的讲座或研讨会包括「第十届近代中国基督教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内战时期的中国教会」、「联合抗日──抗战时期的中华基督教协进会」及「未来几年中国大陆基督教发展趋势及反思」。
除国际学术期刊《景风》外,宗文社亦出版以华人教会和学术界为对象的中英文书籍,包括与中文大学出版社合作,本社负责编辑及制作的《吴耀宗全集》合共四卷七册,即将陆续出版。由宋军着:《变局中的抉择─中华全国基督教协进会历史的终结(1949-1951)》【中国基督教史研究丛书】第七种已于2017年4月出版。同时本社获国内委托出版《田野万象—当代中国基督教发展报告》【简体版】。
3. 基督教研究中心
本院在崇基学院神学校董会支持下,在2006年于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内设立「基督教研究中心」。中心旨在推动及深化基督教三大传统的研究,并在香港及中国的多元文化及宗教处境下,促进基督教与其他信仰传统及宗教的交流与对话,从而对现今的世界有所贡献。成立后,本中心即与「宗文社」建立密切的协作关系,亦以合办形式与崇基学院或其他基督教团体举行多项活动,包括「传经讲座」及多个公开讲座、国际学术会议、培训工作坊等,如由何崇谦博士(圣言资源中心副会长、语蜜工房艺术总监)主讲「艺术在神学教育中的激化作用」公开讲座、由女性主义著名学者高依俐博士/牧师(Rev. Dr. Elizabeth Koepping)主讲「基督徒虐妻:历史、处境及神学上的沉默」,并与中国研究服务中心合办讲座「中国天主教教区的历史研究与未来展望」以及进行「寻找『雨伞后』新世代的灵性特质及宣教牧养路向」研究计划。
4. 优质生命教育中心
本院于2009年成立优质生命教育中心,肩负基督所交付的「使命」(mission),践行「愿景」(vision),推行优质生命教育,引导教会学校的学生认识真理,鼓励他们为天国服务,为建立公义、仁爱的社会而努力,并以落实基督教教育理想,建立优质生命为终极目的。中心的事工包括凝聚堂会及教会学校的培育工作者、进行有关宗教及生命教育的研究、举办课程、研讨会和工作坊等。
本中心与生命教育基金会合办「第七届青年研讨会」,今年主题为「国际与在地─从全球冲突事件回到本地的日常」,已于2017年7月22日(六)于香港中文大学举行,对象是全港高中学生(中四至大专生),超过150人参加。青年研讨会乃为青年提供一个开放的平台,以提升演说技巧和批判性思考能力,促进青年对自身和社会有更大的省思及关注。
5. 交流项目
本院成立至今,竭力以本地关怀出发,汇通中西学术,让师生、牧者等接触多元传统,建立全球视野,并于与国内外学术机构建立常设伙伴及交流平台。亚洲文化与神学高级研修班(IASACT)由亚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联合董事会(United Board for Christian Higher Education in Asia)赞助,为来自亚洲及北美学者提供住宿及研究资源。2015年开始由本院全面负责执行筹办工作,2017年的研修班于6月11日至7月8日进行。经过遴选共有16位来自十一个不同国家及区域的学者参加,包括德国、印度、印尼、缅甸、尼泊尔、中国、菲律宾、台湾、英国及越南。当中三位来自香港、台湾及印度的学者现正分别在台湾、英国及印尼进研究工作和修读博士学位。
另外,由本院负责出版、亚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联合董事会(United Board for Christian Higher Education in Asia)赞助的第二期电子学术期刊(QUEST:Studies on Religion & Culture in Asia)刚于今年发布。QUEST首刊于2016年,除了接受曾参加IASACT 2015及2016的学者投稿,更刊登了数位研究领域与亚洲宗教及文化研究相关之学者的文章。两期期刊共刊登了12篇文章。
2017—2018年度起本院与韩国The Graduate School of Theology, Hanshin University设立学生交流计划。此外,本院有4位学生参加2017—2018学年的交流计划,包括2位神道学硕士生和1位神学博士生到美国耶鲁大学神学院(Yale Divinity School)交流一学年;1位神道学学士生到台湾长荣大学神学院学习一学期。2017—2018年度有一位台湾长荣大学神学院的学生到本院交流学习一学年;一位河南大学的博士生到本院交流学习一学年。2017年度上学期有一位来自上海大学的博士生来本院进行短期访学一个月。2017年暑期有1位同学到外地(美国纽约)实习。这些海外学习机会不仅能扩阔同学的视野和经验,也拓展本院学生日后的事奉范围。
本院一直积极推动学习交流。2017年5月12至19日,由邢福增院长及王晓静博士带领本院师生及校友40人到台北及花莲考察学习,到访中原大学、国立政治大学、真理大学、台湾神学院及花莲玉山神学院,与当地师生交流。又参观及访问了二二八国家纪念馆、卫理公会城中教会、花莲姬望记念教会及天祥教会等。
(六)财政状况
蒙上帝的恩典,及崇基先贤的理想与努力,本院兼具香港中文大学的学术单位及服事教会的神学教育机构的双重身份,成为主要华人社会(香港、新加坡、台湾和中国内地)中独设在公立大学中的神学院校。然而本院的财政并没有接受政府公帑资助,悉数仰赖教会及私人捐献维持。一直以来,蒙支持宗派教会,崇基学院校董会及众弟兄姊妹支援下,我们在财政上并无不健康的匮乏。同时,我们希望获更多同道认同投资天国人才的重要,支持奉献「时机青年神学奖学金」及「中国内地神学生助学基金」。2016-2017年度我们有经常费赤字港币$1,908,000元。盼望众教会及信徒愿意对神学教育作更大的承担,使本院能在财政上无后顾之忧,在获得稳定的支持下,专心发展神学教育。
随着圣堂暨容启东校长纪念楼在2013年使用,现时整个项目的预算开支修订为7,800多万元港币。感谢各方鼎力支持,自2003年起,本院共举行了8次步行筹款、5次筹款音乐会及1次感恩筹款晚宴以筹募捐款。与此同时亦获各支持宗派、崇基学院、各堂会及个人的募捐,现时仍需筹募款项近900万,盼望弟兄姐妹继续纪念及踊跃奉献。
(七)未来发展
五十四年来,本院数经改组,期间伴随香港教会及社会,渡过各种考验与挑战。如何让崇基神学在时代巨变中,扎根香港,关怀中国,面向普世,在在需要我们因应自身的条件,评估前面的困难,从而作出更适切的变革。
建立学生群体:神学教育除了课堂教学外,各种以学生为本的非形式学习,也是不可或缺。随着全时间老师人数的增加,本院师生比例也有相应改善。不过,我们对同学(全时间与兼读)的关顾,仍有许多需改善之处。自去年起,老师与学生会职员会,建立了定期沟通平台,藉此收集同学意见。
优化神学院硬件:神学楼自2000年重修以来,近年陆续呈现重大的维修问题。在作出适时维修同时,我们正就神学楼的空间,作重新规划,以回应本院各方面的发展。在财政开支方面,亦须有更充裕的预备。
财务策略:神学校董会成立了长远财务策略小组,将因应不同需要衍生的财政及资源问题,提出建议,同时亦全面检讨本院的收支情况,期望能更有效地扮演管家角色,将上主藉众教会及信徒交托予本院的资金,作更合上主心意及运用。
展望未来,本院需要面对各方面的改变及挑战,并作长远的企划。我们将以老师团队、学生关顾,及拓展工作作为未来十年的发展重心。本院同人不敢或忘从上主领受的召命,期望崇基神学教育能够符合上帝心意。我们这一代的责任,是承先启后:一方面,我们承继了先贤的基础及资源,另方面,我们要为十年后的崇基学院神学院作好预备。为本院在过去一年的发展感谢上主及所有的支持者!更为未来的前路仰望上主的带领,我们需要您结伴同行。际此香港社会及教会正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冲击,我们更须仰望从上而来的智慧、异象、勇气、信心及盼望,愿一切荣耀归给上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