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員工總會

號外 (2016年11月號)                            
Special Edition (Nov 2016)

生活在39區……

本會發起聯署 
--促請校方改善39區交通問題

  10月中旬,校園一切重回軌道。上下班及轉堂時段,大小馬路熙來攘往。當中一批同事及同學,每天都在被稱為「神秘地帶」的39區工作或上課。在此運作了4年多的羅桂祥綜合生物醫學大樓,是300名生物醫學學院及藥劑學院教職員及研究生每天工作的地方,兩院最少250名本科生也要常進出大樓找老師、做研究、交功課等。可大家或許未必有留意,這數百人出入的地區每日主要依賴4號校巴上落校園,交通問題令同事無論上下班、午飯,以至往返本部工作均苦不堪言。

圖一:等了又等的4號校巴來了,滿了,又開走了。

在一晴朗的中午,工會走訪39區以了解該區的交通狀況。從中午12時至1時多都出現排隊人潮。等了又等…… 4號車終於來了,但只有排頭兩三位同事「有幸成功上 車」,其餘的,再等下一班吧(圖一)!可此絕非一日半天的「個別狀況」。佛祖曾說人生有苦,那39區同人的苦又有幾多?

苦處一:日日返工怕無車

於星期一至五早上由8:30–9:10,共有3班「28座」往返港鐵站及39區,上車點是專業進修學院(即港鐵站旁停車場附近),距離康本4號校巴站有240多米(圖二)。要寄望這數班特別車在上班最緊湊的時段去疏導300人,對同事來說,也真的靠運氣。可自9月轉了營辦商後,更時有遲到甚至「脫班」情況,同事兩邊走趕車的情況時有發生。

圖二:39區校巴候車處跟4號校巴站距離240米

苦處二:走上走落為坐車

一早跑來跑去,只為可以準時返工,但故事還未完的。39區最就近的飯堂只有敬文書院,如本部同事一樣,39區同事亦時有往返校園各區工作的需要。問題是︰  

  1. 於辦工時間上落校園,同事只可依賴4號車,其路線是由港鐵站單向行走最後返回港鐵站。由港鐵站到39區(第3站)雖然只需約5–7分鐘,但此後要先經過敬文、十五苑、聯合苑、陳震夏宿舍、逸夫、新亞、聯合、善衡等十多站回到大學站。由於本部沒有校巴回39區,同事只可以選擇徒步、在本部坐3號車到敬文再徒步回39區、或回康本坐4號車。
  2. 午飯時段也是學生返學及上堂的高峰期,4號車於到達39區時只剩少量座位,中午往返39區、本部及港鐵站的數班28座亦很快爆滿。我們親眼目睹同事往往等超過20分鐘才可以順利上車。他們表示,有時為了盡快外出用餐、開會或上學,會步行到敬文書院轉乘3號車。他們跑來跑去,東走西行,為的,就是坐車。

苦處三:夜已深,摸黑離開心驚驚

儘管放工時間(下午5:35–7:10)有六班車由39區直接往返中大港鐵站,但此大樓以科研為主,同事同學往往較夜離開,未必能趕到校巴。如果不想累累的坐N車遊大學一圈到港鐵站,他們只有在黯淡街燈的陪伴下,獨自走3公里路到港鐵站。晚上該區四野無人,同事徒步離開(尤其對女同事而言),是非常危險的。周日或假期回39區工作只可乘 H車,但每小時只有一班(00分開出的)經39區,同事惟有以自己方式返工。以的士往返39區也不是易事,因為的士司機大多不願或不懂去39區的。


交通問題4年多來一直困擾39區同事,有指要等該區更多建築物落成後交通問題會改善,但這關乎該區的日常運作,實有急切改善的需要。雖然大學現有多條校巴路線,但其複雜設計未能惠及39區,當中規劃也引起不少垢病。本會於10月13–14日於39區辦了兩天聯署,於短短兩天內共收集了241簽名。我們強烈要求校方:

  1. 優化其他校巴路線,把39區列入中途站之一,並於繁忙時間(上、下班及午飯)增加途經39區校巴班次;
  2. 把特別班次的28座改為大巴,以更有效率疏度人流,並把兩站設於較近位置;
  3. 檢討特別班次的服務質數;
  4. 定期向39區同事同學收集有關交通問題意見。

本會於11月7–8日大學港鐵站繼續收集簽名。本會將約見並把聯署交給副校長馮通教授,表達39區同事及同學的憤怒及無奈。   

本會將繼續跟進事件,希望39區的交通問題盡快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