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員工總會

呼籲出席「檢討大學校董會規模及成員組織專責小組」諮詢會
(2016年9月22日發出電郵)


各位同事:

日前「檢討大學校董會規模及成員組織專責小組」(專責小組)發表校董會重組第二份諮詢文件(2016方案),並邀請各持分者參加本周六舉行的諮詢會。文件表示已考慮各持份分者就首份諮詢文件提出的個人意見,以及工會就重組大學校董會的建議。 

本周六是方案呈交校董會前最後諮詢,本會懇切呼籲各同事踴躍出席發表意見。諮詢會詳情如下: 

日期:9月24日(星期六)
  時間:下午三時 
地點:鄭裕彤樓1號演講廳

本會聯同中大校友捍衛院校自主關注組及學生,於當日下午2:30於鄭裕彤樓1號演講廳外舉行記者會,重申院校自主公投兩項決議:

  1. 取消特首委任權力 
  2. 增加校董會民選席位

歡迎各同事到場支持。 

2016方案比2009年方案似有寸進,包括:特首委任由4人減至3人,立法會議員由1人增至2人。然而,新方案並沒有實質回應教職員、學生及校友發起公投╱聯署,要求遏止政治干預校政,以及校政民主化兩項訴求。校內民選代表仍然只有4人(學生2,教職員2),在校董會總人數由2009方案的25人,增至2016方案的29人的情況下,校內民選代表的百分比實際上更由16%下降至13.7%。在校政民主化的大潮下,中大竟不進反退。 

至於公投取消特首委任權力的議決,專責小組不採納的理由是,大學由公帑資助,取消特首委任的權力並不合理(not justifiable)。本會必須鄭重指出,上述「理由」之謬誤: 

一、公帑並不來自特首; 
二、特首委任校董不是大學向公帑負責的唯一方法,立法會直選議員擔任校董,以至其他各種經由民主選舉產生的校董,是更直接、更有代表性的監察機制; 
三、更何況,目前特首是小圈子選舉產生,認受性備受質疑,無法代表公眾利益。近一兩年特首與主要問責官員醜聞纏身,卻無須問責,是最好說明。 
由此可見,以「大學由公帑資助」合理化特首委任的政治干預,謬誤至為明顯,專責小組除非有難言之忍,否則不可能看不出這顯淺的道理。 

校政民主化,校董會由不同的持分者民主參與,制度上遏止政治干預,才是對公帑使用最有效的監督。本會對專責小組錯失良機,不為中大管治開劈康莊大道深感失望。 

2016方案另一項改動與各同事的工作亦息息相關。表面上新方案順應民意,校內成員由8人增至11人,使校外:校內比例降至1.6:1。然而增加的3位校內成員分別是副校長、學院院長、書院院長,全為非民選產生的行政人員,主要作用還是「方便管理」。2007年校方不理校內反對聲音,一意孤行把學院院長由民選改為委任制,從此,在許多重要委員會(如AAPC)操生殺大權的院長,在學院發展、人事編制、資源調配等方面,可以不必聽取同事意見,只要能滿足中央「業績表現」要求便大權穩妥,相關同事相信深知箇中苦果。如今校董會增加行政人員數目,管理凌駕一切的方向與當年院長委任制如出一轍,是校政民主化的又一倒退,同事的聲音將越來越微弱,工作越來越艱難。 

校政民主化與同事工作息息相關,本會呼籲大家踴躍出席,為自己發言。 

中大員工總會 謹啟 
2016年9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