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香港中文大學員工電子通訊
2013年10月16日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Employee's General Union eNewsletter (16 October 2013) |
||
開學已經個多月,開學前後聽到不少老師同事提出以下問題,在此分享一下: 第一問:能不上八點半嗎? 每當排課的時候,很多老師視八點半節為燙手山芋,誰都不想接! 因為這節課許多學生都經常遲到,遲半小時才露面的大有人在,就是導修課學生也照樣姍姍來遲。面對這種情況,老師難免有挫敗感。就是已經出現的學生,也往往「烏眉瞌睡」,無甚反應,影響上課氣氛。但一樣的老師、一樣的課程,只要不是上八點半,學生出席情況與課堂表現就好多了。 據了解,在中大不少學系都避免編八點半課,第一節變相是九點半,一天就變成只有九個課節,對班房的使用其實亦不理想。據知,這情況在其他院校亦相約,城市大學就在今個年度開始改為九點開始上課,晚間課程則改為七點開始,如有需要亦可提早於六點半開始: 有建議中大時間表編排亦改由九點開始,如果你對於八點半堂也有意見,歡迎告訴我們。 第二問:為什麼要在上課日舉行開學禮? 由2009-10年度起,本科生開學禮改為在學年的第一個上課日舉行。因此之故,該日上午全校停課,只有三至五年級的醫科生除外。此舉令很多星期一上午有課的老師大嘆不便。 上學期只有十三週上課,相對比下學期一般有十四週的時間,本來就已經比較短。這個學期剛巧重陽節翌日假期是星期一,然後颱風天兔又帶來一個星期一上午的停課,加起來,星期一上午的課就只剩十堂,要補課也有很大困難。 為什麼開學禮要改為在上課第一天舉行呢?如果非要安排在這天不可,大學又會否考慮甚麼補救措施呢? 第三問:為什麼不可以在網上做課檢(Course E) 開學前一段時間,大學密鑼緊鼓籌備將課檢標準化及中央化。員工總會在諮詢同事期間,發現很多老師都有這樣一個疑問:為什麼我們的課檢仍是用紙張做的呢? 被校方諮詢時,我們也提出過這個問題,而主事的副校長表示,每隔一兩年也有人向校長建議將課檢電子化,但「這是沒用」的。原因是根據他的研究,於網上填課檢後才可查閱成績的方法的確可以保證回應率,但學生會答得不認真。例如當他加插一條題目,指明需要答B,仍然有不少學生會選其他選項。當我們將這解釋向老師們轉述的時候,不少老師卻懷疑用紙張做也會有同樣情況。 假設每個本科生每學期修五門課,不計暑期課程,一名學生一年會填十份課檢,中大有本科生約一萬二千人,每份課檢一張A4紙的話,就有十二萬張紙被消耗。中大有研究生約三萬二千人,假設平均每人一年修四門課,就用了近十三萬張紙。以電腦掃瞄的最低紙張厚度,即80g的紙計算,每年中大用在課檢上的用紙就超過1.2公噸。 利用上課時間用紙張做課檢,既不環保又浪費人力:逐班派發、收集,然後點算、掃瞄、檢查有塗污或填寫不清楚的問卷、儲存、保密棄置……凡此種種皆是人力時間的付出,電子化本可大大節省這些時間,可以用來做更有意義的工作。 大學現時有綠色辦公室計劃,又有專責委員會及相關政策,向外亦大談可持續發展,要履行社會責任,及為環境出一分力云云。這每年保守估計1.2公噸的紙,又應怎樣解釋? |
||
本會於今年一月份去信校董會,就校方銷毀教學人員評審紀錄,及出現所謂「學院院長會議」,架空原有架構,提出抗議。(詳情見本會本年四月份通訊) 面對本會對「學院院長會議」之合法性的質疑,校方近日正式將「學院院長會議」正規化,成為行政與計劃委員會下一個附屬委員會,但具體權責不詳。事實上,行政與計劃委員會的成員本就由校長、副校長、書院院長、學院院長加上研究院院長、教務長、秘書長、財務長及輔導長組成。到底學院院長要另起爐灶,成立一個委員會的理據何在?大學如何確保其權力不會與任何原有組織重疊? 我們謹此公開要求校方澄清這個附屬委員會的成立目的及其權責。 |
||
第十屆會員大會於2013年8月16日順利完成。聚會當日126人出席,並於會上通過本會2012–13年度工作報告及財政報告。由於第五屆理事李敏剛遠赴匈牙利修讀博士課程,以及去年一名理事席位空缺,是次會員大會需就兩名理事空缺進行第五屆理事會成員補選。大會當日共收到120張有效選票及4張無效選票,而兩名第五屆補選議席則由趙志明、翁愛明當選(兩位均獲得111票)。至於今年的大專聯代表,則由吳曉真、曹藝林及劉善雅當選。且看兩位新理事的簡介:
席間,本會邀請了社會學系陳健民教授及政治與行政學系馬嶽教授與會員分享佔領中環及普選方案的概念,交流意見及看法。 本會亦在此祝福李敏剛早日學成歸來,再與我們一起為中大出一分力! |
||
冬季大旅行: 日期:2013 年 12 月 1 日 (星期日) 行程概要 ** 行程次序以當日交通情況及領隊安排為準 ** |
||
克非爾 (Kefir) 工作坊 經飲食雜誌介紹,克非爾(Kefir)飲品近日忽然大受注視。其實,克非爾飲品自古有之,其營養好處亦愈來愈為人所知。克非爾有奶克非爾 (Milk Kefir) 與水克非爾 (Water Kefir) 兩類,含多種益生菌,亦有多種維他命及礦物質,可用來製作發酵飲品,普遍認為有保健的效用。 我們很高興邀得facebook群組「發酵食品工作室」的谷主Carol為我們舉辦工作坊,講解何謂發酵食品,分享克非爾對健康的好處,以及介紹兩種克非爾的培養及食用方法。參與者將可即場試飲,並可分得克非爾菌種回家自行製作克非爾飲品。 因名額有限,工作坊只限本會會員參加,詳情如下: 建議參加者在工作坊前,先參考facebook群組「發酵食品工作室」內有關克非爾的基本介紹及製造方法: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caznatural/files/ |
||
香港中文大學員工總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