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香港中文大學員工總會通訊
2009年12月8日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Employee's General Union E-Newsletter 8 Dec 2009 |
||
請積極參與「為導師正名,為教學正名」聯署行動 | ||
立法會否決校方修訂 校內檢討現正進行 請積極參與「為導師正名,為教學正名」聯署行動 (如果你是第一次收到有關「導師正名」運動的消息,可到http://cuhkteacher.blogspot.com查閱過往通訊。) 各位同事: 在員工總會的遊說下,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在十一月九日否決中大對「教師」定義的修訂,嚴詞指出「教師」定義不包括導師是明顯漏洞。議員並批評校方與校內成員溝通不足,要求校方先徵求校內師生同意,在一月份的會議上再作討論,屆時並會邀請工會代表發言。(員工總會致立法會意見書: ) 校內外回響 在校內,在本會及立法會的壓力下,校長已承諾將成立一個臨時專責小組,檢討導師職系。而校內另一個工會「教師協會」亦終於公開表示支持導師正名,加入與校方協商。 積極參與聯署,為導師正名,為教學正名 在十一月九日的立法會會議上,校方代表指出,導師當然是「老師」,但把導師納入「教師」的定義中,會令導師「有等同教授一樣的學術地位和權利」,「會對中大未來的學術發展和學術管治,(帶來)天翻地覆的改變」。而要做這種決定,除了要諮詢導師,更要視乎校內其他教職員的看法。 這種說法,固然是以「既有權利者」為本位。與此同時,更是對導師的蔑視及不信任。 我們的聯署,正是要大聲說出:導師正名,不單是導師爭取自身利益而已。院校重研究而輕教學,老師的教學貢獻得不到應得的表彰與認同,為人詬病已久。為導師正名,更是為教育正名。 不論你是否導師,倘若你支持「導師正名」,請積極參與聯署! 香港中文大學員工總會 --------------------------------------- 不論你是否導師,都可以實際行動支持「導師正名」運動: 1. 參與聯署(聯署內容及方法見下文 ) |
||
為導師正名 為教育正名 | ||
為導師正名 為教育正名 加入聯署:http://www.petitiononline.com/cuteach/petition.html 香港中文大學員工總會的「導師正名運動」在短時間內得到各方的關注,既成功遊說立法會拒絕通過中大對「教師」定義的修改,要求校方尋求校內共識,亦使校長主動承諾成立臨時專責小組檢討導師地位。這些發展一方面說明了院校歧視導師,輕視教學的趨勢已在大學社群間積累了很大的不滿,另一方面亦說明大學社群挺身發聲,能為大學管治帶來積極正面的效果。 校方承諾檢討,令人鼓舞。然而校方至今仍擔心,導師正名會令導師的權力突然擴張,引起「天翻地覆的改變」。這種說法反映了校方對導師的不信任。將「正名」想像為導師的一己之私,更是扭曲了我們的訴求。 中大現時有導師共四百多人,當中包括相應職系,即專業顧問(Professional Consultant)及特任導師(Teaching Fellow)等數十人。這四百多位專責教學的同事,有的是年輕學者,有的是教學多年,深受同學同事尊敬的老師。他們都是懷抱著對學問的熱情,對大學教育的抱負而加入中大的。因此,即使待遇比在中學任教要差,他們仍願意留在中大,為中大的教學使命作出貢獻。過去,大學能保持一優秀教學團隊,可以說是利用了這些同事的熱誠。現在,正是大學正視這些教學貢獻的時候。 我們重申,為導師正名,即為教育正名。重研究而輕教學,不只是中文大學獨有的問題。我們卻希望中大能真正成為院校之先,糾正多年來累積的失衡,把教學重新放在其應有的位置。 唯有給予教學人員應有的尊重,才能真正落實重視教學的理想。 具體來說,我們的要求有三: 1.「教師」定義 2. 代表權 以上兩點應在是次條例修訂中進行,大學必須儘快進行校內討論及決策程序。 3. 教學職系 (Teaching track) 檢討 各院校準備四年制的工作已如火如荼,為保留優秀教師及招聘人才,檢討及新制度的實行,應儘量在一年內完成。 我們深信,倘若校方能趁此機會正面處理問題,則近日種種發展對中大有極正面的作用。教學與研究間應如何取得合理平衡?導師正名是尋求平衡的關鍵一步。導師在教學方面的貢獻能得到制度上的承認,肯定有利中大未來進一步提升教學質素。 願中大能開風氣之先。 發起組織:香港中文大學員工總會 |
||
香港中文大學員工總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