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員工總會通訊 2006年5月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Employee's General Union
Newsletter May2006
 

     
  踴躍續會:團結才是力量
 

會員應該已經收到本會發出的續會通知。本會與職業安全局印製了一批雨傘,贈予續會及6月20日前入會的新會員。請盡快填妥續/入會表及自動轉賬授權書,一併內部傳遞至「香港中文大學員工總會」。(舊會員須於2006年6月20日前交回。)本會將於稍後寄出「領取香港中文大學員工總會雨傘通知書」,故請各會員清楚填寫有關表格,以助日後通訊用。

大學很可能在下半年度進行薪酬架構檢討,大學員工必須團結一致,加強集體協商實力,才可確保檢討公平、公正、公開!請即加入工會!

 

     
  大學研究五天工作可能性
 

自政府宣佈公務員實行五天工作,校長已委任一專責小組,研究在大學實行五天工作的可能性。小組將在月內完成基本資料搜集(主要對象為中央部門),然後提出諮詢文件。

校方表示將以工作時數維持不變及不影響「服務質素」為原則。而本會初步認為,除不應影響原有運作外,亦須確保不會變相增加工作量及工作時間,要實行五天工作制,充足的人手是先決條件。以下是本會歸納專責小組的初步構思,歡迎各位會員同事就五天工作事宜,以便向校方反映。


 

     
 

撥款邏輯、斜坡與人命

 

吳曉真

自本會加入校園發展監察聯盟後,都不斷反思工會與大學校園發展的關係:工會為甚麼要關注似乎與員工事務無關的事情呢?

一直有留意本會發展的同事或者都注意到,員工總會與另外兩個工會一直有一個重要分別,即員工總會除薪酬福利事宜外,更關注大學的施政與管治問題。我們認為,由近年盲目無章的校園發展、雙語化,以至新書院,與早前的減薪及合約員工面對的不公平待遇,都同出一套管治思維。

有賴校友、同學及幾位積極教職員的努力,校園發展監察聯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起碼將大學發展及撥款的荒謬邏輯呈現了出來,亦暫緩了池旁路工程。作為工會在聯盟中的代表,對這聯盟中其他成員的努力一直很感敬佩,亦往往因他們發掘的事情,感到與憤怒。

早前有聯盟成員叫我們細閱《中大通訊》第二七六期,因為內容似乎正是為回應聯盟而寫。該通訊以兩大版解釋大學為何要做斜坡工程,並指「過去十年,政府劃撥了四億六千七百萬元專款予中大,用以修葺斜坡和調查並維修藏於地下的輸水系統」,而「委員會的工作非常有效,效率亦高,『工程要花多少錢,我們便向政府申請多少錢,不會佔用政府給大學的經常撥款。』」負責申請撥款的岩土委員會首任主席熊翰章博士更特別強調:「我們一直致力令大學斜坡安全符合政府標準。我們實在不能承擔有任何因斜坡意外引起的人命損失。」

那麼,我們是否可以接受因工業意外引起的人命損失呢?物業管理處一位同事早前在清洗聯合校巴站時失足從校巴站上蓋墮下死亡。據工友指出,當時該組工友未有使用升降台。一輛升降台的價錢想不用百萬,斜坡維修卻已用了四億六千七百萬元,而且不少斜坡明顯無必要。(舉個例子,校長宿舍漢園在大埔道入口的左邊有一幅小斜坡剛圍了木版要進行維修,大家可以去參觀,看那幅斜坡下有多大機會有人走過。斜坡的危險度,非單以傾斜度衡量,還需考慮是否有人會受影響。以校園發展處的邏輯,全港大小山頭全應蓋上混凝土。)

在過去十年來,中大有沒有投放相同的資源保障員工安全?在兩年前的削資風波中,物業管理處首當其衝,承受的部門削幅最嚴重,是唯一要推行部門額外減薪的部門。物業管理處亦是最多需要在戶外從事體力勞動工作的部門。大學是否有確保所有高空工作皆達到最高標準,每位工友都有充足的安全措施及工具?

反觀校園發展處,由於校園發展處凡外判工程都會收取監督費(而監督費是歸部門而非中央),近年得以在大學整體削資下仍業務蒸蒸日上,不斷膨脹。在這種撥款邏輯下,就不難想像為何校園會工程連連。或者,大學是時候歸納及反省部門單線撥款的得與失。

我們明白熊翰章博士的苦心,特別指出工程開支乃專項撥款,不會「分薄」大學的經常撥款。(唯恐我們會指摘大學一邊減薪殺系一邊大興土木。)熊博士不明白的是,我們都只是對社會有承擔的人,四億多的開支不論是大學的錢還是政府的錢,倘若工程非必要,浪費就是浪費。

最後,我想特別強調,我們才剛失去了一位同事,就請不要用人命做亂蓋斜坡的藉口了。

 

     
  同事來信:「合約期末獎勵計劃新增條款」感到極不公平和失望
   

我們分別於1998和1999年加入成為非教學合約員工(合約為期兩年),轉眼已經在大學任職六至七年了,基於大學的財政問題,我們已經承受了多次減薪,除了政府分兩年削減6%之外,我們合約員工更要承受額外的10%削減,這還沒有完,我們的約滿酬金進一步被削減至10%或更,而每年的增薪點亦由每年增薪減為每兩年增薪,以上種種著實令我們的生活百上加斤。

當我們滿以為只要工作表現優越就能得到「合約期末獎勵」時,大學卻在沒有任何諮詢的情況下加入修訂條款,這些著實極不公平。大學為每年部門可評為「優異」(Excellent)及「上佳」(Very Good)設立上限,這樣對每位合約員工都極不公平,那些年尾約滿的同工可能因為部門的配額經已用盡而無論表現如何「優異」及「上佳」也無法得到獎勵,從另一個角度看,年頭或年中約滿的同工亦可能會因為部門打算將有關配額留用致年尾而令該些年頭或年中約滿的同工未能得到應得的獎勵。

對於大學的這個決定,部門內的合約員工都感都很失望,亦對工作士氣造成嚴重打擊,我們這班合約員工竭盡所能,盡心盡力為大學服務多年,不單沒有得到一份穩定工作,還要時時刻刻驚恐何時會失去工作,令我們不能好好計劃將來。

我們一班合約員工到現在仍然不能明白大學為何只向我們開刀,為何不可以真正做到「共度時艱」?試想想,合約員工只佔大學少部份,為何大學的財政困難只要我們承擔,而不能夠長工和合約員工一同承擔呢?人事處多次提到有關合約問題,為何其他院學卻又能做到呢?

最後希望校長、人事處處長、各決策成員嘗試為我們一班為大學出力多年的合約員工想一想,若你們的子女親人得到這樣的待遇,那會如何呢?難道大學真的希望每個有能力的合約同事都感到意興闌珊而離開嗎?

一群為大學盡心盡力問心無愧的合約員工
2006年4月

 

     
  悼:要求全面檢討工序
    物業管理處屋宇及戶外維修組工友陳波仔於三月份不幸因工傷身故。陳波仔為人樂觀開朗,與不少工友感情甚佳,本會謹致沈痛悼念。 為保障同事安全,避免類似意外再次發生,本會已去信校長及有關部門,要求提供有關工傷意外之報告,及全面檢討工序。

 

 

     
  五一遊行:還我復甦成果
    本會幾位理事參加了職工盟舉辦的五一勞工大遊行,當日遊行以還我復甦成果為主題,共二千五百人參與,其中外傭組織載歌載舞,並以戲劇表達她們對隻身到異鄉打工的感受。

 

 

     
  職工盟執行委員
   

本會會長吳曉真當選成為職工盟第九屆執行委員,任期由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執行委員以工會為單位,本會的第二及第三代表分別為本會副會長胡鴻達及謝國堅。

職工盟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