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員工總會雙月通訊 2006年1月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Employee's General Union
Bi-monthly Newsletter Jan 2006
 

     
  中大員工工作滿足感及對上級考績問卷調查
  此問卷調查的目的為收集中大員工對直屬上司及中大整體管理文化的意見,本會將整理調查結果,並向校方反映。希望同事能抽空填寫!
問卷最後部份為「傑出團隊獎」提名,本會鼓勵同事提名校內優秀的工作團隊。你可以提名自已的部門/組別,或經常合作的部門/組別。

遞交問卷方法:
1.
2.

 

     
  策略計劃草案大綱
香港中文大學員工總會意見書
  大學於2005年10月13日發出策略計劃草案大綱諮詢文件。本會歡迎大學是次以開放態度,就策略計劃聽取校內不同人士的意見。希望大學在進一步撰寫及執行策略計劃時,仍能與利益相關者(stakeholders)及校內所有關心大學發展的人士保持雙向溝通,並以由下而上的諮詢為原則。
以下是香港中文大學員工總會對草案大綱的幾點意見:

1. 本會原則上贊成統一及加強校內質素保證機制及豐富大學生活體驗的建議。但具體措施,以至「學術水平」、「教學質素」及「豐富大學生活」等指標的定義,應以直接利益相關者(包括前線教師及學生)的意見為基礎,從他們的實際經驗整理出有益及可行的方案。

2. 整體而言,草案大綱傾向以大學作為一行政單位作討論,較少從大學作為社會一份子的角度討論,對於校內社群的著墨亦少。為令大學未來在這兩方面的發展有較清晰方向,建議在大綱第四項「四年制課程」後加入以下兩項:
 

 

 

2.1 社會責任
「為人類的福祉作出貢獻」為中文大學的官方使命之一。除了在教學及研究上作貢獻,大學亦須確保其運作能實踐及反映此理念。
縱觀今日無論公營或私營企業,都確認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性,本港亦有部份機構嘗試擔起先行者的角色,推動企業社會責任。如要做到「我們的願景」所指,令中文大學的社會貢獻,保持在卓越水平,大學須把社會責任落實到發展計劃上。
強調和落實社會責任能為學生建立榜樣,並能加強員工歸屬感及建立機構形象。建議:

  • 確認大學作為社會領袖的角色,就社會責任問題須採取主動積極(pro-active)態度,走在社會之先,領導社會建立共識,而非等待社會共識,再作行動。
  • 參考香港企業社會責任約章及其他外國例子,將企業社會責任融入組織策略和運作中。
  • 增加決策及管治透明度,擴大公開文件的範疇;在作出決策前後皆須與利益相關者作雙向溝通,並主動搜集意見。
  • 建立一個以教師及學生為基礎的知識份子社群(intellectual community),鼓勵這個社群審視及反思大學作為一個學術機構的角色及社會責任。
  • 鼓勵大學社群的社區參與。
  • 制定更清晰及具體的環保政策。
  • 保障校內服務單位及外判承辦商之員工權益:參考「同值同酬」制訂薪酬福利;採納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建議,設立公平、公開及具透明度的上訴機制;仿模大型機構,設立集體談判制度。

2.2 建立校園社群
中文大學教職員學生加起來人數超過二萬,其實是一個相當大的社群。加強校園的社區凝聚力有助大學成為一所更具活力和創意的機構。建議:

  • 提供具體途徑鼓勵相關專業之師生參與大學發展項目,例如讓建築系師生參與校園發展、地理及資源管理系及生化系等師生參與制定環境政策。
  • 視教學支援及其他前線員工為社區一份子,確認他們在不同工作崗位的貢獻,尊重不同崗位員工的自主性。
  • 大學須改變現時客戶服務形式的工作導向,在人事管理及培訓中避免客戶服務式的用語。大學作為一個獨特社群,其使命、宗旨和理念,與一般機構皆有不同。改變「學生是我們的顧客」這種概念,對改善學習風氣亦有裨益。
 

3. 另外,本會建議補充現時大綱第六項為「資源開發與運用」,並補充以下內容: '

  • 增加資源運用透明度,恪守外界參與原則。
  • 就資源運用作審計時,同時搜集前線員工及學生的意見,評估實際運作,令資源運用更有效益。

相信以上建議能豐富草案大綱,集思廣益。祝願 中文大學朝其使命和願景闊步向前。

香港中文大學員工總會

 

     
  中文大學員工總會與校方第四次會面
(二零零五年十一月十一日)
  內容摘要

日期:2005年11月11日 時間:下午5時
地點:新亞書院誠明館

員工總會代表:吳曉真(會長)、楊永誼、霍嘉權、蘇玉仙、李世君、溫運南、鍾志森

校方代表:鄭振耀教授(副校長)、梁少光(秘書長)、陳鎮榮(財務長)、劉郭麗梅(人事處處長)、阮健驄(人事處副處長)、張燕儀(人事主任)

   

1. 上次會議後跟進工作
1.1 有關薪酬福利資料:本會提出了希望大學提供的資料清單,當中包括各類別員工人數及薪酬開支比例等。校方代表指出,大學僱員種類很多,薪酬開支的經費來源和結構也很複雜,有政府撥款,也有其他非公費資助者。校方代表表示會研究員工總會的要求,再作以書面答覆。

1.2 在校內設立會室:校方代表表示現時大學校園整體面對地方緊絀的問題,現階段正作全盤審計,待審計完畢方能考慮分配問題。本會重申,設立會室對一組織的發展極為重要,既然本會為大學認可諮詢對象之一,應盡早提供會室,以助本會更佳地發揮員方與管方之間橋樑的角色。極為重要,既然本會為大學認可諮詢對象之一,應盡早提供會室。

1.3 會費透過薪津組自動轉賬:雙方確定是項安排,財務處與本會並分別委派負責人跟進具體工作,是項安排將由2006年度起實施,唯以每年收取一次會費為限。

1.4 於新入職員工迎新活動上派發本會資料:本會報告已於2005年的迎新活動上派發資料。

1.5 合約轉長約機制(校方研究進展):校方代表表示現時部門按需要,每次聘用的最長合約年期可增至三年。校方有意設立合約轉長約的機制,但考慮大學的長遠和穩定發展,必須審慎處理有關事宜,特別是目前大學面對的財政情況仍不明朗。除了經費因素,也會考慮對有關工種的需要和同事的表現。校方代表特別強調由於各部門及職位的財政來源不同,部分職位的資助有年期限制,因此該等職位未能轉為長約聘任。
校方代表提到其中一個方向,是參考公務員3+3的形式,即於連續聘用六年後,可考慮轉為長約。目前針對教學職位,教師於服務六年後將接受評審以決定是否獲實任或必須在約滿時離任。但具體機制,還視乎政府06年底公布有關0-0-X的方案,以及工種的考慮。

 

2. 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議程:「檢討教資會資助院校的管治架構及其內部申訴及投訴機制」
本會向校方查詢大學就該項議程的研究進展,校方代表表示已向教資會提交文件,本會要求大學提供該文件給本會參考,校方將跟進有關事宜。

 

3. 0-0-X公佈後一筆過補助金問題:機制及原則
據副校長廖柏偉教授於2004年3月2日發出之信件:
「大學會繼續留意外圍環境發展,倘若至2007-08年度時政府撥款情況有所改善,在資源許可下,大學將考慮就於(i)本年3月1日前已入職;(ii)其後無中斷全職續任,(iii)並且期間因同意採納前述的措施自願調減退休福利及/或基本月薪,或於聘任變動(如續約)時經受薪酬水平下調的僱員,提供一次特惠金補助。」

本會留意到政府將於2006 年年中前檢討0-0-X方案(其中X 不多於減5%),如情況許可,即把2005/06 至2007/08這三年期撥款訂為0-0-0。綜觀政府目前財政狀況及社會整體經濟發展,普遍認為0-0-0方案獲通過的機會較高。此外,中文大學在過去一年的籌款表現理想,2004/05年度的赤字更大幅減少。在上述財政條件下,本會認為,大學應就一筆過特惠金問題儘早制訂具體方案,才能在外圍整體工資上升的環境下,挽留人才及增加士氣。

有見及此,本會向校方建議:

  1. 倘若0-0-0方案通過,即發放一筆過特惠金。
  2. 按2004年3月2日之文件之基礎,符合資格領取一筆過特惠金之僱員應包括i)物業管理處受加工時或減公積金或減薪的長約僱員;及ii) 續約時薪酬被削減的合約僱員。
  3. 所有加工時抵消部份減薪的受影響僱員,不論加工時形式及薪金補貼形式,都屬合資格僱員。
  4. 金額計算須以「承受減薪壓力」為原則,而減薪方案中,乙、丙類合約員工減薪幅度(10%)較甲類合約員工(4%)為高。為平衡減薪方案,甲類員工所得的特惠金實際金額不得高於乙、丙類員工。物業管理處的合約和長職員工應分開考慮,合約員工所得應較長職員工為高。
  5. 五. 大學必須在落實具體建議前充分諮詢本會及其他員工組織。

校方代表表示,校方亦希望儘早落實特惠金方案,以保持競爭力,但大學目前未有發放一筆過特惠金的具體方案,一切需待政府公布0-0-X撥款方案及考慮當時大學的財政狀況才作決定。校方代提出,早前的減薪方案已平衡了「承受減薪壓力」,毋須在發放特惠金時再考慮此第四項的原則。(校方的理據是市場薪酬調查顯示某些甲類員工薪酬低於市場薪酬水平,而乙、丙類員工則比市場薪酬水平高達16% - 30%,因此,甲類合約員工減薪4% 是以與巿場水平比較的最大差距作參考,而乙、丙類減10%,已是考慮了體恤乙、丙類員工的做法。)本會對此表示強烈反對,因校方所謂「減薪方案已平衡了承受減薪壓力」是以調查方法成疑的市場薪酬調查為原則,而非承受減薪能力。
經討論後,校方代表表示會按公平、合理的原則,及之前的承諾處理,並會將員工總會提出的建議轉達大學考慮,而落實方案前亦會依既定渠道諮詢員工意見。

 

4. 脫後薪酬福利機制
4.1 校方表示中大還未確立脫後的薪酬福利機制,還須觀察研究估計在將於二○○六年中發表的公務員薪酬檢討報告及○-○-X方案中最終的X數值,校方代表表示對此X數值為零抱樂觀態度。

4.2 校方代表表示暫時無意進行新的酬調查或職級檢討。本會提出若再進行類似調查可交由校內研究人員進行,會比外界顧問公司理解大學情況,及成本效益更高。人事處表示擔心會有利益衝突的情,未有作出承諾。

4.3 本會建議非教學人員之薪酬保持與公務員薪級表掛,校方代表將來檢討員工的薪酬福利時,公務員的檢討結果將會提供重要的參考。校方代表同意非教學員工薪酬與公務員薪級表的原則可取,因工種類似及可簡化行政工作,但大學有一些職級和公務員不一樣,所以不一定完全跟隨公務員的檢討結果實施。

4.4 本會提出大學作任何職級檢討前,應充分諮詢前線員工,因大學架構龐雜,校方評估一個職級的功能及職務,必須充分諮詢前線員工,方可掌握實際情況。

4.5 校方承諾制定機制時,會依既定渠道諮詢員工意見。

 

5. 有關清拆/減少校園職員宿舍問題
5.1 本會表示關注校園職工宿舍單位不斷減少及清拆的情,校方代表回應是因為政府審計署及教資會要求大學取消及不再提供宿舍予沒有房屋福利的員工。審計署認為現在上下班交通方便,很多同事不一定需要住在校內宿舍,除非有政府認可的運作理由非留校住宿不可。立法會也接納了審計署的意見。目前校方在職工遷離校園宿舍後不會再安排空置單位予其它員工,以減少住校人數。

5.2 鑑於審計署及教資會的上述意見,校方在兩年前已發通知予居住在校園宿舍的職工指出有可能要求他們遷出宿舍。

5.3 本會表示理解校方現行政策但部分需廿四小時輪班工作如EMO緊急維修組等同事應獲校園宿舍安排。

5.4 本會提出希望校方在職工遷離校園宿舍時提供協助,校方代表指會考慮為該等職工提供一次過款項資助,但不會用賠償或補償等名義發出,詳情容後確定。

 

6 有關物業管理處事宜
本會提到,由於經常收到物業管理處同事的查詢及投訴,希望能另外安排會議與物業管理處的管理層詳細了解及澄清同事在工作間遇到的不同問題。校方代表同意是項安排,並已落實會議在一月進行。

 

7 外判原則
由於本會收到同事反映,指工作似有外判趨勢,本會向校方查詢及希望能澄清大學外判工作的原則。校方代表澄清指大學並沒有外判的意向,現時大學的原則為:除單次項目及校內人員沒有專業知識處理的項目外,一概不把原來由大學僱員負責的工作外判。

 

8 八號風球及黑雨措施
本會注意到大學行政事務處於2005年5月發出之「有關颱風襲港及黑色暴雨警告生效時各項事務之安排」通告中,在「非教學人員守則」一項下,新加入了:

(庾)當八號或以上颱風信號、或黑色暴雨警告信號於僱員的正常辦公時間內或於其執行正常職務時生效,僱員如需留守工作崗位,將不視作超時工作,並不會獲發超時工作補償﹙不論是補假或超時工作津貼﹚。
此外,相比勞工處指引,現時大學相關守則字眼含糊,因此,本會認為大學可提供更清晰之指引,如參考勞工處,「在考慮僱員是否須上班時,僱主應確切真實地評估對必要人員的需求,只要求絕對必需的人員在惡劣天氣下上班」,而非「各部門或單位主管可酌情容許其屬下員工回家」。本會亦認為大學應為「當風更」同事提供更佳之交通安排。
校方代表表示會跟進了解此事。

 

9 其他事項
本會要求把本會列入大學電話手冊(Telephone Directory)及職員手冊。校方同意要求,並由人事處跟進。

 

     
  福利/活動:
   

世貿週活動花絮

本會理事在12月世貿民間活動週期間參與了部份活動,幾位理事更在兩場遊行中擔任糾察,協助維持秩序。其中,會長及兩位副會長參與了最後兩天的遊行,深深感受到各國非政府組織者爭取經濟公義(economic justice)的投入、毅力及創作力。
上:世貿民間活動週最後一天(12月18日),大隊出發前在維園集會,會場上盡是不同語言的發言及歌聲,氣氛熱鬧。
中:12月17日遊行出發前,來自韓國的農民坐在一起等候出發,期間不少香港市民前來為他們打氣。
下:多國團體都以不同的文化手法表達訴求,來自日本的農民穿著他們的傳統衣服,表達他們對本國農業及土地的尊重。

 

   

12月18日大嶼山旅行花絮

行程:東涌古炮台、大佛寶蓮寺大佛展覽廳、
   東方威尼斯水鄉大澳寶珠潭、心經簡林 、
   寶蓮寺齋素美食午餐團

 

    職員自組接送巴士
* 黃埔線加開紅磡灣中心站
* 秀茂坪線籌措諮詢
繼黃埔線加開黃埔花園葛量洪校友會小學頭站後,現再加開紅磡灣中心站。
鼓勵同事按現有路線提議增設站頭,在不影響行車時間和安排上增納客源,以加強此類巴士營運之定性。
更歡迎居住於現有路線周邊範圍並有意乘坐此類接送服務之同事主動提供建議,並與蘇小姐聯絡:ext. 8621 / eso@arts.cuhk.edu.hk
秀茂坪線 (可聯絡Ms. Bonnie Law - 內線 8992)
8:00 am - 秀茂坪曉麗苑
8:03 am - 觀塘和樂村
8:07 am - 牛頭角道 (路德會幼稚園)
8:12 am - 淘大花園 (安基苑天橋)

 

    瑜伽班招生
擁有十六年教授瑜伽經驗,現時主力發展雪山陰陽瑜伽理念。現任女青年協會 (YWCA)、男青年協會 (YMCA) 及各屋村會所教練一職。
目的:瑜伽理念主要是為了調息和鬆弛身心,教練會以一氣呵成的連貫性瑜伽動作帶領學員進入完全鬆弛及無壓力的狀態,著重透過在閑靜環境下跟隨教練練習瑜伽式子中各種拉筋及伸展動作,從而達至全身血液暢通的果效。

內容:
1. 唱聲:訓練呼吸
2. 式子:助全身血液奔流暢通、血液氣舒直接促進體內各種新陳代謝功能
3. 靜坐:包括調身、調息和調心三方面

上課時間:逢星期三,6pm – 7:30pm
上課地點:大學本部邵逸夫堂排練室

上課日期:第十七期-8, 15, 及 22/2 (逢星期三)
課程收費:三堂 -HK$210 (會員) HK$270 (非會員)

上課日期:第十八期-1, 8, 15, 22及29/3 (逢星期三)
課程收費:五堂 -HK$350 (會員) HK$450 (非會員)

名額:12人 (若報名情況踴躍,可安排加開新班)
報名辦法:請盡快致電蘇小姐登記 (內線 : 8621)

注意事項:
1.請穿輕便服式
2.請自備地蓆及小毛巾
3.請勿飽肚上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