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 2017 返回

This public lecture is co-hosted by Chinese Law Programme and Universities Service Centre for China Studies. Please refer to the attached flyer for the details

內容簡介:隨着經濟一體化、交通運輸便利和網絡技術的發展,跨境犯罪正在世界範圍內迅速蔓延。如何有效打擊跨境犯罪及犯罪分子的跨國流動成為中國及各國刑事司法制度必須共同解決的難題。在打擊跨境犯罪過程中,通過正式方式(司法協助)或非正式方式獲得域外刑事證據並保障其在本國法院的可采性具有重要意義。從當前國際刑事司法協助實踐來看,傳統司法協助取證方式存在一定局限,非正式取證方式在實踐中被廣泛使用,被追訴人在這一過程中缺乏主體地位和程序參與。在域外取得的刑事證據之可采性評價上,存在着“默認可采”、“寬鬆的可采性”等不同做法,2012中國最高院司法解釋也做了規定。


講者簡介:馮俊偉,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博士,山東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德國馬普所外國與國際刑法所訪問學者,“2011”司法文明協同創新中心兼職研究員,中國政法大學證據與語言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兼任山東多個檢察機關、公安機關專家諮詢委員、執法監督員。主要研究興趣為刑事證據、刑事程序、司法合作等。在《中國法學》、《比較法研究》、《證據科學》等法學期刊發表論文20餘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理論研究課題等多個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