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ed by Jean Hung, Yongyi Song, and Yu Kwok Leung
文革是整個民族慘痛而沉重的教訓。本書作者大多為國內外資深的文革研究者,大部分經歷過文革,其中不少以文革研究為畢生志業;合力寫下這部書,旨在記錄文革,引證事例,講述過程,提供佐證,以反省制度、人性以及文化,希望藉歷史的燭光照亮未來。
「正如中國人對日本人所言,一個國家必須直面歷史,才能進步。中國領導人在1981年對黨的若干歷史問題作出決議。然而,以文革為高潮,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三十年,發生過十六次大規模的政治鬥爭,期間的種種問題從未得到認真梳理。本書編者和作者從不同的側面,描述了十年文革之鬥,對前因後果作出深思熟慮的審視。本書對幫助中國從歷史中得到借鑒以邁向未來做出重要貢獻。」
—傅高義(Ezra F. Vogel) 哈佛大學榮休教授,《鄧小平時代》作者
「『文革』是億萬中國人的浩劫,是真正意義上『史無前例』的大災大難。永遠也不應弱化、淡化,甚至企圖抹去對它的記憶,而應該聽任人民真實記述,嚴肅分析、總結,探討它的起因、形成、發展與嚴重惡果,藉以汲取教訓,棄其所當棄,革其所當革,立其所當立,永為鑒戒,防止它的再生或變相再生。這才是對歷史、對民族的鄭重的、負責任的態度。這樣做了,大壞事才有可能轉化為大好事,中國才能真正走上治國、理政的康莊大道,中國社會、中華民族也才能長治久安,真正復興。」
—楊天石 中央文史研究館資深館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
「將近三十年前的國慶大典上,葉劍英在人民大會堂莊嚴宣佈:『文化大革命是一場大災難!』從而為當代中國揭開了新的一頁。然而,這場災難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卻直到現在還是模糊不清。從一方面說,這很正常,像光榮革命、辛亥革命、十月革命、納粹興起,這些歷史上的重大事件,直到今天仍然在為歷史學家所不斷探討和爭論。然而,也必須正視,自從文革結束以後,它的研究和討論並不曾蓬勃展開,甚至漸漸被劃為禁區。在這種氣氛下,它在國人腦海中被日益淡忘,就難以避免。這是很不幸的,因為不正視慘痛歷史教訓,同樣的懲罰就可能重臨。所以,我們慶幸這本認真、扎實的大眾讀物之出版,但熱切希望它被視為開端和引子,而不是定論。」
—陳方正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名譽高級研究員,前所長
「毛澤東親自發動的文化大革命歷時十年,是中共黨史和當代中國研究的最大誤區以及實際禁區。本書邀集對其最有研究的十數名中外學者、專家,衝決網羅,各自呈現其認為最重要、也最精彩的發現、心得和個人反思,為我們顯晦解昧,見證毛澤東以群眾性政治運動鞏固其斯大林式社會主義體制的決策,不僅帶來歷史災難,反而陷國家於難以發展的窘境,必須深入批判。他們更為這場毛澤東錯誤發動的大革命溯其源流,認為中共建國以來的歷次政治運動乃是先導,早已預示其過程中的暴力、殘酷和破壞。這提醒我們,毛澤東和一代共產黨人,以馬克思列寧主義階級鬥爭史觀指導和發動中國革命,奉斯大林的社會主義建設為師,克服落後,試圖超英趕美,甚至挑戰地圖上現已消失國家蘇聯的『領先』地位,其全部歷史仍需進一步省思。」
—陳永發 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前所長
導 言
以史為鑒看文革——熊景明
文化大革命是甚麼? ——徐友漁
文革發生的背景
1949–1966政治運動簡介——丁抒
文革社會倫理背景一瞥——林達
文革對文化及經濟的破壞
1966年的「破四舊」運動——丁抒
文革中的中國知識份子——丁東
文革中的農村——陳意新
文革期間的國民經濟——楊繼繩
文革中的年輕人
1966年的北京學生造反——印紅標
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潘鳴嘯(Michel Bonnin)
到陝北當知青——王克明
從狂熱到反思:文革一代的思想轉向——徐友漁
全國性的十年災難
「保衛毛主席」的內戰——何蜀
血雨腥風中的廣西文革——宋永毅
1967年上海「一月革命」——李遜
文革的支柱
解放軍與文化大革命——丁凱文
毛澤東與「四人幫」——魏昂德(Andrew Walder)
毛澤東與個人崇拜——馮客(Frank Dikötter)
個人及制度的反思
文革時我在重慶大學——周孜仁
我的文革心路歷程——王復興
毛澤東時代的青年思想者——丁東
評價文革四種敍事——秦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