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2018-08-30
時間 : 12:00 - 13:30
講者 : 李嘉樹 博士
機構 : 安徽大學
地點 : 香港中文大學田家炳樓八樓,中國研究服務中心
李嘉樹 博士 安徽大學
內容簡介:粉碎“四人幫”後,中國農村改革何去何從,成為各方都十分關注的焦點問題。華國鋒、陳永貴等人提出的主流方案,是矢志不移地繼承毛澤東的遺志,恪守“農業問題上的根本路線”,即“第一步實現農業集體化,第二步在農業集體化的基礎上實現農業的機械化和電氣化”。經過多年的宣傳、教育、批判,“農業學大寨”已深入廣大幹部、群眾的思想和行動中。萬里等人則採用另一套方案,他們在集體化問題上打開缺口,讓核心問題有了突破的空間,最終實現包產到戶。學術界對農村改革實踐的重要性、突破性已有較深入的闡述,筆者將依據新發現的材料展現其曲折性和複雜性。
講者簡介:李嘉樹,安徽大學講師、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當代史、農村改革史、安徽教育史。主要論作有:《從“奪權”到“軍管”:安徽文革運動初探》,《二十一世紀》(香港)2018年4月號;《農村改革是“邊緣革命”還是“核心突破”——對科斯、王寧的補正兼談改革之緣起》,《黨史研究與教學》2018年第3期。目前正致力於收集中國改革史的相關文獻資料,訪談了多位農村改革的決策者和見證者。
時間 2018年8月30日,星期四,中午12點至下午1點30分
費用 餐費港幣20元;不訂餐者免費
地點 香港中文大學田家炳樓八樓,中國研究服務中心
語言 普通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