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中大)賽馬會氣候變化博物館創館四周年,再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逾3,500萬,推行為期三年的「賽馬會中大氣候行動」,為博物館注入新意和活力,並創造平台與社會各界合力加強香港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
賽馬會氣候變化博物館今天(12月16日)舉行四周年慶典及「賽馬會中大氣候行動」啟動禮。典禮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先生、香港賽馬會董事周松崗爵士、中大校長沈祖堯教授、極地博物館基金創辦人李樂詩博士,以及中大副校長兼賽馬會氣候變化博物館督導委員會主席霍泰輝教授主持。
沈祖堯校長說:「外展教育是新世代博物館的核心工作。知識、思維和經歷不應被地理因素所限。香港中文大學很高興再度獲得馬會的慷慨支持,在2017至2020三年間以『賽馬會中大氣候行動』為主題,推行不同環保教育活動,引導公眾認識氣候變化的潛在威脅,並啟發應對氣候變化的新思維和實際行動。」
周松崗爵士表示,馬會一直支持推廣低碳生活,與各環保團體合作推出創新項目,鼓勵市民一同建立綠色生活習慣。他說:「『賽馬會氣候變化博物館』四年來吸引超過25萬人次參觀,為提升市民的環保意識扮演重要角色。馬會再支持博物館的發展,推出全新『賽馬會中大氣候行動』,希望在未來三年,參觀實體及流動博物館的人次可以突破18萬,而『氣候行動』相關活動預計會有約100萬人參與。」
黃錦星局長說:「年初,特區政府公布《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30+》,涵蓋減緩、適應及應變三方面氣候行動,回應「巴黎協定」。當中,減緩氣候行動目標包括把本港的碳強度由2005年的水平降低65%至70%,相等於每年人均碳排放量將減至3.3至3.8公噸左右。香港低碳轉型,需要政府、商界、學界與市民大眾同行參與,日常須慳電節能、綠色出行以及惜食減廢等等,勵行低碳衣食住行。」
在典禮上,博物館向嘉賓介紹計劃的新亮點,流動版本「賽馬會氣候變化博物館」的首項展覽:「極地啟‧視」,以多媒體互動組件把博物館的精髓帶到社區。參觀者可以近距離接觸和操控展品,從不同視角探索氣候變化對極地的影響。「極地啟‧視」由今天起一連兩日(12月16及17日),於荃灣愉景新城免費開放予公眾參觀,並由2018年1月起接受學校、社區中心和非牟利機構申請免費租借。
未來三年,「賽馬會中大氣候行動」會透過舉辦大型環保嘉年華、生態導賞團、各類型工作坊及講座等,走入社區向公眾傳遞環保信息。此外,計劃亦會加強培育年青環保領袖,透過建立互相交流有關氣候變化和環境保護資訊的平台,及招募大學及中學生擔任大使,為他們提供有關可持續發展的培訓,協助年青人合力在香港推廣氣候行動。
賽馬會氣候變化博物館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於2013年12月成立全球第一所以氣候變化為主題的博物館——賽馬會氣候變化博物館。博物館提供有關氣候變化的展品和多媒體互動展覽,讓公眾尤其學生和老師緊貼及掌握可持續發展的趨勢,凝聚環保力量。博物館自成立以來,參觀人數已超過二十六萬。
賽馬會氣候變化博物館於2017年再獲馬會捐助,推行為期三年的「賽馬會中大氣候行動」,透過環保教育活動引導公眾認識氣候變化的潛在威脅,以及啟發應對氣候變化的新思維和實際行動。
如欲了解更多關於「賽馬會氣候變化博物館」的資訊,請瀏覽www.mocc.cuhk.edu.hk。
資料來源:香港中文大學傳訊及公共關係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