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What are you looking for?
Start main content

Press Releases

Press Releases

https://www.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cu-medicine-finds-new-evidence-for-link-between-gut-microbiome-and-covid-19-severity-microbiome-imbalance-might-influence-long-covid-risk
https://www.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cu-medicine-finds-new-evidence-for-link-between-gut-microbiome-and-covid-19-severity-microbiome-imbalance-might-influence-long-covid-risk

中大发现新冠患者的肠道内缺乏可调节免疫力的益菌 八成新冠患者出现「长新冠」症状 肠道微生态失衡成关键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医学院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新冠患者的肠道内缺乏可调节免疫力的益菌,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息息相关。即使病人体内病毒已清除,但其肠道微生态失衡的状态仍然持续,可能导致一系列长期病徵,这种状况称为「长新冠(Long COVID)」。因此,全面的治疗方案不应单是清除病者体内的新冠病毒,亦须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有关研究结果刚在国际期刊《Gut》发表,并已於全球各地引起关注。

 

Gut dysbiosis may contribute to Long COVID

中大医学院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新冠患者的肠道内缺乏可调节免疫力的益菌,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息息相关。即使患者体内病毒已清除,但其肠道微生态失衡的状态仍然持续,可能导致一系列长期病徵,最常见的包括疲倦、记性差、失眠、呼吸困难和脱发,这种状况称为「长新冠(Long COVID)」。

左起:中大医学院肠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副主任黄秀娟教授、中大医学院院长兼肠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主任陈家亮教授,以及中大医学院肠胃及肝脏科助理教授麦咏欣医生。

八成香港新冠患者出现「长新冠」症状

 

「长新冠」(或称「新冠肺炎后遗症」)是指新冠患者康复后出现持续超过12周的徵状。五种最常见的徵状包括疲倦、记性差、失眠、呼吸困难和脱发。

 

中大医学院跟进了30名本港新冠肺炎病人感染后六个月的情况,发现当中八成病人仍持续出现症状,三分之一受访者更有三种以上的症状。

 

Prof. Francis Chan

陈家亮教授表示,本港八成新冠病人在感染六个月后仍出现症状,情况令人忧虑。他提醒市民,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从而增强免疫力以对抗新冠肺炎、减轻病情的严重性及促进病愈,实在刻不容缓。

中大医学院院长兼肠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主任陈家亮教授表示:「肠道微生态调节我们的免疫能力。肠道微生态若失去平衡,健康便会出现问题。目前医学界仍未清楚新冠肺炎对健康的长远影响,但八成病人在感染六个月后仍出现症状,情况令人忧虑。是次研究发现出院后的新冠患者肠道微生态仍持续失衡,导致免疫力下降,与『长新冠』有密切关联。我们早前有研究指出四成港人肠道微生态失衡状况与新冠患者类似,因此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从而增强免疫力以对抗新冠肺炎、减轻病情的严重性及促进病愈,实在是刻不容缓。」

 

 

补充肠道缺乏的益菌 有助新冠病人纾缓病情及康复

 

为了解肠道微生态失衡对新冠肺炎的影响,中大医学院研究团队在2020年2月至5月期间,收集了100名新冠肺炎住院病人的血液及粪便样本,以及他们的病历。当中41人於住院期间提供多次粪便样本,其中27人於病毒清除后30天,仍有提供样本。研究人员另从病人的血浆中量度炎性细胞因子及血液标记的浓度。这些从病人样本所得的数据,亦与78名没有感染新冠肺炎的人士提供的样本作比对。

 

主要结果如下:

 

  • 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与其肠道微生态失衡程度是一致的;
  • 微生态失衡与血液内的炎性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及反映器官受损的标记密切关连;
  • 与没有感染的人士相比,新冠病人肠道内的「坏菌」较多,例如活泼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gnavus)、扭链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torques)和拟杆菌属(Bateroides dorei);
  • 新冠肺炎患者缺乏已知能够调节免疫力的「好菌」,例如普拉梭菌(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真杆菌(Eubacterium rectale)及几种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a spp.)菌种;其中普拉梭菌和双歧杆菌与新冠肺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 患者病毒清除后30天,「好菌」的水平仍然偏低。
Dr. Joyce Mak

麦咏欣医生指出,大部分新冠患者在感染后六个月仍持续出现「长新冠」症状,意味着肠道微生态失衡,不但可影响新冠肺炎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出现细胞因子风暴的风险,更与愈后的身体状况有密切关连。

中大医学院肠胃及肝脏科助理教授麦咏欣医生指出:「我们在今次研究发现,肠道细菌组合与针对新冠肺炎的免疫反应及随后的组织受损有莫大关连。此外,大部分患者在感染后六个月仍持续出现『长新冠』症状,如疲倦、记性差、失眠、呼吸困难和脱发,在在意味着肠道微生态失衡,不但可影响新冠肺炎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出现细胞因子风暴的风险,更与愈后的身体状况息息相关。」

 

Prof. Siew Ng

黄秀娟教授相信,补充病人肠道所缺乏的益菌可以纾缓新冠肺炎病情,团队现正研究透过改善肠道微生态失衡以减少「长新冠」的风险。

中大医学院肠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副主任黄秀娟教授总结:「肠道微生态失衡与感染新冠肺炎后病情的严重程度、出现持续相关症状,以及持续发炎的病徵(即『长新冠』)都有密切关连。我们的临牀数据显示补充肠道所缺乏的益菌可以纾缓病情及促进抗体产生,现正研究利用改善肠道微生态失衡以减少『长新冠』的风险。」

更多新闻稿

四成港人肠道微生态失衡情况与新冠患者类似 中大研发「微生态免疫力配方」证有效促进新冠患者康复  有望提升市民免疫力

四成港人肠道微生态失衡情况与新冠患者类似 中大研发「微生态免疫力配方」证有效促进新冠患者康复 有望提升市民免疫力

研究
中大全球首证新冠患者肠道微生态现失衡状况 成功研发益生菌配方平衡肠道微生态  有望增强免疫力

中大全球首证新冠患者肠道微生态现失衡状况 成功研发益生菌配方平衡肠道微生态 有望增强免疫力

研究
婴儿肠道菌群影响一生 中大团队研「三岁定八十」之谜

婴儿肠道菌群影响一生 中大团队研「三岁定八十」之谜

研究
中大揭肠道微生态失衡为「炎症性肠病」致病关键 团队获近1,600万港元资助成立全球数据库 致力遏止全球个案上升

中大揭肠道微生态失衡为「炎症性肠病」致病关键 团队获近1,600万港元资助成立全球数据库 致力遏止全球个案上升

研究
中大证新冠婴孩患者粪便带病毒 可成隐形传播者  成立新冠病毒检测中心  致力为婴幼儿作粪便检测

中大证新冠婴孩患者粪便带病毒 可成隐形传播者 成立新冠病毒检测中心 致力为婴幼儿作粪便检测

研究
中大研究显示新冠肺炎患者常见有肝脏受损问题 建议监测患者肝功能 及早发现病情恶化

中大研究显示新冠肺炎患者常见有肝脏受损问题 建议监测患者肝功能 及早发现病情恶化

研究
中大医学院为机场抵港人士提供免费粪便检测服务 首阶段以儿童及婴孩为目标  助揪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隐形个案」

中大医学院为机场抵港人士提供免费粪便检测服务 首阶段以儿童及婴孩为目标 助揪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隐形个案」

临床服务
中大发现新型冠状病毒于呼吸道清除后 仍存留于粪便 计划为检疫中心隔离人士化验粪便  及早揪出「隐形个案」减社区传播风险

中大发现新型冠状病毒于呼吸道清除后 仍存留于粪便 计划为检疫中心隔离人士化验粪便 及早揪出「隐形个案」减社区传播风险

研究
中大成立亚洲首间「微生物移植及研究中心」

中大成立亚洲首间「微生物移植及研究中心」

研究
中大公布世界首个全球「炎症性肠病」於本世纪发病率及流行率系统性回顾研究 发现本港发病率於过去30年急升近30倍

中大公布世界首个全球「炎症性肠病」於本世纪发病率及流行率系统性回顾研究 发现本港发病率於过去30年急升近30倍

研究
中大医学院与海外外科专家联合建议 新冠患者将手术延后七星期以减低死亡风险

中大医学院与海外外科专家联合建议 新冠患者将手术延后七星期以减低死亡风险

国际合作
中大医学院调查发现政府在推动新冠疫苗接种上扮演最重要角色

中大医学院调查发现政府在推动新冠疫苗接种上扮演最重要角色

研究
中大证实以鼻纸条采集鼻液样本检测新冠肺炎安全、简易及准确度高 适用於不同年龄层 提倡广泛使用以达更佳疫情监测效果

中大证实以鼻纸条采集鼻液样本检测新冠肺炎安全、简易及准确度高 适用於不同年龄层 提倡广泛使用以达更佳疫情监测效果

研究
中大研究显示社区接触环境对新冠肺炎传播起关键作用 娱乐场所是传播次数最多的主要接触环境

中大研究显示社区接触环境对新冠肺炎传播起关键作用 娱乐场所是传播次数最多的主要接触环境

研究
本港新冠肺炎死亡个案绝大部分为60岁或以上 中大率领国际专家共同制定策略 照顾长者及认知障碍症患者

本港新冠肺炎死亡个案绝大部分为60岁或以上 中大率领国际专家共同制定策略 照顾长者及认知障碍症患者

研究
中大发现糖尿病或为感染新冠肺炎高危因素 研究有助了解病毒致病潜在机制

中大发现糖尿病或为感染新冠肺炎高危因素 研究有助了解病毒致病潜在机制

研究
中大医学院领导的调查显示 全球泌尿科服务因新冠病毒大流行而被严重推迟

中大医学院领导的调查显示 全球泌尿科服务因新冠病毒大流行而被严重推迟

研究
中大招募三千港人 侦查隐性新冠感染 拆解防疫关键

中大招募三千港人 侦查隐性新冠感染 拆解防疫关键

研究
中大医学院公布「2019新型冠状病毒社区研究」结果

中大医学院公布「2019新型冠状病毒社区研究」结果

研究
中大医学院两名杰出学者 获裘槎基金会颁发「裘槎优秀医学科研者奖2020」

中大医学院两名杰出学者 获裘槎基金会颁发「裘槎优秀医学科研者奖2020」

奖项及荣誉
「香港中文大学卓越儿童健康研究所」正式成立 结合全球跨学科力量 促进儿童健康和福祉

「香港中文大学卓越儿童健康研究所」正式成立 结合全球跨学科力量 促进儿童健康和福祉

健康推广计划
陈家亮教授成首位华人获颁「美国肠胃科医学院国际领袖大奖」

陈家亮教授成首位华人获颁「美国肠胃科医学院国际领袖大奖」

奖项及荣誉
中大率先将「文物观赏」融入医学教育 效法耶鲁医学院模式 提升观察及表达能力 裨益临床诊症

中大率先将「文物观赏」融入医学教育 效法耶鲁医学院模式 提升观察及表达能力 裨益临床诊症

教育
中大公布全球首个幽门螺旋菌流行病学大型分析 揭全球44亿人感染 亚洲包括香港逾半人口为带菌者

中大公布全球首个幽门螺旋菌流行病学大型分析 揭全球44亿人感染 亚洲包括香港逾半人口为带菌者

研究
中大伙澳洲专家研究东半球炎症性肠病 获近年最大研究资助金额 势揭肠道微生物群之谜

中大伙澳洲专家研究东半球炎症性肠病 获近年最大研究资助金额 势揭肠道微生物群之谜

研究
中大公布全球首项「针对亚士匹灵引致肠道出血」的新发现 停服亚士匹灵可增加患严重心血管疾病及死亡风险逾六成

中大公布全球首项「针对亚士匹灵引致肠道出血」的新发现 停服亚士匹灵可增加患严重心血管疾病及死亡风险逾六成

研究
中大研究发现每5名糖尿病患者中 1人因脂肪肝引致严重肝纤维化或肝硬化

中大研究发现每5名糖尿病患者中 1人因脂肪肝引致严重肝纤维化或肝硬化

研究
中大全球首项研究确认新大肠癌高风险群组

中大全球首项研究确认新大肠癌高风险群组

研究
中大研究「肠道微生物移植」治疗难辨梭菌感染 治愈率为传统抗生素治疗的3倍

中大研究「肠道微生物移植」治疗难辨梭菌感染 治愈率为传统抗生素治疗的3倍

研究
香港和澳门的炎症性肠病新增个案高踞亚太区首三位 中大成立资料库助市民增加认知

香港和澳门的炎症性肠病新增个案高踞亚太区首三位 中大成立资料库助市民增加认知

研究
中大发现四成冠心病高危人士患有大肠癌前期肿瘤

中大发现四成冠心病高危人士患有大肠癌前期肿瘤

研究

我们的专家

医学院的许多专家都可以接受媒体采访。

点击此处查看专家名单或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