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成功應用混合手術室「經氣管微波消融術」 無創治肺癌成亞太首例
香港中文大學 (中大) 醫學院的胸腔外科團隊於今年3月4日順利完成亞太區首宗混合手術室「經氣管微波消融術」,令肺癌治療達至「無創」。這支世界著名的混合手術室胸腔手術和電磁導航支氣管鏡檢查團隊,加入最新的「經氣管微波消融術」,準確地經過支氣管鏡將消融探頭帶到肺癌組織位置,破壞病變組織。與肺癌手術相比,這個嶄新的治療方法不會在病人身上留有疤痕,亦可將因治療而引發的其他問題減至最少。團隊至今已成功替三名肺癌病人進行此治療,全部病人沒有出現併發症,並可在留醫一至兩日後出院。 .
「經氣管微波消融術」為肺癌病人帶來新治療選擇
肺癌是本港其中一種最常見的癌症,其死亡率更是所有癌症中最高。肺癌病人及早接受診治,能達至最佳的治療效果。一直以來,早期肺癌病人的治療標準是進行手術,較嚴重的肺癌個案則要進行化療,並有機會要配合電療。最新的「經氣管微波消融術」,可免卻對肺癌病人造成創傷和痛楚,並且無疤兼可減低手術併發症所引致的風險,為病人帶來新的治療選擇。
![Dr. Rainbow LAU explains that microwave energy emitted from the catheter tip excites water molecules within the treatment zone of the lung tissue, raising the surrounding temperature to above 60°C and effectively destroying the cancer.](/20210329163500im_/https://www.med.cuhk.edu.hk/f/press_releases/1880/4217/0p0/20190326_3.jpg)
劉穎虹醫生解釋,微波消融導管探頭釋放的微波能量,會刺激在治療範圍內的肺細胞水份分子,令癌細胞溫度升至超過攝氏60度,能有效破壞癌變組織。
![Dr. Calvin NG (left), Associate Professor, Division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 Department of Surgery, Faculty of Medicine, CUHK](/20210329163500im_/https://www.med.cuhk.edu.hk/f/press_releases/1880/4217/0p0/20190326_2_1554107381.jpg)
吳士衡醫生解釋,非入侵性的「經氣管微波消融術」不會造成傷口,有效減少出血(近乎無出血),大部份病人術後沒有任何痛楚,縮短住院時間,對他們肺功能的影響減至最少,亦可降低併發症風險。
新技術透過釋放微波能量 有效破壞癌變組織
在電磁導航下放置支氣管鏡後,胸腔外科醫生可將用作消融的導管探頭準確放到肺癌組織位置,導管會釋放微波能量,破壞病變組織。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心胸外科組名譽臨床助理教授劉穎虹醫生解釋:「導管探頭釋放的微波能量,會刺激在治療範圍內的肺細胞水份分子,令該範圍的溫度上升至超過攝氏60度。包括癌細胞在內的活細胞在超過攝氏60度的環境下均會壞死,故此能有效破壞癌變組織。」
整個治療步驟會於配備「C型機械臂影像裝置」的「混合手術室」內進行,病人需接受輕度的全身麻醉。透過「C型機械臂影像裝置」提供的實時360度斷層電腦掃描影像,醫生可即時確定消融導管位置正確,以及經消融術破壞癌變組織的效果。整個消融術需時僅10至20分鐘,消融導管其後會被移除。病人隨後會甦醒,接受胸腔X光檢查確定無出現併發症後,就可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