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生有杏﹕院長醫生周記(六):假如讓我再來一次。。。
這個星期五的腸胃科專科門診比平日更繁忙。碰上專科考試臨近,多位同事都希望盡快清理輪候的病人,好爭取時間温習。正因如此,年青醫生Jason 跟一位病人弄得有些不愉快。
原來有一位四十多歲的病人患有慢性結腸炎 (UC),過去數年他的情況都反覆不定,多次進出醫院。終於等到覆診了,那病人以為可以花多點時間去了解自己的情況。可能是因為工作及考試壓力,Jason表現得不甚耐煩。那病人感到頗為失望及不滿,在診所內與Jason發生爭執。
事後,滿肚子冤屈的Jason向我訴苦,說:「我已克盡本份,那個UC病人所需要的化驗和藥物都安排妥當。但是他不斷地兜兜轉轉,一時問我服用中藥會否有幫助,一時又說他的CRP level (發炎指數)似是向上爬升,恐怕是病發先兆。我再三告訴他病情穩定,叫他放鬆一點,他總是覺得不中聽。後來我建議把他轉介精神科,他便開始發作了,說我甚麼没耐性,把他當作瘋子……」 Jason越說越激動,一掌大力地拍在桌面上,差點兒把婆婆送給「醫生仔」的蛋糕也打翻!
看着這個年青人,不禁讓我想起「那些年」自己也嚐過他這刻的心情。於是我對Jason誽:「Jason, 我當然相信你是一個小心和盡責的醫生。只是醫治病人也需要懂得聆聽,很多時候病人的一大堆問題是反映他們內心的焦慮。他們需要的不單是我們的專業意見,還有我們的耐心聆聽。聆聽可以幫助我們明白他們如何看自己和世界。聆聽往往是很奇妙的良藥。」
Jason是個心直口快、真性情的年青醫生。他立即反駁說:「院長,你說得太理想了。我每天有這麼多病人和事情要處理,怎可能有這麼耐性,又怎可能有這麼多時間花在每個病人身上?」 我笑道: 「是啊!如果每個病人多花三分鐘聽他說話,見二十個病人便要多花一個小時。大家便要更早開工或更遲放工了!」我接着說: 「但是這額外的一小時可能醫治了不少藥物不能安撫的心靈,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爭執和投訴,也贏得病人對我們的尊重。結果我們的擔子反而變得更輕、更有意思。」
Jason問:「每個病人多三分鐘便有用嗎?」我反問:「Jason, 其實聆聽别人三分鐘一點也不容易。我們往往急不及待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對病人的感受不太着意。 你最近一次耐心地聆聽病人連續説三分鐘是多久之前的事呢?」
Jason還是半信半疑說:「我們的基因結構不同。院長你可能天生有一種patience gene (好耐性的基因),我就未必有這般能耐了……」
我喜歡這個年青醫生的率直,從不因我是他的上司便阿叟奉承。於是我告訴他自己當年的一個經歷。「Jason, 我並非你想像般天生耐性好,只是我碰過不少釘,學會了包容。很多年前當我還是一個年青的專科醫生時,曾有一個女病人患有嚴重便泌而導致抑鬱。由於她脾氣差,又拒絕見精神科醫生,很多同事都不願意理會她。碰巧我跟這病人投緣,不久我便成為她唯一可信賴的醫生。可是我越來越忙,對她的問題漸漸也覺得厭煩,很多時候我都匆匆忙忙便打發了她。不知甚麼時候開始,她不再回來覆診。我也沒有怎樣為意,直至有一次同事告訴我這病人跳海身亡了…… 當時我的心情,直到現在還是點滴在心頭。」
對醫生來説,我們每天都會遇到很多病人,他們患上的病症大同少異,我們可能不會覺得怎樣特別。甚至變得公式化, 每一個病歷都是重覆寫上類似的訊息: 「 情況穩定 (stable),沒有問題 (no complaints),重覆化驗 (repeat blood tests),重覆藥物 (repeat drugs),四個月後覆診(see again 4/12)」 。相反,對於病人來說,醫生往往是他們唯一的希望。他們苦苦地等候多月才有機會與醫生見面幾分鐘,只想醫生能重視他們,把他們當作獨特的個體看待。
若然時光可以倒流,讓我再見到當天那位女病人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