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生有杏:院長醫生周記(五十五)眾裏尋他千百度
又到聖誕,眨眼又一年了。聖誕節,本是一個普天同慶的日子,但身邊朋友或同事的熱門話題總離不開「誰是下任特首?」 特首競賽變成聯歡晚宴的必然話題。一時間,不少人自稱是「專家」或「消息人仕」,聲稱有「獨家」、「內幕消息」云云… 誰與誰又是甚麼「白馬黑馬」、「紅燈綠燈」等等,好不熱鬧。
對很多香港人來說,沒有機會投票,不能直接選擇未來領袖,是十分遺憾的事。有人歸咎於當權者,但即使激烈抗爭過後,今天選舉制度仍是原地踏步。我看到的是,爭取理想固然需要不斷努力,但談判卻需要極高智慧和廣濶的胸襟,才能收窄看似水火不相容的立場。
我不禁想起歷史的風雲人物,從春秋霸主到近日美國總統大選,千百年來歷史不斷循環,人性卻沒有改變,祗是我們會否從歷史汲取教訓。
環顧今天有意「問鼎中原」的風雲人物,都盡是個人能力極高之仕。我愛好讀歷史,也很想透過歷史鑑古知今。歷史告訴我,個人能力高的人不容易成為稱職的領䄂。楚霸王項羽英雄蓋世,卻輸了天下給市井出生的漢高祖劉邦。為甚麼? 因為個人的成功經驗往往成為他們的絆腳石,以為堅持他們的一貫做事方法便能改變社會,忽略了建立團隊精神。「剛愎自用」是不少領導者的死穴。楚霸王恃着匹夫之勇爭天下,但不能接納不同的意見;相反,漢高祖出身寒微,卻能屈能伸,禮賢下士,最終得民心者得天下。
如果問我希望哪位會是下任特首?我會說,我希望香港未來的領䄂是位有胸襟、有親和力的人。親和力並不等同「好好先生」或面面俱圓,有胸襟的領袖才有足夠的魅力把不同意見的人拉回談判桌上;同時他/她亦要有器量和勇氣去為香港整體的福祉作出艱難、不受歡迎的決定。
歷史也告訴我,當民心撕裂,天下必然不穩。香港並不是甚麼天下,身處這彈丸之地,到底我們認識世界有多大? 除了盼望一位民心所向的領袖出現,其實我們更應努力跳出自己的一口小井。「撕裂」,往往是因為我們堅持坐在自己的井底去觀看世界。
「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到底甚麼才真正值得我們追求與珍惜的?曾有人說「天上那顆寒星再美,也不及地上這顆樸拙的石子」。祗是我們經常執著一些鏡花水月的東西,卻忽略身邊最美最好的人和事。
在這聖誕新年佳節,除了繼續關心香港的未來特首,也願我們都珍惜眼前人,為我們擁有的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