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勤+缘慈善基金支持中大首办中国文化艺术月
2016年7月6日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的国际暑期课程每年吸引数百名来自全球各地的学生入读,今年大学有幸得到黄宜弘博士与梁凤仪博士创办之勤+缘慈善基金有限公司慷慨捐助,首度为今年400位到访中大的海外学生,精心设计一系列中国文化艺术体验活动,命名为「中国文化艺术月」,邀得多位中国艺术名师讲学或表演示范,让学生以互动形式深度认识中国文化。由即日起至7月13日,不同主题的节目皆开放予公众参加,费用全免,包括中国民俗艺术工作坊、古筝演奏、昆曲导赏、粤剧、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展演。详情及网上登记,请按以下连结:www.ws.cuhk.edu.hk/student-information/chinese-art-and-culture-month?lang=zh。
「中国文化艺术月」开幕典礼今天(7月6日)假中大康本国际学术园举行,出席嘉宾包括中大校长沈祖尧教授、勤+缘慈善基金联合创办人及永远荣誉主席黄宜弘博士及梁凤仪博士、中大副校长霍泰辉教授、中大和声书院院长刘允怡教授,以及中大协理副校长王淑英教授。典礼特别邀得国家级演员常光虎先生表演川剧变脸,而沈校长亦即场与海外学生一起挥毫,在场数百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都表现兴奋。
中大校长沈祖尧教授表示:「本年的国际暑期课程学生是特别幸运的一群,因为大学首次推出『中国文化艺术月』,为数百位远道而来的海外学生,筹划了一连串别出心裁的中国传统文化及艺术活动,让同学亲身感受及发掘中国文化的可贵之处,实是难得。在此,我衷心感谢黄宜弘博士与梁凤仪博士,他们的远见及慷慨解囊,成就了这个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艺术月』。」
「中国文化艺术月」由和声书院主办,一连串不同类型的文艺活动贯穿整个国际暑期课程期间,让海外学生在课余时间多面向认识中国文化,精彩内容包括由名师即场示范及讲解京昆、粤剧、民谣、中乐、电影、中国民俗艺术、舞蹈等,著名的表演者及团体包括:中国残疾人艺术团、上海昆剧团、昆曲表演家顾铁华博士、国家一级演员王立军先生、著名江南画家季全保先生、殿堂级古筝演奏家邹伦伦博士、粤剧一代宗师白驹荣的女儿白雪梅小姐等。部分学生将会前往广州的广东省博物馆、李小龙故居等地体验及考察,亲身感受中国文化及历史。
梁凤仪博士热爱母校,并且十分支持中大弘扬中国文化及培育领导人才的使命,致力促成「中国文化艺术月」,更邀得在国际影视文化艺术界屡获殊荣的莫文蔚女士担任活动的文化大使,以及杰出银行家及社会领袖林李翘如博士担任名誉顾问。
中大和声书院院长刘允怡教授表示:「和声书院注重学生的智育发展及培养他们的文化修养,曾主办多次大型文艺活动。是次活动特别邀请业界享负盛名、甚至是国家级的艺术家到港为中大的海外学生讲课及表演,让他们能从中感受到中华文化之美,并将其推广到自己的国家,实与书院及大学的传承中华文化理念相配合。我们期待将来有机会为更多的海外学生筹办此类型的文艺活动。」
中大以融会中国与西方为使命,2004年设立了国际暑期课程,每年吸引数以百计世界各地的学生来到香港及中大,让他们在此中西融合的绝佳环境下,透过课堂学习及文化体验,认识中国文化及培育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国际暑期课程选择涵盖工商管理、中医、工程、环境科学、人文及社会科学、中国研究等,亦有提供普通话及广东话语文课程。课程由本地及国际学者任教,课堂上鼓励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交流意见。国际暑期课程的另一重点,是课堂以外多元化的文化活动,学生会到访香港不同地方,参与不同的文化活动,体验香港及中国传统的特色。
协理副校长王淑英教授表示:「中大国际暑期课程於2004年创办,至今已届13年,是一个为期六周、结合修课、游学等学习活动的密集课程。参与课程的学生人数由创办首年只有19名,增至今年650人,合共总学生人数逾6,600名。课程范畴也趋於多元化,由首年只有5个课程选择扩展至现时逾20个,当中与亚洲研究相关的学科,为学生深入认识中国,丰富学术经历,与时并进,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机会。由黄博士及梁博士捐助支持的『中国文化艺术月」,更可令海外学生对中国文化增加认识,开拓视野。」
今年,共有650位学生参加中大国际暑期课程(包括六、七、八月课程),他们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捷克、立陶宛、瑞典、奥地利、西班牙、丹麦、挪威、加拿大、墨西哥、澳洲、日本、新加坡、爱尔兰、波兰、韩国、瑞士等34个地方之著名大学。在学习暑期课程的同时,可以参与如此丰富全面的中国文化体验活动,对海外学生来说是非常珍贵及罕有的机会。
资料来源:香港中文大学传讯及公共关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