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也可造福社会吗?
香港中文大学的研究显示失业能促进公共物品的贡献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席卷全球劳动力市场。今年四月,美国失业率攀升至14.7%,已达到大萧条以来的最高水平。即使是一直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中国,在今年首两个月已失去了500万个职位,二月份官方公布的失业率也飙升至破纪录的6.2%。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预测,中美以外的其他国家也难以独善其身,全球约16亿人的生计正面对直接威胁。
然而,黑暗中总有一丝光明。香港中文大学(中大)最近进行的一项研究提出证据显示,失业率上升实际上或会鼓励更多人从事有利于社会的活动。
这项研究题为《失业与数码公共物品的贡献》,由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商学院副院长(创新与影响力)及决策科学与管理经济学系教授张晓泉联同东安格里亚大学Michael Kummer教授与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Olga Slivko教授合著。
作为义务工作活动的代表,该研究报告聚焦欧洲债务危机期间,以开放式协同合作方式运营的网上百科全书“维基百科”上的内容贡献,当时欧盟多个国家无力为政府债务再融资,导致之后失业人数激增。
张教授指出:“我们发现,较高的失业率,反而令义务贡献者更落力参与维基百科内容的制作和编辑,内容添加比率亦随之提高。在失业率攀升的地区,维基百科文章的阅读率也较高,来自匿名或临时编辑的内容编辑量亦有所增加。随后而来,高度活跃的用户人数上升了,结果平台上的内容也增加了。”
分析公共物品
研究人员首先针对德国进行地区层面的分析。他们选择以德国数据作为起点,是因为该国政府实施了“短工津贴计划”(Kurzarbeit),让需求较低的企业缩短员工的办工时间,并根据其实际工作时数计算薪酬,政府则会向员工支付所扣减薪酬的60%。
结果证实,德国地区失业率上升导致义务人士更积极参与德语版维基百科的内容编辑和制作,该网上百科全书也因此增添更多内容。参与编辑的人数,高度活跃用户人数以及维基百科文章的编辑量,全部录得都增长。
具体来说,在失业率上升的受影响地区中,匿名内容的贡献有所增加,显示这些匿名成员很可能是维基百科社群的新用户。2009年一月,正当欧债危机重创德国经济期间,以千字节(kilobytes, KB)为单位的信息贡献量增长了约9%,第二个月更增加近10%。在接下来的六个月,更录得了接近4,340次编辑,内容量约为55兆字节(megabytes, MB),而1兆字节相等于1,000千字节。
为了验证这批德国数据集分析结果的可靠性,研究人员复制这项研究,在其他受到欧债危机影响的欧洲国家进行。最终样本包含二十个维基百科语言版本,包括保加利亚语、希腊语和意大利语。英国和西班牙等国家虽然同样饱受欧债危机影响,但由于这些国家的语言在世界各地广泛使用,因此被排除在外。研究人员还发现,由于欧债危机期间欧洲失业率的变化较大,因此对维基百科内容增长的影响亦较大。
根据这项研究,每月进行五至一百次编辑的休闲维基百科用户人数增长14%,而编辑频率较高的用户亦增加了13%。在欧债危机开始后的十二个月内,受影响国家的维基百科浏览率,相比不受影响国家的8%,大幅飙升至20%。此外,维基百科内容的增幅更高,达到了12%至22%,并且在随后的几个月内增幅明显更强劲。
研究带出的意义
张教授解释说,这项研究在实践和政策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他说:“首先,许多志愿机构都提供宝贵的公共物品,从救灾到公众可获取的知识,对整个经济都很重要。”他补充说,了解经济危机与人们从事志愿工作之间的关系,对他们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大西洋两岸的媒体都在争论,在经济低迷时,人们究竟较愿意,还是较不愿意投身志愿工作?然而,这类报告只基于慈善机构在正式场合中,志愿工作者以身体力行方式从事义务工作而编写的,而忽略了在此背景以外所进行的社会公益事务。
张教授评论说:“过去数十年来,许多社会中的个人工作时间一直在缩减。随着自动化和数码化日趋普及,对人手需求不断下降的趋势将会持续。”
张教授续评论:“人类历史出现了多次社会和经济进步的情况。每一次这样的社会和经济结构调整都带来了新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但与此同时亦会带来不幸的后果,就是拥有老旧技能的工人被淘汰而失业。我们的研究结果支持人们将时间重新分配给生产相关的活动,以应对结构性经济转变。”
由于经济状况恶化而带来的宝贵知识贡献,也带来了其他有益效果,但却往往被决策者所忽略。这可能是一个新颖的渠道,通过推动个人动机来促进网上公共物品的贡献。
张教授说:“政策制定者可以通过鼓励社会中的活跃群体更有系统地贡献网上知识来增强这些有益效果。虽然财政补助可能会推动经济复苏,但政府对网上公共物品贡献的支持,将提供宝贵的知识交流渠道,并有助于鼓励社会技能升级,从而转危为机。”
资料来源:
Michael Kummer, Olga Slivko, Xiaoquan (Michael) Zhang (2020) Unemployment and Digital Public Goods Contribution.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