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貼私營及國有企業應一視同仁嗎?
中大商學院最近發表研究探討國有和私營企業應否獲得同等的政府補貼。
即使在經濟蓬勃發展的時候,政府補貼一向是敏感議題,尤其是牽涉到哪些企業/行業應該獲得更多補貼的問題。這些補貼應否由國有企業平分?或者平均分配給在許多經濟領域中早已盡享特別優惠的國有企業,以及本質上理應毋須政府支持仍可獨立生存的私營公司?當談到這一系列問題時,爭論便會變得尤其激烈。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最近發表研究,就相關議題採用理論模型作深入探討,獲得了肯定的答案,認為國有和私營企業如果成本結構相似,但在補貼方面應該一視同仁。
這項研究題為《私營和國有企業競爭中的最佳補貼方式》。現時世界各地政府為了紓緩新冠病毒疫情對經濟增長所帶來的沉重壓力,爭相推出大規模振興經濟措施的背景下,可說是發表這項研究的適當時機。
今年三月,美國國會通過了二萬億美元的《冠狀病毒援助、救濟和經濟安全法案》(簡稱《CARES法案》),堪稱是現代史上最大規模的經濟刺激計劃,其規模是美國應對2009年全球金融海嘯救巿方案的兩倍。
另一方面,為應對全球新冠疫情爆發,日本亦宣布推出總值108萬億日元(折合約一萬億美元)的援助計劃,歐洲各國財長也批准了5,000億歐元的振興經濟措施,而中國亦推出了多項新政策來刺激經濟, 包括中國人民銀行創設貸款額約一萬億元人民幣的「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援計劃」,以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貿易戰的關注點
在中美貿易戰中,政府補貼也引起了不少爭議。評論認為中國政府為了主導未來的科技發展,因此對電動汽車等關鍵行業提供巨額補貼,為國企在國際競爭中提供不公平的優勢。
中大商學院決策科學與企業經濟學系助理教授連暐虹是合著這項研究的作者之一。國企在中國經濟發展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許多行業中舉足輕重,她指出政府補貼國企不僅招來了海外批評,近年因為可以預見經濟放緩而令利潤下降的國內私營企業亦表達不滿。
連教授補充說,在經濟表現不佳的時候,各國政府傾向大力補貼國有企業,但是否應該向私營公司提供同樣的經濟援助?這個問題現在變得更加迫切。
雖然中國的官方政策是保持所謂的「競爭中立」,以確保國有企業與其他公司在平等條件下競爭,但對私營企業的補貼不僅會令政府的財政百上加斤,還可能影響這些企業在競爭激烈的巿場歷練中所掌握的營運效率。
在這個背景下,連教授聯同清華大學的李明志和鄭捷兩位教授一起進行了上述研究,建構了一個少數企業在競爭有限的環境內營運的理論模型,並進行分析。
連教授表示:「研究結果也許令人意外,儘管不同企業的社會目標各異,但在很多情況下,平等補貼實際上是較為理想的。」她指的「社會目標」是私營企業經營幾乎都以爭取盈利為目標,但國有企業的營運目標可能是為了提供公共服務(例如電力供應或運輸),或者是為了達到特定社會或政治目標(通常見於太空或高科技行業)。
她指出,不論市場需求如何,無論私營企業的競爭對手是國有獨資企業,還是僅由政府部分控股的國有企業,這個結果都同樣適用。 她補充說:「有一個例外情況,就是當這兩類互相競爭的企業各有不同成本結構的時候,例如兩類公司使用不同的生產技術。」
公平競爭環境的重要性
儘管市場普遍共識是政府減少干預更有利於競爭市場,研究結果聽起來似乎有違一般人的直覺想法,但連教授指出,這個模型發現,為不同類型企業提供公平競爭環境的獲益,超過了平等補貼的潛在不良效應。
根據這個結果,她認為應該為國有和私營企業提供一視同仁的補貼,此舉雖然要花費較多的公帑,但從理論層面來說,這種做法較只補貼國有企業的政策更可取。
雖然連教授承認現實世界的情況與研究中較精簡的理論模型設置可能大相徑庭,但這項研究帶來了一項關鍵的啟示,就是決策者至少應該考慮向私營企業提供補貼,藉此加強巿場的動力。
談到未來尋找進一步研究的方向時,連教授補充說,雖然目前的分析假設企業在統一市場內以生產數量進行競爭,但未來的研究可能會探討如何將補貼應用到其他市場結構中,例如國有或私營企業在何時擁有先發優勢。
她說:「未來的研究可能還會考慮政府在實施最佳政策時或會遇到的實際限制,例如在現實世界中出現的預算問題。」此外,政府還可以通過包括投資政策、勞動力市場政策和資訊政策等其他渠道來刺激市場以產生適當的動力。
參考資料:
Li, Mingzhi and Lien, Jaimie W. and Zheng, Jie, Optimal Subsidies in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Private and State-Owned Enterprises (March 31, 2019). Available at SSRN: https://ssrn.com/abstract=3418671 or http://dx.doi.org/10.2139/ssrn.3418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