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的智慧

金京泰揭眾籌出資者隨專家取向作精明抉擇

眾籌是近年火熱但欠充足驗證的初創公司集資方法。曾經由天使投資者和風險資本家獨攬的投資市場,如今也向普羅大眾敞開大門。眾籌不無風險,出資者亦未必投資經驗豐富,不過,他們的判斷卻出乎意料般明智。

過去關於眾籌出資者的研究匱乏,金京泰教授可謂開創了先河。他的研究顯示,要是投資專家的專長與投資項目範疇吻合,對資金籌集的成與敗舉足輕重,而普羅出資者特別關注這些投資專家的一舉一動。

換句話說,眾籌集資模式中的出資者並非烏合之眾。金教授發現,投資專家往往比群眾早注資。如果這些專家對初創公司的潛在風險認識愈多,影響力也愈大,而獲注資的初創公司業績表現也較理想。

造成這種現象,原因有二。其一是投資專家善於揀選優質的初創公司,其二是他們可為獲選公司提供意見,帶來附加價值。

此外,群眾出資者比預期來得老練。他們既能辨認誰是投資專家,且會按其言行部署投資策略。

不單如此,群眾出資者更精於尋覓對路的投資專家。投資專家的影響力也不是無遠弗屆的,金教授印證了只有在他們的專業知識與初創公司承受的風險相關,影響力才凸顯出來。投資專家可分為兩類:市場專家和產品專家。

「研究指出,這些專家的影響力取決於他們的專業和經驗是否與風險性質一致。」金教授說。

為了搜集資料深入分析,金教授與一個規模較小的眾籌平台App Backer合作。雖然該平台後來倒閉了,但無損研究結果的可靠性。

App Backer於網站內提供某人某時投資了某項目某銀碼,只要按一按投資者的名字,其過往的投資記錄,一目了然,供其他投資者參考,以作決定。

這套透明數據還有另一優勢,就是App Backer只為開發手機程式的公司眾籌,公司性質單一,並有一套衡量績效指標,如應用程式的下載次數等。

大型的眾籌平台如Kickstarter則不會提供那麼細緻的數據。Kickstarter的眾籌項目五花八門,可能是玩音樂的大學生籌款出專輯,或是新晉導演集資開拍電影。項目多元,卻難以比較和評估成效。

Kim Keongtae
金京泰教授研究指出,群眾投資者的致勝策略在於鑑別對路的投資專家,跟隨他們作選擇

金教授將尋求眾籌的手機程式項目分成兩類,分別為先有概念,尚待開發的「概念程式」;以及已推出市場,需資金改善產品或擴展市場的「面世程式」。

他的另一發現,是產品專家的影響力體現在「概念程式」上,而市場專家則對「面世程式」的影響尤深。金教授是少數對眾籌展開嚴謹考究的學者,並憑此獲得中文大學2020年度青年學者研究成就獎。

「群眾出資者不但可分辨各方訊息,更能因應訊息而行動,」金教授說。他是中大商學院決策科學與企業經濟學系副教授。「他們不是盲目的,當投資項目存在不確性,只會追隨那些具備相關專業知識的投資專家。」

普通投資者往往注資那些獲產品專家垂青的「概念程式」。可是,當這些產品專家投資在「面世程式」,影響力便遜色多了。同一道理,市場專家的加持有助「面世程式」汲納資金,換上「概念程式」則不然。金教授追本溯源,查看跟隨投資專家決定的資金流,再對比程式的受歡迎程度。

研究結果為政策制訂者提供了指引。證券法清楚界定了「專業」和「天使」投資者,不妨也考慮為眾籌的投資者定義,方便「一般」的出資者留意專家的行事。資料披露的規定同樣地亦應引入眾籌平台,以保持高度透明。出資者知悉資料愈多,也能作出更好的投資決定。

出資者通過眾籌平台而取得公司的股權,即股權投資亦備受關注。金教授說,理應根據個人投資者的投資經驗,限制他們注資初創公司的金額。他補充,募集股權融資的初創公司在資料披露方面應當承擔更高要求。

至於藉投資產品,賺取利潤的回報型眾籌,其風險是在於產品的價格。金教授指出,這類市場運作限制相對較少。

Kim Keongtae
金教授認為群眾投資者大多是清醒明智的,絕非盲頭蒼蠅

眾籌填補了信貸系統中的重要空隙,尤其是當經濟不景,銀行收緊銀根,初創公司難以籌措資金,來自非傳統渠道的資金正好幫上忙。

眾籌雖是新生的行業,然而看來運作暢順。當投資回報欠佳,投資者持續失望,群眾也隨之失去信心。不過,金教授的研究指出,有潛質的公司終會獲得青睞的。

「眾籌是相當理性的,」金教授說:「要是劣質項目籌集資金較優質多,那就是市場運作得不理想,而在我的研究中,未見此情況出現。」

中譯/florencechan@cuhkcontents
攝影/
Eric Sin

本文出自《中大通訊》第56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