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化作利刃 體育造就青年

「一個獨行走得快,與人同行走得遠」。

面對社會不公,有人選擇逃避,有人選擇適應,而江嘉惠(Judy Kong)(工商管理學士 2008)則選擇改變,在公共政策、商界資源、民間力量三方面累積知識與經驗,希望把官、商、民三界力量化作利刃,剖開錯綜難解的社會癥結;她又擔任凝動香港體育基金總幹事,致力透過體育培訓幫助基層改寫人生!

Judy(前排,最右)透過環球商業學交流機會與同學首次踏足北美,擴闊世界視野

修讀環球商業 期望見識世界

Judy來自基層,在屋邨長大,父母不諳英語,謙稱有幸憑攪珠入讀著名英文中學,自此發奮讀書,最終考入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商學院,修讀被譽為神科的環球商業學。 「課程設計獨特,從香港、歐洲、美國各收生15人,然後輪流在三地上課。對於渴望見識世界的少女來說,可以到丹麥和美國留學,擴闊視野,還有甚麼更有吸引力?」

Judy對課程的「環球」元素為之神往,但對「商業」部分的興趣只屬一般。在課餘時,當同學積極參與商業個案研究和實習工作,她卻醉心於文化體驗與青年交流,曾先後遊歷十多個國家,例如隨團到比利時參觀歐盟總部;又擔任 國際經濟學商會學生會(AIESEC)香港分會 幹事,到羅馬尼亞出席青年會議。凡此種種令她眼界大開,並帶來不少新的思想衝擊。

「不要只顧自己想要甚麼,要多思考對方需要甚麼。」 —— 江嘉惠

投身社會事務 官、商、民三線發展

畢業後,Judy並沒有像多數同學般投身金融界,反而選擇在自己更有興趣的社會事務方面發展,加入 香港青年協會(HKFYG) 擔任發展幹事。那豈非不能學以致用?其實不然,Judy接獲的首個任務便是要令該會舉辦的夏令營活動轉虧為盈。「跟私人企業一樣,非政府組織(NGO)也要自負盈虧,只是後者把利潤用於社會而已。」

除了投身社會事務,Judy更希望進修相關的專業知識,所以一邊工作,一邊修讀社工碩士課程,兩年後離開青協,到上海一間醫院進行實習並取得社工牌照。其後,她加盟跨國企業Burberry,協助管理該公司的亞太區慈善基金及社會參與事務。

於Burberry工作期間,Judy(左二)代表公司到日本東北地區協調311地震的災後捐款工作

四年多期間,除了舉辦慈善活動外,Judy更曾參與日本311地震的賑災工作,至今記憶猶新。由受助機構轉到贊助機構,角色逆轉令Judy要作出很多艱難抉擇,例如:災後百廢待興,應把有限的撥款支持哪些項目?此外,她又學懂跟不同持份者合作的訣竅:「不要只顧自己想要甚麼,要多思考對方需要甚麼,這個得着令我往後受用無窮。」

然而,Judy發覺NGO和商界的力量始終有限,因為很多社會問題其實源於政府。於是,她毅然辭職,遠赴英國牛津大學,跟來自70個國家的120位同學一起修習公共政策碩士課程。回港後,她擔任凝動香港體育基金總幹事,期望透過公民社會倡議公共政策。

Judy(中)於英國牛津大學修讀公共政策碩士,裝備自己官、商、民三方的知識

藉運動培育永不言敗的精神

凝動透過為基層青年提供體育培訓,幫助他們增加自信,建立永不放棄的精神,提升社會流動力。「現代人都懂得標榜成功,卻未必懂得面對失敗。運動比賽有贏有輸,是鍛煉意志的好方法。」

凝動跟青年中心和學校合作,由他們協助收生,凝動則負責面試,提供專業教練和器材,並物色社區場地進行體育培訓。「曾有一位有學習障礙的小朋友在學校被人孤立,舉辦生日會無人參加。他來接受了一年踢毽訓練後,不但提升了手腳協調程度,更認識到新朋友。體育不能直接助人脫貧,卻有助他們正向思考,改變人生。」

Judy(中)擔任凝動香港體育基金總幹事接近兩年,積極帶領機構向公眾推廣體育造就青年的重要性

營運慈善機構要與時並進

作為初創慈善組織,凝動沒有政府資助,所以籌款是Judy的主要職務之一。要讓捐款人有信心,便得做好管治和計算成效。「今時今日,捐款人不再滿足於一張活動大合照,他們要知道每投入一元可換來多少社會效益。因此,我們要把受助人的身心改善量化為數據,加上學員和家長的親身分享,才可望獲得長期贊助。」

Judy投身社會事務,轉眼已過十年。作為中大商學院校友中的異數,她從不認為自己致力社會事務便是立於道德高地。「不管從事任何行業,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貢獻社會,大家各司其職罷了。」

借用魯迅的說話: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原文於刊登中大商學院校友通訊平台,獲中大商學院校友及企業事務辦公室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