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中大联同加拿大学者发现护老院长者跌倒风险为社区长者三倍 分析证实髋关节保护垫有效减髋骨折风险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体育运动科学系与来自加拿大的研究人员,透过统计数据及影片分析长者跌倒的情况,发现居于护老院的长者,他们跌倒及髋部出现骨折的风险,是居于社区长者的两至三倍。研究团队分析录影片段,归纳出跌倒后出现骨折的风险因素,并验证髋关节保护垫有效减低受伤风险。研究结果已刊登于学术期刊Journal of Bone and Mineral Research。中大亦正研究改良髋关节保护装置,并于本地护老院推广应用。
长者跌倒骨折 或再无法独立走动
长者因身体机能退化,较容易失去平衡或者肌肉无力而跌倒。在香港,每年有超过6,300名长者出现髋部骨折,95%以上的个案都是跌倒造成。尽管大多数患者会接受手术治疗,但恢复时间长达数月,而且有超过30%的患者再也无法独立行走。此外,约25%经历髋部骨折的长者会在一年内死亡。因此,防止长者跌倒,以及降低跌倒引致髋部骨折的机会,均十分重要。
预防跌倒和髋部骨折的主要挑战是缺乏「跌倒如何发生」的客观证据,以往的研究主要基于长者自我报告或目击人士访谈,难免欠全面及准确性。中大体育运动科学系助理教授杨怿健教授及加拿大西门菲莎大学的研究团队,自2007年起与加拿大两所护老院合作,透过视像,记录和分析长者于公共区域跌倒的情况。团队于2013年在《刺针》发表第一阶段研究结果,揭示长者最常倒跌的原因 (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12)61263-X)。
分析长者跌倒动作
团队其后深入分析收集得来的数据,包括646名长者经历的2,377次跌倒,其中有30次造成了髋部骨折。研究团队发现,所有髋部骨折意外都是长者站立时跌倒,并撞击骨盆而引起,最常见受撞击的部位是后外侧或外侧骨盆。
研究亦发现「向前跌倒」和「侧向跌倒」同样可导致髋部骨折。团队分析长者跌倒时的姿势,最初「向前跌倒」的例子中有40%以上最后变为侧身落地,跌倒时的身体旋转可能是为了优先保护头部;「向后跌倒」造成髋部骨折的风险最低,有一部分初时「侧向跌倒」的长者向后旋转,可降低髋部骨折的风险。
研究还发现长者用上肢撑地、抓住附近的支撑物,或者试图通过踏步恢复平衡等即时保护反应,并没有降低骨折的风险。不过,使用行动辅助装置(例如助行器)的长者,跌倒时髋部骨折的机会则降低三分之二。
改良髋部保护器 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生活应用
研究团队统计数据显示,每年每一千名于护老院居住的长者有56.8人因跌倒而有髋部骨折,他们跌倒和受伤的风险是居于社区长者的两至三倍;团队亦发现超过70%研究对象有配戴髋部保护装置(护髋),他们跌倒后有骨折的风险较没有配戴护髋的长者少超过一半。
随著人口老龄化加快,预防长者跌倒和受伤的工作及研究十分重要。杨怿健教授表示:「虽然这次研究对象大多有配戴护髋,但香港及其他地区的护老院只有不足两成长者会配戴护髋。我们正与中大科研部门及本地护老院伙伴合作,透过转化今次研究结果,制作改良护髋,降低长者骨折的风险,同时保持他们自主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杨教授又指,长者可加强锻炼上肢和核心肌肉力量,多做平衡训练,在万一跌倒时能作出即时及有效的保护反应以减低伤害,比如上肢撑地以及旋转躯干安全著地等。家庭和护理人员亦可以鼓励长者多使用助行器,以保持他们的活动能力及减低跌倒时的伤害。
杨怿健教授简介
杨教授的研究重点是运动损伤生物力学和跌倒预防,通过观察、实验室研究和临床试验相结合,了解跌倒及相关受伤的高危风险因素,以制定预防跌倒和受伤的有效措施。他的研究曾刊登于多份顶尖学术期刊包括《刺针》。
杨教授毕业于中山大学医学院,于加拿大西门菲沙大学获得运动机能学博士学位后,到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参与博士后研究。
可浏览以下网址参阅论文的完整版本:https://asbmr.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jbmr.4048
知识转移项目:
髋部保护器:预防长者髋部骨折
http://socube.cuhk.edu.hk/zh/fundedproject/hip-protectors-to-prevent-hip-fracture-of-older-adults-in-hospitals-and-nursing-ho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