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星期三 14:30-16:15
地點Zoom Meeting (課堂連結已在Balckboard公佈)
語言粵語
課程講師 謝偉傑 (39431762 / wickytse@cuhk.edu.hk)
助教 莫澤銘 (mokchakming@link.cuhk.edu.hk)
本課程從多方面探討秦漢帝國的發展與興衰,內容涵蓋政治、社會、軍事、思想等範疇,並進而引導學員思考秦漢時代在中國史與世界史上的特點與意義 。此外,透過介紹二十世紀以來秦漢史研究領域的代表性著作與主題的變化,亦有助學員把握相關研究的學術發展史與前沿成果,以為學員作進一步探究之基礎。
授課大綱
1/13 第一講 導論:世界史視野中的秦漢帝國
1/20 第二講 秦漢史研究的軌跡
社會之部
1/27 第三講 編戶齊民與鄉里社會
2/3 第四講 豪強縱橫
2/10 第五講 邊緣群體
2/24 第六講 客席嘉賓演講(題目待定)
帝國之部
3/3 第七講 統一化的宏規
3/10 第八講 吏員、文書與日常統治
3/17 第九講 帝國與經學
天下之部
3/24 第十講 天下觀的理想與現實
4/14 第十一講 帝國的大戰略
4/21 第十二講 天命轉移與帝國崩解
警告:學員如在論文中被發現剽竊或抄襲,該份論文將被評為零分。如所犯嚴重違規行為,學員本課程的成績將可能被評為不合格,並送交學校紀律委員會處理。如學員對於撰寫論文的學術規範有不認識之處,應儘早向授課老師或助教查詢。
導修時段:
1.星期二 : 14:30 – 16:15
2. 星期二 : 16:30 – 18:15
3. 星期三 : 10:30 – 12:15
4. 星期三 : 16:30 – 18:15
每位同學需要選擇上述其中一個時間參與導修課。
Brashier, K. E. Public Memory in Early China.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2014.
Di Cosmo, Nicola. Ancient China and Its Enemies: The Rise of Nomadic Power in East Asian Histor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Kern, Martin. The Stele Inscriptions of Ch’in Shih-huang: Text and Ritual in Early Chinese Imperial Representation. Ann Arbor: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 2000.
Goldin, Paul R. ed., Routledge Handbook of Early Chinese History. London: Routledge, 2018.
Hsü Cho-yün, Ancient China in Transition: An Analysis of Social Mobility, 722–222 B.C.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5.[中譯本:許倬雲 著,鄒水傑 譯,《中國古代社會史論──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流動》。南寧: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
Lewis, Mark Edward. Sanctioned Violence in Early China.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89.
Tse, Wicky W. K. The Collapse of China’s Later Han Dynasty, 25-220 CE: The Northwest Borderlands and the Edge of Empire. London: Routledge, 2018.
Twitchett, Denis and Michael Loewe eds.,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 The Ch’in and Han Empires, 221 B.C. – A.D. 220.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6.
Wu Hung. The Wu Liang Shrine: The Ideology of Early Chinese Pictorial Art.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中譯本:巫鴻 著,柳揚、岑河 譯,《武梁祠:中國古代畫像藝術的思想性》。北京:三聯書店,2006。]
杜正勝,《編戶齊民──傳統政治社會結構之形成》。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0。
葛兆光,《中國思想史 第一卷:七世紀前中國的知識、思想與信仰世界》。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8。
黎明釗, 《輻湊與秩序——漢帝國地方社會研究》。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3。
錢穆,《秦漢史》。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6。
田餘慶,《秦漢魏晉史探微》。北京:中華書局,1993。
王明珂,《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臺北:允晨,1997。
邢義田,《天下一家:皇帝、官僚與社會》。北京:中華書局,2011。
邢義田,《治國安邦:法制、行政與軍事》。北京:中華書局,2011。
嚴耕望,《中國地方行政制度史上編——卷上:秦漢地方行政制度》。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73。
閻步克,《察舉制度變遷史稿》。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91。
閻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
余英時,《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臺北:聯經,1980。
趙寵亮,《行役戍備——河西漢塞吏卒的屯戍生活》。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
請注意大學有關學術著作誠信的政策和規則,及適用於犯規事例的紀律指引和程序。詳情可瀏覽網址:http://www.cuhk.edu.hk/policy/academichonesty/。
學生遞交作業時,必須連同已簽署的聲明一併提交,表示他們知道有關政策、規則、指引及程序。
未有夾附簽署妥當的聲明的作業,老師將不予批閱。
學生只須提交作業的最終版本。
學生將作業或作業的一部份用於超過一個用途(例如:同時符合兩科的要求)而沒有作出聲明會被視為未有聲明重覆使用作業。學生重覆使用其著作的措辭或某一、二句句子很常見,並可以接受,惟重覆使用全部內容則構成問題。在任何情況下,須先獲得相關老師同意方可提交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