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课程
神学学位课程主要学习基督宗教的基础原素,乃由隶属宗教及文化研究系的崇基学院神学院提供。同学需要修读圣经研究、神学、教牧研究,以及基督宗教与社会等学科。同学亦可同时选修宗教及文化研究系及其他学系提供之课程。
朝圣学徒
崇基神学院是香港唯一由多个宗派合办、也是华人社会裏唯一设於公立大学的神学院。学院在1972年首次颁授神学文学士学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今天的神学本科生课程在区内有数。课程理论与实践并重,为教会培养神职工作和领导人才。
学院院长邢福增教授说:「学院致力藉基督教传统内的学术研习,加深对上帝的认知,彰显其爱。我们也关心社会公义,并且以不同方式身体力行,务求学生增进知识,并且磨练服务教会以至社会的能力。」
谭永亨自高中开始已是虔诚的基督徒,渴望深入了解教义,更上层楼认识信仰。教会的讲授已难以满足求知之心,於是选择修读中文大学的神学课程,冀为灵命注入新意义。
永亨於2018年毕业,觉得课程最可贵的是令他重新思考基督信仰。他认识到信仰的多维性,面对上帝的安排只感到谦卑。
严谨思考和信仰骤然听来似乎并不相容,但学院极着重培养学生的慎思明辨能力。邢教授说:「课程训练学生的严谨思辨能力,有助他们贡献社会。学生应有能力以专业身分从牧养事工的角度处理当前的社会议题。培育年轻人有明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判断很重要。」
全日制学生须按课程要求在神学楼住宿,邢教授强调宿舍生活的重要在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活,充分把握机会与老师和同学在课馀相处。」
永亨觉得同学之间的团契生活是在中大修读神学不可或缺的一面。「同学年龄参差,教育背景、工作经验和所属教会也各有不同。大家各有己见,辩过不休,但都互相关心。在灵命的培育上,人生经验较丰富的会指导阅历较浅的。在团契裏你会找到此生不渝的友谊。」
慎思明辨的态度其实有助巩固一个人的信仰,正如永亨所说:「这裏的训练改变了我对神学的看法。在教会内,观点必然会有局限。但神学院的开放立场和严谨态度,以及对普世核心价值的执着,使我们可以从正统以外和以内的角度看事物。」
永亨难忘教授「不会告诉我们甚麽是真理,但示範给我们看对不同的人来说甚麽才是真。我们接触到不同派别的教义和礼仪,由此而反思和形成自己的神学观点。」
除了学术训练外,教授和学生亦定期有聚会,例如学期内每星期四的晚餐聚会。每次聚会包括了崇拜、聚餐和师生间的分享。这些活动不但对学生的灵性发展和舍堂生活有益,也鼓励他们和教授交谈及不拘形式地提出他们对学习意见。
现代神学是外向伸展而非内观的。据永亨的说法,即是「不断把握更多的神学观点。我时常反思自己的个人信仰,透过分享我的学习成果,我尽力向社会传达上帝的讯息。」
体验式学习对灵性修习课也同样重要。为了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扩阔他们的境界,学院自2011年起与有合作关係的国际神学院合办海外学习团。神学院每年亦会举办两次参观本地教会的活动,使学生得以实地观察香港不同教派的操作。学生还会定期到监狱探访,学习实际所需的事工技巧。
邢教授补充说:「学生必须认识中国大陆教会的最新发展,所以学院自1996年起每年组织一次师生活动,到中国不同地方访问当地的神学院和教会。」
中大的神学学生必须到教会和基督教组织实习,实践所学,在现实生活的处境中反思神学和神学研究的概念。这个实习环节为学生提供机会去掌握事工的知识,目的在把正规大学教育和事工生活连接起来。
唸神学是否需义无反顾的信?
永亨说:「如果你对现在所信的不十分满意,愿意更进一步和重新思考基督教,我真的希望你加入我们,我们可以一起去了解上帝为年轻人所作的安排。」
刊登时间:2017年 夏
最後更新:2019年 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