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內容

本科課程

 

中文系的學習範圍涵蓋語言和文學,例如中國語言的特質、 語言學理論、古典文學、現代文學等。中文系學生既有紥實 的學問基礎,也可以自由選擇感興趣的範疇深入研究,由音韻語法、秦漢古籍、唐宋詩詞、現代小說,到文學創作,中文系都有學養深邃的老師,為同學指引路徑。中文系課程有下列特色:(1) 必修的基本課程為學生的語言和文學修養奠定基礎;(2) 超過五十門專業課程科目供自由選修;(3) 與寫作有關的科目採用小組方式上課,師生關係密切;(4) 主修生在最後修業年由老師指導撰寫學術論文,鍛鍊批判能力,掌握研究方法;(5) 開設文藝創作科,出版學生創作集,為同學提供有利創 作的環境。每年均有不少中文系同學在重要文學比賽中獲獎。

中文系畢業生能夠精確靈活地運用語言,對中國語文有深刻體會,無論繼續升學或從事各行各業,都具備優勢。

文化天地任徜徉

中國語文是世上有數的重要文化遺產,傳世三千多年,未曾間斷。趙倖賢四年前入讀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對倖賢來說,生也有涯,文化也無涯,要探索無涯,非賴語言和文學不可。「唸中學時我已經鍾愛中國語文。入讀中文系,可以在這個語文天地裏任意徜徉,實屬萬幸」

中文系的本科生課程使倖賢可以仔細研究中國語文的特色,既可了解語言學理論和現當代文學,又可以研習傳統的古代文獻和古典文學。系主任鄧思穎教授說:「本科生課程包括必修的基礎範疇,旨在教授語言文學的基本知識;另有選修的專業範疇,涵蓋語言學、經史子集、小說戲曲、現代當代文學等領域。學生既能開闊視野,又能深入分析,培養研究能力。課程內容豐富且專業,為同學提供全面的知識,打好扎實的根基。」

倖賢最珍惜的是學系的學習氣氛。「大多數同學都非常主動,投入學習。老師很支持我們,有問必答。他們的熱誠亦鼓舞我們超越自己,努力發掘中國語言和文學的豐富內涵。」她最享受和同學在一起,討論功課也好,談天說地也好,她都喜歡。「我們的交流不一定限於談文論藝,個人的問題,生活上的挫折,甚麼也可以談。在系裏可以建立這種真摯的友誼,是種福氣。」

現代漢語內數不清的成語、典故和比喻都源自傳統中國文化。政府官員、外交官、政客和其他公眾人物在演說或發表文章時往往咬文嚼字,引經據典。倖賢發覺過去三年所學的,對她解讀這些日常接觸到的演說和文章非常有幫助。「這些典故和引文,文字也好口語也好,我都知道出自何經何典,其中微妙的諷刺、幽默或者嘲弄我都看得出來。」

中文系畢業生不但掌握到專業語文技巧,對中國文學的認識和相關的知性發展亦出色。這些知識、技巧和文化有助他們在不同領域表現卓越。據學系2015年年底進行的調查,中文系畢業生大致上受僱於教學、行政、出版和學術行業。鄧教授認爲:「中文系畢業生具備優良的語文能力,無論日後在工作、研究還是生活方面,都能得心應手,這正是在本系研讀語文的樂趣。」

中文系成立於1963年,是中文大學歷史最悠久的學系,除了開辦各種各樣的課程外,也舉辦學術會議,邀請訪問學者發表演說和講座,以促進學術交流。學系也努力不懈,求進求新。鄧教授說:「本系既秉承學術傳統,又不為傳統所縛,面向社會、面向全球,在語文研究和教學的路上都別出新裁。近年的發展明確定位為『立足亞洲,放眼國際』,以此為目標,奮發蹈厲,繼往開來,既重視弘揚傳統文化,又能擁抱時代。」

刊登時間:2017年 夏
最後更新:2020年 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