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內容

本科课程

 

中文大学电子工程学系於1970年由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光纤之父」高锟教授创立。电子工程学 (课程编号: JS4434) 课程内容广泛,与时并进。主要课题包括:集成电路、光纤通信、无线通信、医疗仪器、多媒体及信号处理、电子材料和纳米技术等。课程设计兼顾软件及硬件知识,理论与实践并重。

本课程设「工讀计划」,同学可於修业期间到本地电子或科技公司工作一年。通过系裡的「学生辅导计划」,教师会按时接見学生,就其学习、生活、 升学或人生规划等方面提供辅导。基於业界与傑出校友的慷慨支持,本学系为本科生提供各类奖学金计划。 电子工程的毕业生可从事多种高科技行业,如电讯、资讯科技、电子商务、工业製造、电子产品设计及开发等。而部分毕业生会选择在本地大学或到海外继续深造。

软硬兼施的艺术

电子工程学涵盖甚广,从电子设备与光学,到通讯系统、信号处理,以至智能系统,不同範畴,创意无限。这个独特的跨学科领域迷倒很多年轻人,李林锴是其中一位,他的目标是「开发一些对公众有益的东西」。

数年前报读大学时,林锴受中文大学的电子工程学课程吸引。这个课程的目的是培育学生成为工程学科的世界领袖,启发他们去追求知识和推动电子工程学的发展,以及应用新技术来为人类谋幸福。

今天回顾,林锴说:「修读电子工程学对我来说绝对是完美的选择。课程广阔而多元化,也有很多体验学习的机会。」

电子工程学系主任孟庆虎教授说:「我们的课程特别设计,不但培养学生在数学、科学和工程学这些基础範围的坚实知识,也在一个或多个先进电子工程领域提供紧凑的训练,例如无线通讯、多媒体和信号处理、生物医学系统等。课程也顾及不同领域的最新技术发展,例如物联网、智慧城市、生物技术与大数据。我们很注重平衡软件和硬件的技能。」

学生可以选择副修其他工程学课程,例如生物医学工程学或计算机科学,或者申请主修电子工程与工商管理双学位课程,在五年内取得两个学士学位,增强事业发展或者学业上的竞争力。

课程还有各种基础实验室科目,以助学生取得实务经验。学生可学习电路分析与设计、程式,以及电子部件、系统与网络的发展这些实际技能,使他们将来可以有能力发展新技术及取得突破。

学生可参加工读计划,用一年时间在业内工作,丰富实务经验。学系设有学生交流计划,合作的都是工程学科出色的著名大学,如加州大学、伊利诺州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滑铁卢大学、帝国学院、丹麦技术大学,以及皇家技术学院。

林锴补充说:「学系很支持我们参加本地和区内以至国际性的比赛,例如高锟教授学生创意奖、香港电子业商会创新科技专题毕业报告比赛、国际基因工程生物竞赛,以及全国大学生的挑战杯赛。多得课程的全面性,我的视野大大扩阔了。」

怪不得这个1970年成立的学系可以迅速成为全球其中一个最佳电子工程学系。据2014年香港特区政府的科研评估,中大电子工程学系多位教授的科研被视为领先国际,比率是全港工程学系中最高的。而2016年QS世界大学排名的学科名次,中大电子工程系位居全球第二十位,在香港则居首位。

课程也着重学生的身心健康。每名学生都得到一位全职老师辅导。师生一般会一年见两次面,学生会在学业、选科、时间管理、大学生活的适应、其他学习经验和未来工作等得到指导。学生如有特别学习困难,更可得到个别指导。学生组织电子工程学系系会也会为新生安排社交活动,以助他们多了解课程,也多认识老师及高年级学生。

作为受益人的林锴说:「教授们非常乐於帮助同学,我们随时可以找到他们,向他们请教。他们真的教了我很多,从学术知识、工作计划,到人生的决定,以至怎样在团队内和其他人合作,我也得益不浅。」

他总结说:「从前我以为电子工程不过是关於电路设计的学科。在中大修读了电子工程学後,我才认识这学科的先进科研和创意。这有助我定下清楚的事业发展目标;我希望在生物医学和环境科学的领域内做一个创造者和研究者。」

刊登时间:2017年 夏
最後更新:2018年 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