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內容

本科课程

 

本课程为本港之中小学、大专院校、政府部门及工商界培养专业体育教师、教练、体育运动管理及健康推广人才。修毕课程者,可获颁发教育学士学位,同时可获学位教师教育文凭资格,於毕业後担任专业教师。本课程包括四个核心範畴:体育,运动科学,健康及专业术科教学。课程为同学提供体验学习机会,包括教学实习、运动产业实习、海外交换生计划及研究等。理论科目包括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管理学、体育课程、教学法,健康体适能及体育运动测量学。学生可选择以上任何一个专业课题,作独立研究以完成毕业论文。

体育之道

正如字面解释,「体育」即是「体能教育」。体育程锻练学生体能、传授有关身体运动及安全知识,并教导他们把所学应用在生活上,维持活跃及健康的生活模式。

像其他有意修读体育的考生一样,酷爱运动的古芷程当初考虑选修课程时,以兴趣为先,集中选择关於体育运动的课程。

兴趣以外,她更有志从事与运动相关的工作,例如当体育教师。中大的健康与体育运动科学课程正好迎合她的要求,入读後,她发现选择正确。

这个五年制课程隶属教育学院体育运动科学系,课程结构坚实,三个必修範畴环环紧扣:

  • 体育──跨学科课程,教授生物学、行为学及各种运动技巧等,为学生打下稳固基础,俾能将来於学校制定健康发展计划,以及提供优质的体育教育;
  • 运动科学──探索人体运动时牵涉的複杂结构,以及进行急性和长期运动时身体的反应机理;
  • 健康──分析运动的效果,并发展健康推广的理论及策略。

此外,课程亦着重专业术科教学,包括队际运动、个人运动、拍类运动及对搏运动等。

体育运动科学系系主任王香生教授说:「现今社会愈来愈重视透过体育教育和运动科学促进健康,故课程设计旨在培育兼备理论和体育知识的人才,不但胜任专业体育教师,亦能担当运动、体适能等行业的行政人员,以应对与日俱增且变化急速的社会需要。学生毕业後获颁教育学士学位,已附合学位教师教育文凭资格,即可执起教鞭。」

经过五年的学习,芷程明白到绝佳的运动技能与教体育的效率不是必然成正比的,更遑论当一位称职的体育教师。要全面且系统地教授体育,必须从科学角度了解运动和体育的每一环节,包括基础理论如人体解剖学、运动学、动力学,以至运动学习心理及运动生物力学等。

体育教育又岂止体育,课程同样重视增强学生的信心,建立广博识见,特别是协作、沟通、创意、批判思考及美学欣赏能力,以及正面价值和态度,好让他们从容地终身学习、全方位学习。芷程表示,修读教学理论、体育运动的社会学和心理学等,拓阔了她对体育教育的认识,「所学到的很多,不局限於运动术科的训练。」她说。

课堂外的学习机会亦从不缺乏,让芷程受益不少。「修毕教学理论和课程设计科目後,我们获安排到不同类型学校实习,从中可观察它们如何运作,由此熟悉学校的组织、策划、管理及纪律工作。」

师生间的正式与非正式互动,不但有助新生适应,且是他们茁壮成长的重要支柱。受惠的芷程说:「遇到难题,我可寻求学习导师或任何一位教授的帮助,他们乐意随时伸出援手。同学们充满活力、外向,又乐於助人。我们亦与其他年级的学生相处愉快,日常的社交活动使我们的联繫网络更紧密,一点一滴下来,丰富了我的大学生活。」

课程另一特色是必须参与的「体育产业实践经验」,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巧应用於实际体育产业上。王教授解释箇中设计:「我们会安排学生到体育产业公司实习,参与教练、科学研究、临床实践、健康推广和管理等工作。他们可藉此了解业界人士遵行的规章、守则和责任,另方面亦展示其策划和执行能力。学生的考核则基於实习工作、负责项目报告书、口头报告和实习导师的评估。」

大部分健康与体育运动科学课程的毕业生已成为专业体育教师,有的则投身健康和健身行业,或是从事教练、体育运动行政或纪律部队工作,也有部分人在大专院校担任研究助理或继续深造。

早已为前路定下方向,芷程自信满满,因为课程会一一给她装备妥当,朝目标进发。

刊登时间:2017年 夏
最後更新:2020年 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