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课程
过去二十年来,中医学院秉承以下办学宗旨:(1) 栽培既谙熟中医理论与临床运作,并兼有现代医学知识的专业中医师;(2) 为香港培育兼有学养、医德与使命感的中医人才;(3) 与同侪承担中医药持续发展之重任。
为此,我们学院与本地、内地和海外大学及组织合作无间,为学生提供临床实习和培训机会,并为有需要人士提供临床服务。我们欢迎对中医专业感兴趣的同学加入中医学院,以中医的承传、发展和创新为使命,并以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为目标。
古医今治
2003年的非典型肺炎爆发在多方面影响了香港,也影响了当年九岁的刘晓霖,改变了她求学的志向:「从那时开始,我的梦想是献身医学,服务社会。我也开始对传统中医学的整体观和预防疗法发生兴趣。所以我一直留意中文大学的中医学学士课程,我希望成为中医师,以之作为终身事业,照顾生理、心理和精神健康上需要帮助的人,不管他们来自甚麽社会背景。」
中大的中医学课程吸引晓霖的注意有其原因。这个课程创办於1999年,排名一直居於本地中医课程的首位,良好声誉是建基於全面的课程设计和毕业生的理想发展。中医学院院长梁挺雄教授说:「课程培育的中医学毕业生水平优秀,具备扎实的传统中医学技术和全面的现代医学知识。毕业生可报考香港中医执业资格试,合格即可成为香港的註册中医师。」
课程每年只录取大约二十五名新生,晓霖认为是好事,因为小班即是「不缺老师指导及支援」。「师生关係密切有利施教与学习,学生的学业与个人发展都得以增强,个别的需要也获照顾。我特别感激老师,他们非常仁慈,而且临床经验丰富。没有他们的指导,我不会读得那麽起劲。」
除了好老师外,晓霖在中大也交了几位志趣相投的好友。「一年级时,我们十个人参加中大的中医推广学会,这是个旨在向社区推广传统中医概念的学生组织。我们在校内外组织了一连串的活动,例如志愿服务、讲座和互动工作坊,那真是开心和有意思的经验。」
谈到中医学课程的特色时,梁教授说:「首先,我们强调中医学传统知识的重要性。老师常用额外的导修堂带领学生深入讨论。第二,中大有很好的中医临床设备,学生在学习初年已可以进行实习,接触临床工作。最後,临床实习期延长至一年半,其间还包括合作夥伴和非政府组织提供的实习机会。」
晓霖也很喜欢课程的体验学习。「传统中医学并不是单靠课堂和临床训练学习。学院在暑期会组织连串的学术交流团,以扩阔我们的眼界,我们可以和香港和外面大学的中医学学生见面及切磋。二年级时我去了湖南和贵州,有机会认识当地的学生,出席学术讲座和参与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很有成果。」
课程通常录取的都是勤快和富责任感的学生,有很强的责任感。梁教授说:「六年的课程内容丰富,涵盖的知识由古至今,理论与实践并重,学生须有学习新知的渴求和能耐。」
他接着强调,其他中医学课程只录取受过理科训练的学生,中大则非理科学生亦可入读。
晓霖承认,研习传统中医学从来不易:「你要花极多时间和非常努力才可以成为合格中医师。不过,有老师尽心的指导,路不算太崎岖。有一点必须谨记,我们习医并不是为了名利财富,而是作好準备,他朝我们便是病人和坟墓之间的缓衝。」
刊登时间:2017年 夏
最後更新:2019年 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