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重温:「人文对话」系列

文学院将于本学年举办「人文对话」系列,邀请多位中外学者就特定议题进行对谈,藉此与学生、教师、研究人员和香港以及世界各地对人文艺术感兴趣的人士,共同探索多元化的语言、艺术、文化、传统和文化遗产等不同范畴的课题。

 

若你错过直播,现可于网上重温:

 

【第三回】「为何不平等至关重要?从电影与科技中反思」

我们都面对各种程度的不平等,是次对谈将从电影研究和应用语言学两个不同的学术范畴,思考如何审视「不平等」现象。电影往往把「先进工业化」城市如东京、上海、首尔、香港等,塑造成富裕、井然有序、活力充沛之地;而「發展中」或「崛起中」的大城市如曼谷、雅加达、马尼拉和胡志明市(旧称西贡)等,则被丑化为贫穷、罪案频生、暴力处处。中大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助理教授Elmo Gonzaga教授将探讨《占士邦》、《叛谍追击》、《变形金刚》、《悍战太平洋》等谍战和科幻电影,如何将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城市与东南亚地区的大城市加以对比。
中大英文系助理教授Ron Darvin教授则会探讨「数码不平等」的现象,而这种不平等并不单纯与是否拥有数码设备或能否互通连接有关。我们使用的设备类型、应用情境,以至接触到的不同文化和社会资源,都会塑造出各种数码作业模式,造成种种不平等现象。同时,部分数码平台如Zoom和Instagram等,其设计及採用的演算法都会影响用家的网上行为,以不平等的方式定位用户。

 

讲者:
Elmo Gonzaga教授(文化及宗教研究系)
Ron Darvin教授(英文系)
主持人:
Prem Phyak教授(英文系)

 

 

 

【第二回】不负如来不负卿?--仓央嘉措诗歌的阅读和翻译

达赖六世仓央嘉措(1683-?)为着名西藏诗人。1930年,仓央诗歌由藏学家于道泉首度译为汉文及英文版,是为走向世界文学视阈之始,时至今日已被翻译为多种语言。本次对谈聚焦于仓央诗歌翻译、误读与再造的情况,以见其传播与接受情况于一斑。

讲者:
陈炜舜教授(中国语言及文学系)
黄钰萤博士(性别研究课程)
主持人:
叶嘉教授(翻译系)

 

 

【第一回】香港印象——小城故事与旧日笔迹

香港曾被誉为东方着名的海滨渡假胜地,不同世代的艺术家从香港的自然景色中获得丰富的创作灵感。昔日前往郊外远足虽然没有现代交通工具的便利,但艺术家依然走遍郊野,以独特眼光俯仰山水,更促进了本地旅游业的發展。姚进庄教授联同马克.巴乃轲先生,分享着名或佚名的艺术家于上世纪40至70年代以香江入画的精彩作品,让我们一起回顾旧日的笔迹,从中找寻香港各处优美的秘景。


讲者:姚进庄教授(中文大学文物馆馆长)、马克.巴乃轲 (Mark R. Barnekow)(芝加哥大学袁天凡、慧敏香港校园行政总监)
主持:Ian Morley教授 (历史系)
语言: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