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期大學線

無名英雄 器官移植聯絡主任

2014 年 05 月 13 日

在香港,器官捐贈仍在逐步普及。除了被傳統「死留全屍」的觀念所影響,要成功移植器官亦並不簡單:手術時有賴醫護人員的專業技術,在捐贈前後原來一直靠一群無名英雄默默耕耘。十二年前,手術室護士張德芝(Queenie)的母親突然中風昏迷,留院數天後不幸離世。喪親之痛下,Queenie本來拒絕捐贈器官以免騷擾母親,徒添疤痕;最終令她改變主意的,竟然是一篇器官移植聯絡主任帶來的報道…… …繼續閱讀

114期大學線

中國獨立電影──夾縫中求存

2014 年 05 月 13 日

編輯│余思朗 記者│鄭影映 何裕琴 攝影│鄭影映 何裕琴 在中國,每部電影播放前都會出現一個金龍標誌(俗稱「龍標」),它並不是普通的片頭,而是國家授予的「公映許可證」。所有電影必須通過國家新聞出版廣電 …繼續閱讀

114期大學線

中年婦女做大妗:我哋唔再係「阿嬸」

2014 年 05 月 12 日

近年,大妗姐的形象慢慢轉變,由原本講吉利說話的「老土阿嬸」變成中式婚禮的負責人,加上新人們願意花費,婚禮大多是中西合璧,大妗姐一行再次受注視 。僱員再培訓局及不少的私人機構都趁機開辦大妗姐證書課程,為中年婦女提供一條就業的新出路。 …繼續閱讀

114期大學線

香港好心人 自發助基層兒童

2014 年 05 月 12 日

當不少香港家長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繼而為他們安排大量課外活動之時,一群有心人正默默地服務缺乏資源的基層兒童,給予孩子學習的機會。當中有人選擇以故事幫助父母子女一同學習、有人以琴聲撫慰基層心靈,亦有人帶孩子踏進社區、增廣見聞。 …繼續閱讀

114期大學線

傳統上海理髮店

2014 年 05 月 12 日

傳統上海理髮店內,三四個穿起衛生袍的老師傅正瞇著眼,一絲不苟地為客人剪髮。雖然他們的頭髮已漸花白和稀疏,拿住剪刀的手也摺起一條條坑紋,但仍能「手起刀落」,果然寶刀未老。 …繼續閱讀

114期大學線

中文2級入大學 攻破「3322」門檻

2014 年 04 月 24 日

新學制下,要踏入大學門檻,四個核心科目必須達到「3322」(即中文和英文達三級,通識和數學達二級),本刊卻發現,過去兩屆文憑試中,都有若干中文科不達標的考生獲政府資助的大學破格取錄。 …繼續閱讀

114期大學線

不甘平凡 空檔年

2014 年 04 月 24 日

花一年的時間跳出生活框框,對現代人來說是多麼奢侈的事。但每天奏著重覆的旋律,過著倒模著一樣的人生,又有何意義?
在香港,空檔年的概念不普及,但仍有些年輕人藉著空檔年開拓生命的闊度,皆因他們深信:休息,並非等於畫上休止符,而是為了走更長的路。 …繼續閱讀

114期大學線

網絡走上書架

2014 年 04 月 24 日

近年,香港網絡小說熱潮風行,前年的《一路向西》,至近期的《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下稱《紅Van》),皆由最初在高登討論區連載,再出版成書,甚至改編成電影,創造了網絡小說的奇蹟。在臥虎藏龍的網絡平台上,作家們一方面承受不少來自讀者的壓力,但這份壓力同時也轉化成把作品盡善盡美的動力。 …繼續閱讀

MM多媒體專題(2014-03)

善別好走

2014 年 04 月 24 日

死亡在香港人的傳統觀念裡,是一種不祥,一種忌諱。到了必須面對死亡的那一天,很多人都是在害怕和無措中度過最後的日子。近年來,有人開始嘗試打破傳統,用一些特別的方式,面對自己或親友即將到來的死亡。他們有的舉辦主題派對,用感恩的心情惜別親友和人世;有的按自己的心願,一手一腳安排、举行自己的葬禮。從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一種新的、積極豁達的死亡觀。 …繼續閱讀

1 7 8 9 10 11 19